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文章阅读 > 散文诗 >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共8篇)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共8篇)

篇一: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渔家傲 李清照阅读答案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的意思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

篇二: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l—2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 去。
  注:①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
1.简析词中画线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想像奇伟、气度恢弘,请就此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意思符合即可)
2.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像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乘坐这艘“飞船”到达天上,受到“天帝”的接待,驶向理想中的仙境。由此反映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篇三: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阅读《渔家傲》答题.
1,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2,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千嶂:想屏障一样的群山,运用比喻.
作用:描绘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
2我不认为,最后两句是作者自抒抱负,感叹工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此乃人之常情.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篇四: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小题1: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4分)
小题2:作者上片写梅与下片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4分)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小题1:此句以人喻梅(1分),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1分)。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1分)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赞赏之情。(1分)
小题1:上片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直接描绘寒梅初放的明艳娇媚。下片则转用侧面烘托,则以月色玲珑、金樽绿蚁、群花来衬托梅的雅洁不俗。(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共4分。下片答对比可得1分。)


小题1:赏析具体诗句的妙处,主要要从以下方面思考入手:思想内容的深刻,艺术手法的独特,遣词造句的别致,构思想象的新颖等等。同时,不管是哪一种,最后都要归于作者的感情抒发上。也就是要遵循“妙处+分析+作者感情”这样的模式。
小题1:题干的指向很明确,直接要求学生分析描写梅花的手法,这样题目的答案就比较容易得出了。任何事物的描写,从方式上讲都只有两种: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学生只要结合诗词的具体句子,简要分析即可。

篇五: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有版本为该词加了词题《记梦》,请说说该词是怎样围绕“梦”展开的?
(2)该词不同于李清照其他词的风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1)开头写拂晓前云涛翻滚、晓雾弥漫、银河转动、风帆飞舞,是梦中的景象;写词人飞越天空,与天帝对话,是梦中的景象;写词人欲乘长风、展鸿图、飞往仙岛,也是梦中的景象。(2)词人写梦中的景象和梦中的感叹,写传说中的“天帝”、“鹏”、“蓬舟”、“三山”,丰富的想象,简明的语言,绘制出壮美的景色。该词气势磅礴,奔放有力,是李词中少有的浪漫主义杰作。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
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
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
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篇六: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阕“我报路长”两句是词人的感叹,“谩”通“漫”,“枉、徒然”之意。认真揣摩这两句,结合全词,谈谈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大多数词截然不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请分析其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风格与柳永的《雨霖铃》的风格是否一致?为什么?(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虽有出众才华,但在朝廷昏庸无能、国家前途黯淡的时刻却毫无用处的感叹。
2.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1)写梦中景象和梦中感叹;(2)写到了传说中的“天帝”“鹏”“蓬舟”“三山”等;(3)想象非常丰富;(4)意境极其开阔。
3.不一致。柳永的《雨霖铃》词风清丽婉转,幽怨凄恻,风格婉约。这首词景象壮观,想象奇特,意境开阔,有豪放之风。(言之有理即可)

篇七: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初三下册《诗五首》 求习题.10填空题.10阅读题)
如题 初三下册《诗五首》 求习题.
10填空题.10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并答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作者巧着一个“ ”字,统领全词,表现出塞下苦寒、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②词的下片重在抒情,作者妙用一个“ ”字,表现出将士们因思家心切、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
2.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并答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词的上阕重在叙事,所叙述的主要内容是: .
②词的下阕重在抒怀,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
③词的上阕巧用典故,表现出作者发少年狂气的句子是:
④词的下阕妙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渴求重用的句子是:
3.赏析李清照的《武陵春》并答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词中交代季节特征的一句是:
②词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浓重哀愁的两个细节是:
③试简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将温庭筠的《望江南》改成一篇2O0字的小散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真义,作者想说出来却不能说出.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云入山岫、飞鸟入林的景象.请联系上下文,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
【自主探究】
【探究导向】
诗词曲赋中有太多写“愁”的佳句——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
你还看到过其它别出心裁的写“愁”句吗?试积累几句,以此感受文学上的传承和发展.
【探究心得】
参考答案
一、1.①异 ②泪
2.①出猎 ②报效国家 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①风住尘香花已尽 ②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③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突出了愁苦的深重.
4.写作时注意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力求情景交融.
二、1.E
2.改“望”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而“望”即有意远看,改“望”此篇神气索然.
3.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还,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是这个吗?

篇八: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九万里风鹏正举”怎样读,
《渔家傲》——李清照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是九万里风、鹏正举,还是九万里、风鹏正举.
现在多有人说“风鹏”,是否有根据.
“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九万里风、鹏正举
因为下文马上又说了“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叫“风”不要停住,可见“风”当前断,不宜与“鹏”连在一起.“九万里风”可能是“九万里之风”吧.
从词牌上说,这句一般是前四后三的句法,比如范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满地”,王安石的“一弄松声悲急管”“忽忆故人今总老”,李清照的“共赏金尊沈绿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