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毕业论文 > 外语翻译 > 豪格传翻译(共10篇)

豪格传翻译(共10篇)

时间:2011-02-14 21:40 外语翻译 苏武传翻译 张衡传翻译

篇一:豪格传翻译

窦武传 翻译

窦武传
窦武字游平,安丰戴侯融之玄孙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经行著称,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
延熹八年,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拜武郎中.其冬,贵人立为皇后,武迁越绮校尉,封槐里侯.明年冬,拜城门校尉.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是时羌蛮寇难,岁俭民饥,武得两宫赏赐,悉散与大学诸生,及载肴粮于路,丐施贫民.兄子绍,为虎贲中郎将,性疏简奢侈.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乃上书求退绍位,又自责不能训导,当先受罪.由是绍更遵节,大小莫敢违犯.
时国政多失,内官专宠,李膺、杜密等为党事考逮.永康元年,上疏谏曰:“臣闻古之明君,必须贤佐,以成政道.今台阁近臣,尚书令陈蕃,尚书朱寓等,皆国之贞士,朝之良佐.尚书郎张陵、边韶等,文质彬彬,明达国典.内外之职,君才并列.而陛下委任近习,专树饕餮,外典州郡,内干心膂.宜以次贬黜,案罪纠罚,抑夺宦官欺国之封,案其无状诬罔之罪,信任忠良,平决臧否,使邪正毁誉,各得其所.宝爱天官,唯善是授.如此,咎征可消,天应可待.陛下所行,不合天意,不宜称庆.”书奏,因以病上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帝不许,有诏原李膺、杜密等,自黄门北寺、若卢、都内诸狱,系囚罪轻者皆出之.
其冬帝崩.帝既立,武既辅朝政,常有诛剪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亦素有谋.时共会朝堂,蕃私谓武曰:“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百姓匈匈,归咎于此.今不诛节等,后必难图.”武深然之.蕃大喜,以手推席而起.武于是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天下名士废黜者宗正刘猛、太仆杜密等,列于朝廷,请前越嵩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辟颍川陈定为属:共定计策.于是天下雄俊,知其风旨,莫不延颈企踵,思奋其智力.
(《后汉书·窦武传》,有删节)
译文:
窦武字游平,是安丰戴侯融的玄孙.父亲窦奉,定襄太守.窦武年轻时以经术德行而著名,曾经在大泽中教授学业,不接触时政,名声在关西一带很显著.
延熹八年(165),长女被选进宫中,桓帝命为贵人,任窦武为郎中.这年冬天,贵人立为皇后,窦武升任越骑校尉,封槐里侯,五千户.第二年冬天,授城门校尉.任职期间,征召名士,廉洁奉公,深恶坏人坏事,不接受送礼贿赂,妻子衣食仅仅够吃够穿而已.这时羌蛮作乱,粮食歉收,人民饥饿,窦武将所得两宫的赏赐,全部分给太学诸生,又用车载粮食饭菜,在道路施给贫民.窦武哥哥的儿子窦绍,任虎贲中郎将,性情疏懒奢侈.窦武经常很严厉地训诫他,还不觉悟.于是上书请求把窦绍撤职,又自己责备不能训导好窦绍,应当首先受罪.从此窦绍便遵守节制,不论大小事,凡是非法的,都不敢违犯.
当时国家的政治失误很多,宦官专权,李膺、杜密等人因党事被逮捕审讯.永康元年(167),窦武上疏说:我听说古时候的明主,一定要有贤明的辅佐,使政治清明.现在朝里亲近的臣子,尚书令陈蕃、尚书朱寓等,都是国家可靠的人才,朝廷的好助手.尚书郎张陵、边韶等,文质彬彬,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朝廷内外的事,各种人才都在.随陛下任用.但是,陛下却委任接近一班小人.专门树立饕餮贪残的坏人,使他们在外任州郡大官,在朝廷内充当心腹.应当依次把他们贬谪罢去,按罪行大小惩处,剥夺宦官欺国的封爵,治他们非法欺君的罪,任用忠良,分清好坏,使邪正毁誉,各符其实,爱惜官位,只授予善人.这样.灾异可以消除,上天的感应可以立至.陛下做的,不合天意,不应称庆.,"疏送上去,以病重为由归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桓帝不准许,下诏释放了李膺、杜密等人,自黄门北寺、若虚、都内诸狱,罪轻的犯人都放出来了.
这年冬天,桓帝逝世,灵帝即位后,窦武辅朝以后,经常有诛杀宦官的想法,太尉陈蕃也久有此谋.他们在朝堂会议时,陈蕃悄悄地对窦武说:"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在先帝时就操弄国家权柄,把天下搞得大乱,百姓非常气愤,罪祸就是这些人.现在不诛杀曹节等人,以后就难办了."窦武非常同意,陈蕃大喜,用手推开座席而起.窦武于是招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召被废黜的天下名士宗正刘猛、太仆杜密,齐集朝廷,请前越嵩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征召颍川陈塞为属,共同商定计策.于是天下的雄才俊杰.知道了形势所趋,没有不抬起头,踮起脚跟,想贡献自己的才智的.

篇二:豪格传翻译

王安石传翻译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他父亲是王益,官做到员外郎了.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看过的终身不忘.他写作文很快,刚开始的时候好像漫不经心,等到写完了,看见的人都佩服他作文写得好.他朋友曾巩把他的作文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也对他赞赏有加.王安石还没做大官时,就已经名震京师了,他性格不喜欢华丽的东西,非常节俭,有时候衣服旧了不洗,脸脏了也不洗,世上人大多认为他贤能.四川人苏洵却一个人认为:“这样不近人情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大奸臣的.”苏洵写了《辩奸论》这篇文章来讽刺王安石,说王安石是王衍、卢杞两个人的合体.宋神宗当年在颖邸的时候,韩维担任秘书郎,每次所提的建议都得到皇上的表扬.这时候,(韩维)就说:“这不是我的意见,是我的朋友王安石的意见.”等到他担任太子舍人的时候,他又极力推荐(王安石).就这样皇上非常想见王安石,刚即位就任命他为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提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他才开始进入朝廷.皇上问治最先应从什么开始,(王安石)回答说:“应最先选择治国的榜样.”皇上说:“唐太宗怎么样?”回答说:“陛下应仿效尧、舜,怎么能以唐太宗为楷模呢?尧、舜治政之道,非常简略而不繁杂,精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烦难.但是,后来的人不能完全知道,以为高不可攀.”皇上说:“你真是要求我做难事,我看自己很渺小,恐怕不能符合你的意思.你可以尽心地辅助我,让我们共同完成此事.”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加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书本知识,不知道治理世事.”王安石回答说:“书本知识正是用来治理世事的东西,但是后世的读书人大多是平庸的人,所以浅陋的人都认为书本知识是不能用来治理世事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你提出的措施中以什么为重?”王安石说:“改变世俗风气,树立新的法律,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皇上认为很对.于是设置三司制定新法,命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王安石又让他的同僚吕惠起草.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等相继出台,称为新法,派提举官四十多人,颁布推行.御史中丞吕诲弹劾王安石十件错事,皇上罢免了吕诲的官职,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吕诲官职.韩琦上书反对新法,皇上想改变主意,听从韩琦的意见,王安石极力请求皇上放弃这种想法.司马光在回答诏书中有“士人震动,黎马骚动”的话,王安石感到愤怒,抗书自辩,皇上设酒为他们劝各,(王安石)趁机给皇上讲朝廷内外大臣、文武百官勾结的情况,并且说:“陛下用先王的正道战胜时下的流俗,所以就与天下流俗相权衡轻重;流俗的势力大,天下的人就归附流俗;陛下的权重,天下的人就归顺陛下.称锤与物体相比轻重,虽然有千斤重的物体,所用来的称锤加减只不过铢两而已.现在奸臣小人想败坏先王的正道,用来阻挠陛下的政事,就这样陛下与流俗之势正好是争轻重之时,虽然他们只是增加很小的力量,但是天下的形势,就已经归于流俗了,这就是纷争的原因.”皇上认为他说得对.王安石于是就职治事,韩琦的主张得不到推行.

篇三:豪格传翻译

北齐书.孟业传翻译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着.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寻以病卒.
——《北齐书,卷四十六(补),列传第三十八,循吏传》


译文:
孟业字敬业,是巨鹿郡安国县人.他的家庭本来贫寒低微.年轻时做州府官吏.为人廉洁谨慎,和他一同为官的人侵占盗窃官府的绸绢,分给他三十匹,孟业拒绝接受.东魏彭城王元韶被任命为定州长官,孟业被任命为典签之官.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我主外,你主内,我们同心协力,也许会成就大事!”不久刘仁之被征召入朝做中书令,临上路前向元韶说:“殿下您身边可信任的人只有孟业,希望你专一任用他.其它的人不可信任.”刘仁之又与孟业告别,拉着手说:“现在我离开你到都城去,你就失去了依靠,我恐怕你在以后的时间,不能自我保全.只有坚守正直,希望您自我勉励.”孟业只有一匹马,因瘦弱而死,元韶认为孟业家贫穷,让州府官人一同吃马肉,想要让他们多补偿孟业,孟业坚决推辞不敢这样做.元韶于是戏笑着对孟业说:“您是求取声誉的人啊.”孟业回答说:“我凭低贱的身份侍奉您,既然不能做有用的事,怎么能损伤败坏清廉的风气呢!”后来齐高祖写给元韶的信上说:“姓孟的典签能用尽心力为官,为什么不安排他在你面前当官呢?”元韶是齐高祖的女婿.刘仁之后来治理衮州,临别时对吏部长官崔暹说:“你这个州的人,只有孟业,应该选拔推荐他,别的人不可信任.”崔暹问孟业说:“您先前在定州,有什么政绩,使刘仁之如此钦佩赞叹?”孟业回答说:“我禀性特别愚笨直爽,只知道加强自身修养,没有别的长处.”
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长官,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征召他做法曹之官.孟业身体形貌矮小,等到他拜见高岳,高岳看不起他的矮小,只是笑着不说话.后来找到孟业判决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决案件很英明,可以说有起到了超过您身体容貌的用途.”孟业不久被提升为东郡太守,以宽大仁义著称.那一年,麦子一根茎长五个穗,其他的也是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整个州郡的人认为这是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上天的结果.不久因病去世.

篇四:豪格传翻译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翻译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职务,去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的,有人劝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涂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典的博士,只是想让你多涉猎一些历史典故,你说军务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象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卷,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过来找吕蒙谈话,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秘密的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的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注:本文孙权劝吕蒙读书时,吕蒙17岁,为一都尉,所领部下相当于现在的童子军.
关羽单刀附会发生在鲁肃正式接替周公谨职务以后,那时关羽50多岁,所以吕蒙说他“老”而好学
完全是自己译的

篇五:豪格传翻译

汪应辰传 译文

(汪应辰)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张九成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 《宋史·汪应辰传》
译文;汪应辰奏章上奏,秦桧很不高兴,汪应辰被从京城调出做建州的通判,他就辞职回家.张九成被贬到邵州,交往的人都与他断绝了交往,汪应辰时常问候他.等到张九成的父亲去世时,说他坏话的人还在攻击他,汪应辰就不远千里前往吊唁,人们都认为他很正直.

篇六:豪格传翻译

史记-樊哙传翻译

原文如下:
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薛西.与司马夷战砀东,却敌,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闲爵.从攻围东郡守尉於成武,却敌,斩首十四级,捕虏十一人,赐爵五大夫.从击秦军,出亳南.河闲守军於杠里,破之.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却敌先登,斩候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七人,赐爵卿.从攻破杨熊军於曲遇.攻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贤成君.从攻长社、轘辕,绝河津,东攻秦军於尸,南攻秦军於犨.破南阳守齮於阳城.东攻宛城,先登.西至郦,以却敌,斩首二十四级,捕虏四十人,赐重封.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肩)〔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噌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闲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
还定三秦,别击西丞白水北,雍轻车骑於雍南,破之.从攻雍、斄城,先登.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级,虏二十人,迁郎中骑将.从击秦车骑壤东,却敌,迁为将军.攻赵贲,下郿、槐裏、柳中、咸阳;灌废丘,最.至栎阳,赐食邑杜之樊乡.从攻项籍,屠煮枣.击破王武、程处军於外黄.攻邹、鲁、瑕丘、薛.项羽败汉王於彭城,尽复取鲁、梁地.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於陈,大破之.屠胡陵.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从高帝攻反燕王臧荼,虏荼,定燕地.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於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等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豨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先登,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为左丞相.破得綦毋恤、尹潘军於无终、广昌.破豨别将胡人王黄军於代南,因击韩信军於参合.军所将卒斩韩信,破豨胡骑横谷,斩将军赵既,虏代丞相冯梁、守孙奋、大将王黄、将军、(太卜)太仆解福等十人.与诸将共定代乡邑七十三.其后燕王卢绾反,哙以相国击卢绾,破其丞相抵蓟南,定燕地,凡县十八,乡邑五十一.益食邑千三百户,定食舞阳五千四百户.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伉代侯.而伉母吕须亦为临光侯,高后时用事专权,大臣尽畏之.伉代侯九岁,高后崩.大臣诛诸吕、吕须婘属,因诛伉.舞阳侯中绝数月.孝文帝既立,乃复封哙他庶子市人为舞阳侯,复故爵邑.市人立二十九岁卒,谥为荒侯.子他广代侯.六岁,侯家舍人得罪他广,怨之,乃上书曰:「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令其夫人与其弟乱而生他广,他广实非荒侯子,不当代后.」诏下吏.孝景中六年,他广夺侯为庶人,国除.
古文不好 很多看不懂-不翻译的借口【豪格传翻译】

篇七:豪格传翻译

张衡传翻译

【豪格传翻译】

张衡传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著《周官训诂》,崔瑗以为不能有异于诸儒也.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怎么不灵验了.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
东汉王朝建立之初,汉光武喜欢符谶,以至后来的显宗、肃宗也就继承效法他.从汉光武复兴汉王朝之后,儒生争相学习图谶和纬书,加上还附以迷惑人的邪说.张衡认为图谶和纬书虚假荒谬,不是圣人的法规,于是给皇帝上疏.……
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
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张衡治理河间政务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
著《周官训诂》,崔瑗认为与其他儒生的说解没有区别.又想继承孔丘研究《易经》的《彖》、《象》等篇的残缺部分,但终于没有完成.所著的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共三十二篇.

篇八:豪格传翻译

宋书 阮长之传翻译【豪格传翻译】

原文:
阮长之,字茂景,陈留尉氏人也.祖思旷,金紫光禄大夫.父普,骠骑咨议参军.长之年十五丧父,有孝性,哀感傍人.服除,蔬食者犹积载.闲居笃学,未尝有惰容.初为诸府参军,除员外散骑侍郎.母老,求补襄垣令,督邮无礼,鞭之,去职.寻补庐陵王义真车骑行正参军、平越长史、东莞太守;入为尚书殿中郎,出为武昌太守.时王弘为江州,雅相知重,引为车骑从事中郎.入为大子中舍人,中书侍郎,以母老,固辞朝直,补彭城王义康平北咨议参军.元嘉九年,迁临川内史,以南土卑湿,母年老,非所宜,辞不就.十一年,复除临海太守.至郡少时而母亡,葬毕,不胜忧,十四年,卒,时年五十九.
时郡县田禄,以芒种为断,此前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后人,此后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前人.始以元嘉末改此科,计月分禄.长之去武昌郡,代人未至,以芒种前一日解印绶.初发京师,亲故或以器物赠别,得便缄录,后归,悉以还之.在中书省直,夜往邻省,误着履出阁,依事自到门下,门下以暗夜人不知,不受列,长之固遣送之,曰:“一生不侮暗室.”前后所莅官,皆有风政,为后人所思,宋世言善治者,咸称之.
译文:
阮长之,字茂景,陈留尉氏人也.祖父是阮思旷,担任金紫光禄大夫.父亲是阮普,担任骠骑咨议参军.阮长之年十五岁时死了父亲,有孝顺的天性,哀伤感动了周围的人.穿孝期满之后,仍然吃菜蔬还有一年.平时喜欢研究学问,不曾有过懒惰的情况.起先担任诸府参军,被授予员外散骑侍郎的官职.因为母亲年老,要求担任襄垣令,督邮不讲,打他,被免去职务.不久出任庐陵王义真车骑行正参军、平越长史、东莞太守;进入朝庭担任尚书殿中郎,后又出来担任武昌太守.时王弘任江州刺史,一向对他比较了解并重用他,推荐为车骑从事中郎.后又进入朝庭担任大/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因为母亲年老,坚决辞去朝庭工作,调任彭城王义康平北咨议参军.元嘉九年,调任临川内史,因为南方土地低下潮湿,母亲年纪大了,不适宜居住,辞职不上任.十一年,又授予临海太守.到郡上任不久母亲死去,安葬完毕,不能忍受母亡之痛,十四年,卒,时年五十九.当时郡县官吏的傣禄,以芒种这个节气作为期限,在此之前辞去官职的人,那么一年的傣禄皆归后面继任者所有,在此后辞去官职的人,那么一年的傣禄皆归前任者所有.起初在以元嘉末年改变这种方法,按月来分取傣禄.长之离职武昌郡,前来替代的人还没有到,阮长之就在芒种之前一天辞去官职.刚刚来到京城之前,亲朋故友有的用器物来送别,阮长之拿到之后就封起来并做好记载.后来回来,全部都还给他们.阮长之任中书郎,一天值夜,误着屐出阁,自列门下省听候处分.门下省认为「暗夜人不知」,可以免罚;阮长之不从,说:「一生不侮暗室.」长之先后所任各种官职,都很有风化政教,受到后人的怀念.宋代时谈及善于治理的人,都称颂他.

【豪格传翻译】

篇九:豪格传翻译

王溥传翻译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县人.他的父亲王祚,是郡中小吏,颇有心计.北宋初年,(朝廷)提升宿州(的格次)设置防御使,任命王祚担任宿州防御使.他督促百姓打井修建防火设施,在城北筑堤用来防御水灾.他趁机请求辞官,来到京城,(朝廷没有批准他的请求)授予他左领军卫上将军的职务,(后来在此任上)辞官回乡.王溥,汉乾祐年间考取进士第一名(状元),担任秘书郎.当时李宗贞占据河中,赵思绾在京兆、王景崇在凤翔举兵反叛,周太祖率兵去征讨他们,征召王溥担任从事.河中平定后,查获反贼军营中的许多文书,大多是朝中的权臣和藩人勾结串通的内容.周太祖记录下他们的名字,将要查办他们,王溥进谏说:“鬼魅的形状,等到夜晚才出来,日月已经普照,灾害之气(沴li,天地四时之气不和而生的灾害)自会消除.希望把文书全部焚毁,以使动荡的人心安定.”周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班师回潮,王溥升任太常丞.周太祖病情危急,召学士起草诏命,任命王溥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宣读完诏命,周太祖说:“我没有忧虑的事了.”当日驾崩.
(周)世宗将要亲征泽、潞(二州),冯道极力进言劝阻,只有王溥赞成世宗亲征.(世宗)得胜回朝,加封王溥兼任礼部尚书,主持编修国史.世宗将要讨伐秦、凤(二州),向王溥征求意见让谁担任主帅,王溥推荐了向拱.讨伐之事成功,世宗于是在庆功宴上给王溥赐酒说:“替我选择主帅而使讨伐成功的人,是你啊.”王溥跟随(世宗)平定寿春,诏令给他升官晋爵.北宋初年,进升为司空,免去参知枢密院.(按照)旧制,一品官衔排在台省的后面,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召见王溥,对身边的臣僚说:“王溥是前朝的宰相,我定会格外宠信他.”当即命令台省分为东西两部(王溥列于其中一部),于是(前朝一品官衔与台省同列)就成了定制.太平兴国初年,(朝廷)封王溥为祁国公.七年八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朝廷)停止上朝两天,追赠王溥为侍中,谥号文献.
王溥性情宽厚,有美好的风度仪表,喜欢培养、提携年轻人,他所推荐的、官职升到显赫高位的年轻人很多.他在钱财上很吝啬.他的父亲王祚多次担任州郡的长官,很能积攒资财,所任职的地方都有田宅,家产累积万金.王溥任宰相时,王祚以宿州防御使的身份在王溥家居住,每当公卿到王溥家,必定首先拜见王祚.王祚置办酒肴给他们敬酒,王溥穿着朝服在他们身边侍奉,客人坐立不安,(王溥)就退下回避.王祚对客人说:“他不过是我儿子罢了,无须烦劳你们起身(相送).”王溥劝告(已经年老的)父亲王祚请求辞官,王祚以为朝廷不会准许,(但)他的请求被批准后,王祚大骂王溥说:“我筋力还没有衰老,你想稳稳地占居自己的相位,却把我幽禁在家里.”举起大棍棒要打他,亲人们劝说后才住手.王溥好学,手不释卷,曾收集苏冕的《会要》和崔弦《续会要》,把他们的缺漏补充齐备,编纂了(长达)百卷(的著作),名叫《唐会要》.

篇十:豪格传翻译

晋书石苞传翻译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文雅旷达有智谋器量,容貌仪表壮伟英俊,不拘小节.县中召他为小吏,供农司马差遣.适逢担任谒者的阳翟人郭玄信奉命出使,找人给他驾车,司马把石苞派给了他.走了十几里路,郭玄信说:“您日后应当会官至卿相.”石苞说:“赶车的奴仆,怎么能成卿相呢?”不久又被差遣到邺,事情长时间不能办完,于是在邺地市面上贩卖铁.集市长官沛国人赵元儒以善于发现人才闻名,见到石苞,感到惊异,于是与石苞结交.感叹石苞气量远大,应当官至公卿,因此石苞出了名.石苞求见吏部郎许允,请求做一个小县的县令.许允对石苞说:“您本是我辈中人,我应当在朝廷引荐您做官,为什么想要当小县的县令呢?”石苞回去后叹息,没想到许允竟如此了解自己.石苞逐渐升迁为景帝司马师的中护军司马.宣帝司马懿听说石苞喜好女色品行轻薄,因此责备司马师.司马师回答说:“石苞虽然小节方面不足,然而有治理国家的才略.贞洁廉正的人,未必能治理国家事务.因此齐桓公不在意管仲的奢侈僭越,而采纳他一匡天下的大谋略;汉高祖不考虑陈平生活中的污点,而采纳他六大奇计的神机妙算.石苞虽然不能和他们两人相比,也算得上今天难得的人选了.”宣帝的怒气才消解了.后调任邺城典农中郎将.当时曹魏王侯大多住在邺城,尚书丁谧权倾一时,二者当时势力都很大.石苞上奏列举他们的所作所为,因此更被人们称赞.文帝在东关兵败,唯独石苞率领所辖全部部队退回.司马昭于是指着所持的符节对石苞说:“我真后悔没有把它交给您,让您来处理军机大事.”等到诸葛诞在淮南起兵,石苞统领青州诸军,挑选精锐部队为机动部队,用来防备外来敌寇.诸葛诞等人将辎重留在都陆,率轻装部队渡过黎水.石苞等人率军迎击,大败敌人.泰山太守胡烈以突袭部队走捷径袭击都陆,烧毁了诸葛诞的全部辎重物资.司马昭去世,贾充、荀勖讨论葬礼采用何种规格,定不下来.石苞当时回朝奔丧,痛哭说:“他建立了这样的基业,难道能按人臣的规格安葬吗?”葬礼才确定下来.晋武帝司马昭登基,升迁石苞做了大司马.自诸葛诞失败后,石苞便奉命镇守淮南地区,兵强马壮.边境事务很多,石苞既勤于各项事务,又以威望恩德来服人.淮北监军王琛轻视石苞出身卑微,秘密上奏折说石苞与东吴人相勾结.早些时候观察云气的人说:“东南方向有大规模战争发生.”等到王琛的奏折送到,武帝非常怀疑.恰逢荆州刺史胡烈上奏东吴打算大举进攻.石苞也听说东吴军队将要进攻,于是修筑堡垒阻截水流,加强防守.适逢石苞之子石乔担任尚书郎,皇上召见他,过了一天他都没来.司马炎认为石苞肯定要叛乱,打算讨伐石苞而且隐瞒了这件事.于是下诏说石苞不能预料敌人形势,构筑工事,阻断水流,烦扰百姓,下诏罢免他的官职.派太尉义阳王司马望率大军征讨他,以防备异常情况.石苞采用属下孙铄的计谋,放弃兵权,步行出营,住在都亭待罪.晋武帝听到这个消息,怒意解除.等到石苞来到皇宫,晋武帝让他以乐陵公的身份回到府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