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毕业论文 > 电子机械 >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

时间:2015-08-17 04:53 电子机械 生物书八年级上册课本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一)
2014春季八年级人教版生物电子教材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二)
201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图片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三)
这个是初二生物上册课本的全部内容

这个是初二生物上册课本的全部内容: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

(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

(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四)
2013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想一想,议一议 答:海葵的腕上有刺细胞,可以攻击小鱼虾,获取食物,但它不能移动,取食范围很小;寄居蟹经常受到天敌的侵害,反抗力较弱,为了生存,它经常背着用来躲避的贝壳,让海葵附着在上面,避免被侵袭,海葵也可以得到较多的食物。

观察与思考

1. 答: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不能分出前后、左

右和背腹,是辐射对称体形。这种体形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捕获猎物。 2. 答:水螅遇到水蚤时,水螅的刺细胞能迅速射出细长而中空的刺丝,并把毒液通过刺丝注入水蚤体内,将水蚤麻醉,水螅用触手将水蚤捉住送入口中,再由口进入消化腔。吃进去的水蚤在消化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练习 1.答: 腔肠动物(ABE ) 扁形动物( ACD ) 2. 答: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水螅。 3.答:不安全。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想一想,议一议 答:由于儿童不够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如喝不清洁的生水,吃没有洗净的蔬菜、水果,饭前便后不洗手。所以儿童容易得蛔虫病。

实验

1. 答:是两侧对称。

2. 答: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蚯蚓的体节就有上述功能。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有所支撑,与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完成运动。

3. 答: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体壁分布有毛细血管,血中含血红蛋

白,可携带氧气。大气中的氧可溶于体壁的黏液中,再进入蚯蚓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如果蚯蚓的体表干燥则无法完成上述功能。

练习

1. (1) ( × ) ;(2) (× ) 。

2. ( BEF )属于环节动物,( ACD )属于线形动物。 3.答: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出判断。

4.答: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

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

善土壤成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想一想,议一议

答:长有贝壳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称之为软体动物。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

当缓慢。

观察与思考(P12)

1. 答: 贝壳具有保护柔软的身体的作用。

2. 答:河蚌等用足运动,用鳃呼吸。

3.答:.双壳类动物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

1

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节,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3. 答: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旁栏思考题 答:附肢分节对运动的增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

且附肢都是内有发达的肌肉,与身体相连,分节使其有了关节,更加灵活。这样节肢就有了多样的用途,运动、挖掘、捕食、感觉、清洁、咀嚼等等作用.是昆虫(节肢动物)完全能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练习 1.判断 (1) (× ) , (2) (× ) 。 2. (A ) 。 3. 4. 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的相同点:均能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 不同之处在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

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5.答:繁殖能力强;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感觉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

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 第四节 鱼 想一想,议一议 答: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有脊柱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

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是无脊柱的。脊

柱对鱼的身体有支撑作用,脊柱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使鱼可以在水中游泳。

观察与思考 1.答: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多数侧扁,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2.答:不全面。鱼的体内有脊柱,脊柱上附着的肌肉能产生运动的动力。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

3.答:水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相比,溶解的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4.答: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

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而死亡。

旁栏思考题 答: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大都用鳃呼吸,如鱼类;但鲸鱼、海豚等具有胎生哺乳,生活在水中,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还有乌龟等水生爬行动物也是用肺呼吸的;另外,大多数低等水生动物用体表呼吸,如涡虫等。 练习 1.答: 体形:流线型; 体表特点:常有鳞片覆盖; 呼吸器官:鳃; 运动方式: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答:“章鱼"“带鱼”“墨鱼”“鱿鱼”等动物虽然名称里都有“鱼”字,但只有带鱼是鱼,章鱼、墨鱼、鱿鱼等都是软体动物,它们虽然也用鳃呼吸,但体内没有脊柱,体表没 有鳞片覆盖,不是鱼。 3.答: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鱼和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的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

4. 答:当水流经鱼鳃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则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与流人鱼体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量减

少,二氧化碳量增加。

实验设计方案:将鱼放在BTB溶液中,由于BTB溶

液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溶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

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了溶液中。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想一想,议一议

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

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龟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有坚韧的卵壳,且受精卵的发育不受水的限制。

观察与思考 1.答: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青蛙会根据环境颜色改变自己的身体颜色而适应不同的环境。 2.答:感觉粘滑、柔软。

3.答: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练习 1. (1) ( ×), (2) ( √ ) , (3) (√ )。 2.请将下列与青蛙、蜥蜴有关的叙述分别用线连起来。 3. 答: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

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与外界环境

接触的表面积较大,内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答:蛇虽然四肢退化,但身体表面覆有鳞片,用

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符合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蛇是爬行动物。

5.答:现在,许多稻田里都施用农药以防治害虫,保证水稻的产量,但却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青蛙的生存。另外,乱捕滥杀及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水域面积缩减,2

也使得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我们应当加大保护两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力度,禁止乱捕滥杀,重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景。 第六节 鸟 想一想,议一议

答:鸟具有飞行的能力,不仅是因为鸟有翅膀,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例如,鸟的胸肌发达,可牵动翼飞行;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

空,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呼吸,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补充飞行时能量的消耗。因此仅有翅膀就能飞那是不现实的。 观察与思考 1.

2. 答:鸟的喙形状不同,都与其食性相适应。鸟的足特征不同也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3. 答: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 探究:提示1 流线型。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提示2呈扇形,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提示3胸肌最发达。 提示4有龙骨突。扩大胸肌的附着面。 练习 1. (1) (× ) , (2) (√ )。 2. ( C ) 3.答:不会。家鸽、麻雀等鸟似乎总是在不停地找食吃,这是因为鸟类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吃进

大量食物才能保证能量供应。虽然吃进去很多食物,但是由于鸟的消化能力强,代谢快,吃进去的食物经消化后能很快吸收,残渣形成的粪便可通过短短的直肠迅速排出,因此不会因取食增加体重而影响飞行。

4. 答:鸟类的身体呈梭形(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这句话,较形象地描述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鸟翼上有大型的羽毛,使鸟能振翅高飞;骨骼轻、薄、

坚固,可减轻体重;胸骨有龙骨突,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消化能力强、排泄快,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以补充飞行时的能量消耗,等等。

第七节 哺乳动物

想一想,议一议

答: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

养条件下成长,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旁栏思考题(P36)

答:胎生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

恒温发育条件,能保证酶活性和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最

大程度降低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以乳汁哺育幼儿,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成长,再加上哺乳类对幼儿有各种保护行为,因而具有远比其他脊椎动物类群高得多的成活率。.

观察与思考

1.答:兔和狼的牙齿有了分化。

2.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狼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犬齿尖锐锋利,可用于攻击、捕食、撕裂食物,这与食肉生活相适应。没有犬齿的兔属植食性。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这与食草生活相适应。

3.答: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2.答: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刚出生的小袋鼠发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获得新的行为的。所以说,动物的学习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旁栏思考题(P39)

答:“毒鼠强”等剧毒药虽然可以快速有效地灭杀鼠类,但鼠类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或者参与的剧毒鼠药未被及时回收,毒性物质会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若剧毒鼠药被其他动物误食,会杀死其他动物,甚至可能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类,因此,国家禁止施用“剧毒强”等剧毒鼠药灭鼠。

虽然鼠类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但是鼠类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若将鼠类彻底消灭,会影响与之相关的其他生物,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对于鼠类应该进行合理防控,即将鼠类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练习 1.(B ) ; 2.(D )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

3.答:虽然鲸生活在水中,形态上也与鱼有些相似,但是鲸是通过胎生、哺乳的方式抚育后代,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4.答:鼠类的繁殖能力很强,若适宜鼠类生存的空间扩大,鼠类的天敌如猫头鹰、鼬、蛇的数量锐减,鼠类会大量繁殖,不注意防治的话,就有可能造成鼠害。

控制有害动物的基本原则就是控制数量,降低它们的种群密度。就鼠害防治而言,一方面可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减少鼠类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保护好鼠类的天敌,维持生态平衡,从而控制鼠类数量。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想一想,议一议

答:昆虫的运动器官是翅和足,鱼特有的运动器官是鳍,鸟的运动器官是翼和足,哺乳动物的运动器官是四肢。 动物的运动本质上都是靠肌肉的收缩,这种说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动物,不过也有例外。有些低等的动物如水母是没有肌肉的,但是也能进行运动。

观察与思考 1.答: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是相连的,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骨骼肌附着在骨上。肌肉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2.答:关节使骨的运动更加灵活,相当于门上的门轴。 3.答:是。

4.答:人体有关节的部位很多,主要分布在四肢上,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

练习

1. (1)(× ) ; (2)(× ) 。 2.( ② ) 3.( C ) 4. 答:不是。如果鸟的胸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就无法使骨通过关节产生运动。。

5. 答:提示: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意思正确即可,不要求学生说的话完全一样)。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想一想,议一议 答:乌鸦的这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于乌鸦在城市里长期生活,慢慢认识到红绿灯和汽车的特点,逐渐学会的。

资料分析 1.答:资料2、3、5是先天性行为,资料1、4、6是学习行为。

3

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3.答:先天性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但这对美国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意义。如果一种动物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无法逃避敌害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动物中最低等的草履虫,也是具有学习行为的。

先天性行为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不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4.答: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总的来说,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走简单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小鼠学习就快得多。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别,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探究 1.答:如果用不同的小鼠分别做实验,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会不同,说明学习行为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2.答: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

另外,因为有些小鼠天性会偏向一边转弯(向左或向右),设计迷宫时必须注意,几个关键点的位置既有必须向左走又有必须向右走才能走出迷宫的设计,等等。

练习 1. (1(× ) ; (2)(× ) ; (3) (√ ) 。 2. 答: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婴儿的生存非常重要,保证了婴儿摄食的基本需要。

3. 答: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

4.答: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多。学习行为越多,适应性也越强,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让学生举出自己观察到动物的各种生动有趣的实例,并在课上交流。)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想一想,议一议

答:这是一种本能,是先天性行为。火蚁是营群体生活的,组成筏子的工蚁虽然“牺牲”了,但是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得以生存下来,继续本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因此,这种行为虽然对个体是不利的,对群体乃至个体是有利的。

探究 1.答: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能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2..答:没有通信,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

旁栏思考题 答:.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羊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练习 1. (1)(√) ; (2) (× )。 2.答:马、羊、鸡、狮等动物的群体中都有最占优势者。

3.答: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它的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一些,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因为这要比孤军奋战取胜的概率大得多,但得到的食物需要大家分享。

4.答:除蚂蚁外,许多动物都有通讯行为,如蜜蜂、猕猴、黑猩猩等。通讯行为在生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单独生活的动物,在生殖期间也会进行信息交流,进行交配繁衍后代。

5.答:提示:相似之处是,社会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个体之间有信息交流;社会群体中有等级之分;等等。

区别:人类社会要比动物群体复杂得多,如人类社会的行为受道德约束,由法律来规范;成员之间需通过复杂的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等。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想一想,议一议

答:羊草是我国北方草原的重要牧草,是羊、马等的主要食物来源,但放牧过度将会导致羊草被大量消耗,引起羊草枯竭,反过来又影响动物的食物来源欠缺,以致因没有食物而终究死亡,导致羊草生态系统崩溃,整个生态平衡被破坏。

然而适度的放牧却有利于羊草的生长繁殖。因为羊等动物在消耗牧草的同时,其产生的粪便等反过来排到草场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无机盐等肥料,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植物的生长。所以适度放牧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变得更复杂,使北方草原生态平衡稳步良性发展。 资料分析

1.答:不能。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危害。

2.答:不能。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此外,动物因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例如,野兔数量增加,会使以野兔为食的狼的数量增加,而狼的数量增加又反过来限制了野兔的数量增加;野兔还要与牛羊争夺生存的空间和牧草,所以野兔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3.答:无害。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有蚂蚁的金合欢比无蚂蚁的金合欢生长快。

4.答: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练习 1. (1)(×) ; (2) (× )。

2.答: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有些植物与蜜蜂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桃、李、苹果等植物就是靠蜜蜂来传粉繁衍后代的。如果没有蜜蜂,这些植物的传粉过程将会受阻,从而影响所在的生态系统以及其他

4

动物,人的生活也必定受到影响。

3. 答: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引入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见效慢,适于在害虫未造成严重危害时使用。使用农药控制害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见效快,若害虫突然暴发时用这种方法比较有效。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想一想,议一议

答:防止细菌感染,传播疾病.散养的鸡抵抗力强。 探究

提示: 1.答: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设置对照。一套培养皿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另一套培养皿在选定的环境中处理,为实验组。 2.在恒温环境下培养。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要保持一致,控制变量。

讨论: 1.答:可以杀死其中的细菌;无菌棉棒是为了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答:接种。

3.答:细菌和真菌是无处不在的。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手、硬币上附着的细菌和真菌较多。

4.答: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并密封的环境以及真空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有这种情况存在,灭菌彻底且灭菌后保持密封。

5.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练习 1. (1) (√ ) ;(2) (×)。 2.( C ) 。 3.答:这个实验结果表明A、B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区别。A细菌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而B细菌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是不同的。

4.答:泡菜坛加盖后用水封口,目的是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坛内,造成坛内缺氧的环境,泡菜发酵所需的乳酸菌能够在缺少氧的环境下生存,把蔬菜中的有机物转变为乳酸。

第二节 细 菌

想一想,议一议 答:

破伤风杆菌是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生存的细菌。伤口深时(缺氧),它才会生存并繁殖,导致人患破伤风。只是表皮划伤,伤口浅它无法生存和繁殖,不会得破伤风。 预防方法,减少或避免受伤;受伤后及时清理伤口,伤口深时,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观察与思考 1答:.细菌的结构特点是: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虽然有DNA集中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答: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技能训练

因为细菌是进行分裂生殖的,就是一个分为两个,所以,4 h之后手上的细菌数目应为25 600个(即100个×28=25 600个)。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物,这样才能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练习

1. (1) (× ) ; (2) ( ×) 。 2.( C )

3.答:细菌分布广泛一是与它靠分裂生殖有关;二是与利用芽孢度过不良环境有关。在环境干燥、温度较低时,细菌的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

散,当芽孢落在适宜环境中,又能萌发为细菌,这样细菌就可以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了。细菌繁殖快,又能适应不良环境,因此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

4. 答:我们每时每刻进行着呼吸,鼻腔黏膜上的黏液会将空气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粘住,口腔黏液内也会残留有细菌等微小生物。当人们咳嗽或打喷嚏时,气流会把口腔和鼻腔中的黏液带出很远,黏液中的水分很快蒸发,细菌等微小生物随着气流四处散布。如果这些细菌或其他微小生物有可能引起疾病,就会威胁到其他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每个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都要使用手帕或纸巾阻挡液滴扩散,而且避免冲人咳嗽或打喷嚏。

第三节 真 菌

想一想,议一议

答:蘑菇没有根、茎、叶,它的生长有光无光都可以。力,从而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4.答: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的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之间建立了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的生活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的生活不利,但是细菌和真菌或寄生生活或与动植物共生,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客观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想一想,议一议

答:沼气池中的甲烷菌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农作物秸秆、人粪尿、禽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甲烷,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演示实验

答: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们能将糖类物质分蘑菇和植物不同,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蘑菇不是植物。

观察与思考

1.答: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其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2.答:青霉孢子的颜色呈青绿色,着生状态像扫帚。 练习【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

1. (1)(√ ) ; (2)(√ ) ; (3)(√ ); (4)(× ) 。 2. 细菌的特征是①④ ,真菌的特征是②③ 。 3. 答: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提供了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霉菌容易生长。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想一想,议一议

答:不会,因为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会分解落叶。 观察与思考

1.答: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2.答:.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 旁栏思考题

答:过量服用抗生素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使原本在正常情况不能致病的菌变为致病菌,并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将会引起肠道疾病。

技能训练

1.答: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2.答: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3.答:方案3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与方案1和方案2比较,方案3的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练习

1.(1)(√);(2) (×) ;(3)(√)。 2.(B )

3. 答:豆科植物的根上长有根瘤,根瘤中生活着固氮菌,它们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增高。氮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元素,当植物得到大量氮元素时一般生长得就好。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使土壤中氮元素增多,提高土壤的肥

5

解车公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培养瓶中可以看到旗袍的产生,挤瘪的气球会胀大。

观察与思考

1.答:图中有5种保存食品的方法。

2.答:蘑菇——脱水法;咸菜、咸蛋——腌制法;这些方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牛奶

——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短时间加热法,采用加热杀灭细菌的原理;肉肠——真空包装法,采用真空包装隔绝空气抑制细菌或真菌生长的原理;水果、玉米罐头灯——罐藏法,采用高温消毒和防止外界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3.答: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如渗透保存法、烟熏法、冻干法等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低温冷藏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方法;使用防腐剂如二氧化硫杀灭细菌的方法等。

练习

1. (1) (√ ); (2) (√ )。 2. (D)

3. 答: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从而延长保存期。绝大多数饮料和包装食品为了保存较长时间,往往都要添加食品防腐剂。国家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亚硝酸盐、二氧化硫、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第五章 病毒

想一想,议一议

.答:没有细胞结构。

练习 1. (1) (√ ); (2) (√ ) ; (3) (× ) 。 2.大小:非常小(10~300nm) ; 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三种; 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 观察工具:电子显微镜;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内; 繁殖方式: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病毒的遗传信息,制造新病毒。

第六单元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想一想,议一议 答: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可以选择查阅《蝴蝶》这一本;想了解蛾的相关资料,可以查阅《昆虫学》和《无脊椎动物学》;想了解青蛙可以查阅《动物学》。

观察与思考(P97)

1.答:分别属于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2.答:不属于同一分类等级,A、B是被子植物类群中的,等级应低于C、D、E、F 。

3.答:有种子的植物(种子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电子版(五)
八年级上生物课本目录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细菌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三节 真菌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科学技术社会 以菌治虫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养殖专业户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第四节 鱼 科学技术社会 “超级细菌”近在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咫尺

第六节 鸟

生物学艺术 动物与造型艺术

第七节 哺乳动物 第五章 病毒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兽医师 科学技术社会 狂犬病和狂犬病病 毒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学与文学 借动物以言志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科学技术社会 动物行为学家的新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装备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科学家的故事 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科学家的故事 林奈和双名法

猩交朋友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 动物与仿生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