现在位置:首页> 范文 > 技术合同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官网网址是多少?下面是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官网http://www.lzy.edu.cn/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办学历史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原泸州师范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01年的川南经纬学堂,1902年钦定为川南师范学堂)、泸州教育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泸州大学)、四川省水利机电学校(1964年建成的隶属省水电厅的重点中专)三校合并而成,是一所由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百年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经验,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名各类人才。学院坚持“瞄准社会需求,培养创业技能,造就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传承百年文化、服务地方产业、助推区域发展”的办学思路,弘扬“自强不息,勤奋敬业”校训精神,实施“质量立校,文化塑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主动适应泸州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了各类职业技术人才1万余人,毕业生大多成长为地方行业、企业的技术与管理骨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办学条件

  学院在校全日制大专学生6649人,现有占地面积655.1亩,规划用地1500亩;建筑面积150862㎡,其中拥有教学及辅助用房69344m,行政办公用房8325m,实践场地占地面积 21571m,校内实验实训室178间,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7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33万元;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2个;建有一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能开展数控车工、模具工、施工员、测量员等68项职业技能及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建有覆盖全校的网络系统,搭建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学院馆藏纸质图书45.2万册,数字资源16TB;现有在职教职工529人,专任教师40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95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其他高级职称11人,博士、硕士(含在读)214人,长驻外籍教师2人;程序员、工程师、建造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227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市级拔尖人才3人,市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建立了由200多名行业企业专家、经理、技术能手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教学单位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人文社科系、商学院、外语系、艺术系、基础部等9个教学系部。

  发展定位

  泸州市人民政府把学院发展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把学院作为泸州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基地、产业升级换代的技术服务基地、新农村建设基层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区域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龙头,高度重视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发展。

  学院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了“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联盟”、“泸州市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初步形成“四合四共”(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政园企校”四方共建机制,逐步完善“五位一体”(校地

  发展共生一体、校企合作产教一体、专业产业对接一体、人才培养工学一体、技术研发校企一体)办学模式。

  学院是“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四川省劳务培训基地”、“四川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泸州市白酒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泸州市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泸州市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骨干学校”、“泸州市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培训基地”。

  教育成果

  建院来,学院狠抓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截至2011年3月,学院建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教改项目9项;省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1项;科研项目有科技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27项,市级项目98项,横向项目1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17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3项;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机械工程学报》等一级期刊论文6篇,EI和ISTP收录11篇;教师获专利8项。2007年以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达97%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总体满意率达95%以上;自2007年来,学生在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众友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一等奖12人次、二等奖31人次、三等奖65人次,在省级各项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9人次、二等奖24人次、三等奖21 人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