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范文 > 毕业大全 > 七言祭文精品(共6篇)

七言祭文精品(共6篇)

篇一:七言祭文精品

祭祀文的写法

祭文是古时祭祀天地鬼神和死者时所诵读的文章.屈原的《九歌》是最早的祭文.祭文范围较广,只有祭奠死者的文章才属于哀悼文体的范畴.
祭文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这种文体的出现,最早追溯到汉代.那时,人们在祭扫山坟陵墓时,往往要诵读“哀策”一即早斯的祭文.到了唐宋,祭文开始兴盛并广泛发展开来,种类也不断增多,还出现了不少写此类文章的大家,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都是脍炙人口的祭文名篇.以后人们对这种文体沿用不衰,用它来表达对亡亲故友的哀悼之情.祭文这种形式,现在用得很少,下面仅介绍它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日: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篇二:七言祭文精品

带一谐音的古诗词
比如:所为伊人,在水一方.

【七言祭文精品】

武汉·蔡大金谜友的《“谐音字谜”的沿起及分类》
“谐音字谜”是指谜面以一个或两个汉字同音(或谐音、切音)扣底,或取其它非汉字材料达到谐音目的的一类字谜.有人称为“提音字谜”或“音变字谜”.我们之所以称为“谐音字谜”,一是遵从汉字“六书·谐声”传统,二是通过这一定义,揭示整个“谐音字谜”的规律和特点.前述“提音”、“音变”等提法,只是单个谜条评述时的技术性用语,若用于“谐音字谜”理论上的概括,尚存涵盖不广的缺陷.所以,在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命名前,我们暂以“谐音字谜”称呼之.
利用汉字“六书”之义(即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造谜,是我国灯谜由来已久的优秀传统.这一传统,在谢会心《评注灯虎辨类》中得到较为切实的体现.他在该书篇首大书“六书原理”.将灯谜中除谜格之外的所有“法门”.“体例”归于“六书”旗下.谢氏这样的归纳是否科学、合理呢?不得而知.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归纳呢?亦语焉不详.我们从他的书中实在找不出具体答案.只有读了张起南《橐园春灯话》后,才知道张“谜圣”也曾有过类似的阐述.张在《春灯话》中说:“谜有体有格.体则有会意、象形、谐声、增损、离合、假借之别.”接着张氏较为详细地列举了这类灯谜的特点.如此看来,谢公只不过是依样画葫芦,照搬”谜圣”的“理论”而已.《评注》书中多有抄录《春灯话》处,留待以后再议吧.
“六书原理”自谢会心至今,影响了现代谜坛七十多年.几乎成为谜界约定俗成、普遍接受的一个理论框架.现在若要打破这一“框架”,重新构筑新的灯谜理论,也还是一个不太现实而且比较困难的事情.谢公书中的“谐声”、“切音”、“通韵”……等等,大抵属今天“谐音”一类.如“谐声”类中一例:“彼此姻缘恰并头”射“韵”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谐音字谜”.此谜以“姻、缘”二字与“音、员”同音之巧成谜,成为现代谜坛一条谐音扣字的经典之作,这条字谜出现在清末民初的灯谜典籍中,作者已佚名.谜面原是这样的:“不是姻缘也并头”.是将明清以来的民间俗语“不是冤家不聚头”(参见《红楼梦》29回)略为改造的句式.“冤家”是《红楼梦》中贾母比喻贾宝玉、林黛玉两个有情人的话.谜作“姻缘”本无可厚非.然谢会心偏将“不是”两字改为“彼此”,谜虽近扣,却离“俗语”原意远了.
“谐音字谜”是民间谐声谜事的衍生物,培育品.若将民间谐声谜语比作培养菌温床,那么,“谐音字谜”当是这一“温床”上长出的莓菌和香菇.我国“谐声”造谜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远推至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其中有很多“谐音”双关的例子.如以“环”谐“还”,以“丝”谐“思”,以“芙蓉”谐“夫容”,以“莲子”谐“怜子”……等等.发展到陈朝沈炯的仿《郡》体诗《闲居有乐》:“屋室何寥廓,志士隐蓬蒿”,用“志”谐音“至”而拆“屋”.整个宋朝年间的灯谜资料应该说是很丰富的.可惜散佚严重.现在除周密《齐东野语》尚留吉光片羽外,所存无几.真正的“谐音”谜例已很难寻觅了.我们只能从稍后的明李开先《诗禅》一书中得以一观.如《诗禅》中的“尼姑庵不值半文钱”射“光阴似箭”,谐音“光阴寺贱”相扣.这里的“光阴”是别解,“寺贱”是“谐音”.又如“天师过河不用船”射常言“自有法度”,其中“度”谐音“渡”.这已相当于今天的“粉底格”了.上述以“谐音”造谜的民间谜语,为清代文人灯谜的“谐声”取法铺垫了厚实的基础.倘无宋、明几代人的努力探索,清至现代的“谐声”灯谜是无以发展的.谜格中的“梨花”、“飞白”、“玉带”、“底”……等等谐声格类,正是“谐声”灯谜逐渐成熟定格的标志.张起南之所以把“伤心细问夫君病”射“杯盘狼藉”(谐“悲盘郎疾”)称为“世俗所传”(参见《春灯话》上卷),大约也是“谐音”谜语本来自民间的缘故.其实这条谜倒不是“世俗所传”,而是清嘉庆年间江南文人的地道创作.它较早出现在爱素生《竹西春社钞》中.谜面原是“伤心细问儿夫病”.目标“朝阳格”(即“昭阳格”),射“古文”一句.“杯盘狼藉”典出《史记·滑稽列传》,后在《三梦记》、《歧路灯》等小说中中反复出现,已是大家熟悉的一条成语了.
“不是姻缘也并头”是在“谐声”灯谜已经成熟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条谜作与其说是某个人的创作,不如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最初并未引起谜人们的特别注意.只是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因为柯国臻先生等少数几位谜坛精英的提倡,才逐渐风糜起来.柯氏模仿此谜而制下列诸作:
但闻左右尽歌声(戬),声声鼓乐起西东(胡)
音乐堪听意会难(胭),织抒半融读书声(纾)
随后,模仿之“声”风起.诸如郑百川的“塔前破寺起风声”(封)、方柱中的“潭中流水似琴声”(覃)、黄穆灿的“鸡声明月清风里”(肌)、张奕虎的“鼓乐之声播戎羌”(胡)、武骝的“村头含泪听乡音”(湘)、赵首成的“大泽起义辨狐音”(湖)……等等一大批“音扣字谜”竞相登台亮相,俨然成为整个九十年代字谜创作的主流.这些“提音”方式谜作,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展现了新一代谜人善于追求的精神风貌.其内在的“模仿”痕迹是明显的.其作品的数量,又非民国旧作可比了.
目前,我们对于出现在民间谜刊以及《中华字谜大全》中的大量“谐音字谜”尚缺乏系统的探讨和研究.笔者仅读到《中华谜联》中《字谜借典、用音佳作叠出》、《音变谜四说》等少量几篇文章.真正上升到“理论”上的文章还待出现.这或可是因为“谐音字谜”在短时间内发展较快,许多仿“声”谜作蜂拥而上.致使谜论工作者还来不及对这批谜作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评估.况且,有些谜作的著作权也难辨清.究竟谁先谁后,谁抄了谁,谁模仿了谁,实在难以定案.比如“听其音,知为商”(殷)这条谜,如何评介它呢?它是“多人”创作,还是某个谜人的单独创作呢?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断.又如上举张奕虎先生那条“胡”字谜,作者是否肯承认是模仿了柯老之作而后制呢?所有这些,无不给“谐音字谜”的理论研究带来困难,亦给谜坛敲响了警钟.互相抄袭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真正的灯谜精品才能登上艺术的殿堂.
故此,我们不打算对“谐音字谜”作一个全面性的评介.仅从一个侧面,将“谐音字谜”作一番初步的的梳理和分类,使之更为程序化、规范化.倘若读者能从这一梳理和分类中得到一点启示和借鉴,也是对笔者本人的最大安慰了.为了叙述的方便和节省文字,所举谜例一律略去了作者姓名,这也是需要读者谅解的了.
“谐音字谜”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双声扣字类
1.道是姻缘恰并头(韵)2.音乐旋回焉又闻(胭)3.不同规格回然聚(鞋)
姻缘、音乐、规格,都是声母相同的“双声词”.现代汉语中称为“连绵词”.凡属这类词汇同音扣底的字谜都称“双声扣字”.“双声扣字”谜材不丰,成谜亦难.故其谜面不必强拆和会意.适当兼以提音,如2例以“焉”提“胭”字之音,也是可以的.“双声”谐音谜要注意面词与底字笔顺的关系.如2、3例之“音乐”、“规格”不合底字顺序,故以“旋回”“回然”纠之.这类谜作纯以“音”取胜,作品稀少,故张思锋先生称为“凤毛麟角”(参见《音变谜四说》).
二、同音合扣类
4.闻听左右尽歌声(戬)5.笛歌声起各西东(戳)
6.远羌鼓乐声又起(胡)7.书声乐声和鼓声(股)
这里的“同音”指现代四声的同音.如“尽”、“歌”与“晋”、“戈”同音.其余依此类推.“左右”、“西东”是提示底字的部首方位.亦可不示位,以提音、会意补之,如6、7两例.这类谜作是模仿“双声”字谜而形成的.比“双声”谜材略宽,但也非唾手能得.模仿之作能否做到至善至美,关键是看作谜人的火候掌握如何.
三、音意叠扣类
8.观世音(视)9.大泽起义辨狐音(湖)10.听其音,知为商(殷)
“音意叠扣”是指“谐音、会意双重叠扣”的字谜.这类字谜取材方便,然要做得精当又为不易.上述三例是此类谜作中的姣姣者.8 例以“观”通意“视”,又以“世”、“视”同音揪底.寥寥三字成谜,可谓干净利落.9例似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故事敷面,“义’字别解,“狐”音扣底,亦属佳构.10例之“商”别解五音之“商”为“商朝”(殷),亦有嚼趣.
四、离合提音类
11.书声伴我居茅宅(舒)12.东湖阁里听歌声(胳)
13.暗香春雨听琴声(秦)14.小桥星月听箫声(宵)
15.吟诗川前带古风(虱)16.有牛、有马、有羊、有猪声(朱)
“离合提音”是指谜面仍以增损离合为主,辅以提音方式的谜作.这类谜作在“谐音字谜”中产量最丰.乃是因为谜源广阔,谜人能自由取格的缘因.“提音”字谜是在“双声”、“同音”字谜基础上再加改变的一类字谜.谜作以自然流畅为上乘.兼顾七言谜面平仄相协,读来铿锵作声当是更好.因受篇幅所限,上述谜例的特点谨请读者自行鉴别,在此不再—一剖析了.
五、形拆音扣韵谜类
17.日近长安犹隔远,相逢席上雁声传(宴)
18.春意已随流水去,理妆答以读书声(梳).
19.双峰叠影浑如睡,归鸟岩中语有私(鸶)
这类谜作融形拆、意扣、提音等多种手法于一体,取七言韵语形式成谜.俗称“韵谜”.谜面必需平仄相协,上下关联.若兼取曲句,则谜作更趋典雅、耐读.如17例上句“日近长安”取《世说·夙惠》之典.18例“答以读书声”乃陆游诗句.19例虽未取典,然象形生动,拆字简明.此类谜作要求作者诗同功底扎实,谜艺熟练.一般不谙诗律平仄者,切忌为之.
六、通韵谐扣类
20.菊朋韵友上元聚(言)21.脸容红半吟江上(腔)
22.我要柳边留语音(杼)23.散友自当马上逢(夏)
“通韵谐声”指谜面取诗韵(或词韵)韵部领字、配以韵书常用字音、韵、吟、唱、平、上、去、入等成谜的一种方式.上述四例取《诗韵》中的“平水韵”.如20“言”属上平,“十三元”韵,“菊朋”,京剧演员言菊朋也,以名企姓.21“腔”属上平“三江”韵,脸、容、红各取半为“腔”.22“杼”属上声“六语”韵,其余折扣.23“夏”属上声“马”韵,“友”散后配“夏”上下.这类谜作并不难做,手中只要有一本韵书,随时可以得来.谜作比“提音”字类稍有嚼处.此类谜作是从“通韵”一类灯谜演化而来,并非本人倡尤.如谢会心《评注》专辟“通韵”一章,举例“广韵风俗通”射聊目《红玉》.谜中“风”、“红”属“东”韵,“俗”、“玉”属“沃”韵.
七、反切拼音类
24.天上雨滴声正切(一)25.云久声切叹非无(有)26.古胡恳切恕其罪(辜)
“反切”是古代汉语主要注音方法.“反切”用于“黑话”语,在明清两代甚为推行,“反切”作为“谜格”已见前清谜书.柯国臻先生《谜谱》书中对“反切格”有详细介绍,读者可自行参阅.谢会心(评注)辟“切音”一例:以“东”挂面射古人“董平”.即“董”的平声为“东”.但这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切音”.上举三例是用“雨滴”、“云久”、“古胡”各自的声母和韵母拼音后切音成谜.如“古”的声母为“g”“胡”的韵母为“u”.恰为“辜”的拼音,再以“辜”的本义“罪”而揪底.余者类推,谅不详释.谜面要注意用“切”、“反”等衬字.否则,读者不知所云.
八、其它声扣类
27.英语读完走天下(一)
此例属当代青年谜人作品,富有创新精神.英语中的“一”为“ONE”,读音似汉语中的“完”.加之“天下”的去拆,故射“一”.这是利用汉字以外的谐音“材料”而制谜的一条典型提音谜作.随着灯谜的不断发展,这类“谐音字谜”将会随时出现.
上述“谐音字谜”八类,是当代这类谜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因限于水平和学力,其分类可能不太精确,诚盼有识之士指谬.
当代“谐音字谜”发展迅猛.这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亦是谜人们顽强奋战的结果.“谐音字谜”不仅未有抛弃传统的离合、会意两法,并且还能揉捏其中,这是古人想做而未敢做的事.它加深了灯谜的艺术表现力,扩大了字谜的创作源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然因当代谜人水平参差不齐,谜作出手过快,缺乏精雕细刻,故而作品良莠混杂.优秀之作常有,残次赝品不无.如“共凭窗前听雨声”射“异”(异的繁体),便是一条提音有误的病谜.查《汉语大字典)“异”只一个“yi”的注音,又查《佩文韵府》,“雨”字韵中无“异”字.既不同音,亦不谐韵.是一条失败之作
无疑.又如“日近长安闻雁声”射“宴”,表面看来,“雁”通“宴”声,似可成立然“长安”之“长”未必一定“拉长”,亦有“长置”之意的,加之“晏、宴、雁”三字同音,谜射一“晏”字未尝不可.此种瑕疵微存之处,若不细察,是很难发现它的破绽的.故我们在鉴赏和评谜中一定要高度注意.
当代“谐音字谜”尚属摸索阶段的初级产品,许多作品并未达到那种异常完美、自然、出神人化的境界.过度的吹捧或一味地抹煞都是不可取的.谜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加强古典文化的修养,才能在这一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谐音的古诗
谐 音 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七言祭文精品】

篇三:七言祭文精品

古代文体有哪些,他们的定义和特点又是什么?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篇四:七言祭文精品

现代祭文的写法
亡者祭日应用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你可以参考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或参考袁枚的《祭妹文》
这两篇都是有名的祭文

篇五:七言祭文精品

有关亲情的名人名言
10条左右就够,要精品!要有作者.

【七言祭文精品】

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所罗门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
--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英国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七言祭文精品】

篇六:七言祭文精品

西晋李兴所作祭文的翻译,祭祀诸葛亮的那篇

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现诸葛之故乡.盖神物应机,大器无方,通人靡滞,大德不常.故谷风发而驺虞啸,云雷升而潜鳞骧;挚解褐于三聘,尼得招而褰裳,管豹变于受命,贡感激以回庄,异徐生之摘宝,释卧龙于深藏,伟刘氏之倾盖,嘉吾子之周行.夫有知己之主,则有竭命之良,固所以三分我汉鼎,跨带我边荒,抗衡我北面,驰骋我魏疆者也.英哉吾子,独含天灵.岂神之祗,岂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异世通梦.恨不同生.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齐甃,又何秘要;昔在颠夭,有名无迹,孰若吾侪,良筹妙画?臧文既没,以言见称,又未若子,言行并徵.夷吾反坫,乐毅不终,奚比于尔,明哲守冲.临终受寄,让过许由,负扆莅事,民言不流.刑中于郑,教美于鲁,蜀民知耻,河渭安堵.匪皋则伊,宁彼管、晏,岂徒圣宣,慷慨屡叹!昔尔之隐,卜惟此宅,仁智所处,能无规廓.日居月诸,时殒其夕,谁能不殁,贵有遗格.惟子之勋,移风来世,咏歌余典,懦夫奖厉.遐哉邈矣,厥规卓矣,凡若吾子,难可究已.畴昔之乖、万里殊途;我今来思,觌尔故墟.汉高归魂于丰、沛,太公五世而反周,想罔两以仿佛,冀影响之有余.魂而有灵,岂其识诸!
意思不难懂,个别难懂的词可以单挑挑出来给你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