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范文 > 借条范本 > 借条的写法(共10篇)

借条的写法(共10篇)

借条的写法(一):

向学校借桌子和桌布的借条怎么写

今借到
XX学校XX处桌子X张,桌布X块,用于XXX事,用完后立即归还.
经手人:XXX
年月日

借条的写法(二):

借条到期,钱没还上,再怎么写借条

1、如果欠条诉讼时效已经过期,两种情况都可以重新写一个借条,写欠多少钱,写现在的日期。

借条的写法(三):

张明向好友李丽借了2678元的借条,怎么写.

借条
今(X年x月x日)向李丽借人民币贰千六佰七十八元整.
借款人张明
x年x月x日

借条的写法(四):

怎么写份欠条?样本

借条要写清楚借款金额,日期,是否约定还款期限及利息双方协商确定.
范例:
借 条
今借到×××人民币×××元整,××月内还清.
此据
借款人:×××(签名盖章)
××年×月×日
借条应写明借款人姓名、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利率、逾期不还的责任.最后,双方都应在合同上签名或盖章,并写清年月日.
[附]1、最好附上借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或借款人的住址),联系方式.目的是不还款时便于起诉;
2、写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自到期还款日的第二天算起;未写还款日期的,从主张权利之日算起;诉讼时效为2年.
1、一般的欠条只要写明借款人、借款金额、借款日期、是否有利息就足够了,大白话就行,不影响实体权利.
2、从规范的角度讲,全面一些似乎更好,但其实也不尽然.比如是否约定还款期限的问题,如果约定了明确具体的还款期限,那么诉讼时效就从期限届满次日起计算,超过两年不主张权利将丧失胜诉权.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随时可以主张权利是一大好处,另外只要对方没有你主张权利的证据,诉讼时效的问题就非常有利,理论上100年都不会丧失,因为时效有可能根本就没有起算.

借条的写法(五):

不太识字的父母为供你读书,要向邻居借1000元钱,请你给这位邻居写一个借条
顺便加上书写格式

某某,你好…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现本人经济比较拮据,适逢儿子欠缺学习经费,特向你借款壹千元正,待经济好转一定马上奉还.借款人:某某

借条的写法(六):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我觉得好难区分啊
原告诉请被告返还借款5万元,为证明这一事实,原告向法院提交了被告书写的"借据";被告则主张"借款已经清偿",并向法院出示了原告交给他的"收据"。关于原、被告双方的证据,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借据"是本证,"收据"是反证
  B."借据"是本证,"收据"也是本证
  C."借据"是直接证据,"收据"是间接证据
  D."借据"是直接证据,"收据"也是直接证据
答案BD 可是我觉得收据只能证明被告给了原告钱 不能证明清偿了他的那笔特定债务啊
请分析一下到底应该怎么区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呢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是按照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对象的关系来划分的。
  所谓直接证据,就是能够直接证明证明对象的证据。例如,结婚证,可以直接证明夫妻关系;房产证,可以直接确定房屋的所有权;借据,可以证明双方当事人的借贷关系等等。
  所谓间接证据,就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事实,但能和其他证据联系起来,共同证明和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例如,张某死后,李某要求继承其财产,理由是二人是收养与被收养的关系,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就需要用下述间接证据加以证明。第一,李某从五岁开始就是张某抚养成人的;第二,近十年来张某由于年迈体弱多病,一直由李某赡养与伺候,张某死后的丧事费也是由李某负担的;第三,张与李多年来一直生活在一起,群众公认为父子关系。通过以上三方面的间接证据,足以说明张某与李某属于养父与养子的关系,故张某的财产应该由李某继承。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也是相对而言的 ,并且是以同一证明对象为标准的。划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标准,应以能否直接证明案件的关键性事实来确定。一般来说,能够直接证明案件的关键性事实的为直接证据,反之,就为间接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案件千差万别,有些证据,介于二者之间既可算间接证据,所以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并不是绝对的。
  间接证据在民事诉讼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间接证据可以作为调查研究整个案情的向导 。其次,间接证据可以鉴别直接证据的真伪。第三,几个间接证据联系起来的证明效力,就可以相当于甚至超过一个直接证据的证明效力,所在在证明案件的事实时,间接证据是直接证据的有力助手和可靠的佐证。
  就本题而言,收据上的金额如果和借条上的金额一致,直接可以证明原告收到了这笔钱。被告付钱给原告,正是因果原被告之间存在借贷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借条是真实的,原告就只剩下两个选择:1、承认被告还了钱。2、不承认。不承认的话被告可以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原告返还。总之,收据可以直接对抗借条,从经验法则出发也可以认为这个收据是直接证据。

借条的写法(七):

因为写错,读错汉字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急求!

我国语言文字法对汉字书写有严格规范.但在我国民间某些地区常有一些不符合法律规范的“民间简体”字,甚至还在一定范围内大行其道.如果这些“民间简体”书写到债权文书上,引发的歧义就可能惹来大麻烦.5月12日,随着南通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书送达,这起亲兄弟间引发的借贷纠纷案终于画上句号.法院判决被告王盛茸归还原告王盛有现金2000元.
“民间简体”起争议
王盛有、王盛茸系亲兄弟,盛有为兄,盛茸为弟.1993年7月27日,王盛茸向王盛有出具借条一份,内容为“今借盛有现仟计贰仟元正今借人盛茸93.7.27”.2008年12月24日,王盛有持该借条起诉,要求王盛茸归还借款2000元.
原告王盛有诉称,1993年7月27日,被告王盛茸立下借条一份,向我借款2000元,至今未还.现我请求法院判决被告王盛茸立即还款2000元.
被告王盛茸辩称,借条中的“现仟”不是“现金”,而是“牙签”,借条中的“元”应是“六”,“正”应写成“整”;借条载明我仅向王盛有借牙签2600根,并未向王盛有借款,故应当驳回原告王盛有的诉讼请求.
针对被告辩称,原告提出,在民间出具债务手续时,将“现金”简写成“现仟”是很正常的,并不引起任何歧义;被告将“现仟”胡扯成“牙签”,可以说没有人赞同这一说法,其辩称简直可笑.
经验法则作判决
海安县法院审理后认为,原、被告之间的借贷关系存在,有借条为凭,借条中出现的“现仟”字样应视为笔误,通常理解应为“现金”,该借条合法有效,被告应当归还.被告辩称其向原告借牙签2600根而出具上述借条,根据经验法则,因如此数量的牙签价值甚少,亲兄弟之间出具牙签借条不符常理,被告亦无相关事实依据,不予采信.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作出前述判决.
一审判决后,被告王盛茸不服,提出上诉.
南通中院审理后认为,借条中的“现仟”,王盛茸理解为“牙签”,但“现仟”与“牙签”明显存在书写的巨大差异,因此,王盛茸认为“现仟”应为“牙签”的解释理由不充分.王盛茸认为借条中“贰仟”后面的字,应为“六”,但“贰仟”为汉字,而“六”为数字大写,且将该字理解为“六”,表述数字的字词后面没有量词,与书写习惯不符.原审法院认定该借条应当理解为王盛茸向王盛有借款2000元合理.至于王盛茸在二审中向法院提交的书面证词以及证人证言不能达到证明目的,不予采信.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判后释法理
评析:本案主要涉及经验法则适用及规范汉字使用问题.
关于经验法则运用问题.现代法治国家的证据审查判断原则,既强调法官审查判断证据应当遵循法定程序、依据法律的规定(即法律精神),也强调法官应依据法官职业道德(即良知)和逻辑推理及日常生活经验(即理性)对证据进行独立(即自由)地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所谓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判断,也就是经验法则判断.证据法上的经验法则是法官依据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反映事物之间内在必然联系的事理作为认定待证事实的根据的有关规则.也就是说,法官结合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所领悟的或者借助相关信息资料而取得的知识,对有关事物的因果关系或者一般形态进行归纳,得出对案件事实判断起作用的理性认识.它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实验中通过客观外界普遍现象与通常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是不证自明的,所以可以得到公认.司法实践中的经验规则的特殊性,表现为法官根据那些不证自明的经验作为法律逻辑的一种推理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4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据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这一条文中就明确规定了经验法则.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经验法则的运用并不是无条件的,它只是在占有一定证据的基础上借助日常生活经验加以判断.法官应对一切证据进行酌量和判断,并借助经验法则得出结论,即“案件事实”.各证据在法官利用经验法则得出的“案件事实”中应得到合理的说明,法官这样的内心确信才是可靠的,能够说服人的,也具有正义性.
本案中,一、二审法官借助借条这一证据,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经验分析.从宏观角度,2600根牙签的市场价只有20元左右,在海安这样一个经济尚算较发达的地区,原、被告作为亲兄弟,为区区20元物品还打借条,就一般情形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从微观角度,借条内所写“现仟”从汉字词语正常分析,更接近“现金”而不是“牙签”;从整个借条看,理解成“借现金贰仟元”更符合通常书面方式.故而,法官从经验法则出发,所作分析判断是正确的.
关于规范汉字使用问题.2000年,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规范汉字,国家推行规范汉字.根据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招牌、广告用字,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国家提倡广泛使用规范汉字,并在一些领域强行推行规范汉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出具债权债务手续(如借条)时,并未规定必须使用规范汉字.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借条中不使用规范汉字就不产生法律后果.一旦借条中未使用规范汉字,其内容发生争执,按社会通常思维能确定其含义时,应按社会通常思维确定含义,除非提出异议方举出相反的足以推翻的证据.如果借条中未使用规范汉字,其内容发生争执,按社会通常思维又难以确定其含义时,债权人凭借条提出已方主张事实的,只要这种主张不越出一般常规,出具借条的债务方必须提出足够的理由或相反证据,才能推翻债权人的主张.从本案情况看,由于借条中存在不规范汉字,原告方作为债权人按社会通常思维提出“借现金2000元”的主张,被告作为借条出具人未能举出足够证据推翻这一主张,故而法院支持原告请求是正确的.
本案的发生告诉人们,“民间简体”不可靠,经济交往中应积极提倡使用规范汉字,否则就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借条的写法(八):

语文学法的几种基本类型【借条的写法】

1、问题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明确,学生读书时就不会泛泛而读,而是边读边思考问题.例如读(西门豹)一课时,出示两问:①西门豹向老大爷提了哪些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了解到那些情况?②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边读边思考,学生读后基本上能读懂课文.提示法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陷入迷惘时,教师应给以必要的指导,提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采蒲台的苇》一文,当学生读到“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能成为冀中的名胜了”这句时,感到难于理解,教师便从以下两个方面点拨,提示:苇塘为什么能成为冀中的名胜?只有因为那里有苇,那里的苇好看吗?经过老师点拨,学生很快领会到,苇塘所以成为冀中的名胜,主要是因为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3、迁移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知识的共同因素,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获取新知,进行知识迁移,《新型玻璃》这篇课文的几个自然段结构相同,在教会学生读“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这段后,可利用知识的迁移,运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读其余四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提高阅读速度.4、情境法 情境法就是学生读时,通过课文的文字表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自然而然地进入文章描绘的情境,使课文中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以便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这种方法多用于古诗教学.5、读书动笔法 ①做符号.即边读边思圈圈画画,做上各种符号.如段、层符号(||),画在段、层末尾;精彩句、节、段符号(~~),画在句、节、段下面;用得精彩的词语符号(○),圈在有关词语下面;疑问符号(?),画在疑问处下面.②加批注.即在课文中左右空白处,写上简短的批注.③做笔记.即选择适当的课文,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并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养成自觉做摘录,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语文学法的序列化指导 语文的学习方法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它细分,然后作有序的排列,便于教师有计划地、扎扎实实地实施,让学生一法一法地具体掌握.国内在这方面不乏有效的尝试.如廖文仙把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作了如下的分解.1、识字方法:(1)怎样读准字音;(2)怎样识记字形;(3)怎样理解字(词)义;(4)怎样查字典;(5)怎样写字. 2、学词方法:(1)怎样理解词义;(2)怎样组词;(3)怎样把词语归类;(4)怎样辨析词义;(5)怎样找反义词;(6)怎样搭配词语. 3、学句方法:(1)怎样把句子写得通顺,完整、具体;(2)怎样把句子写得形象、生动;(3)怎样用指定的词语造句;(4)怎样表达句子的语气;(5)怎样扩句、缩句;(6)怎样运用关联词语;(7)怎样变换句式;(8)怎样修改病句;(9)怎样运用标点符号. 4、阅读方法:(1)怎样理解句子含意;(2)怎样给文章分段;(3)怎样概括文章段落大意;(4)怎样抓住文章主要内容;(5)怎样概括文章中心思想;(6)怎样捕捉文章的中心句;(7)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8)怎样读懂写人、记事的记叙文;(9)怎样读懂常识性的说明文;(10)怎样读懂诗歌;(11)怎样读懂寓言、童话. 5、作文方法:(1)怎样审题;(2)怎样自拟作文题目;(3)怎样立意;(4)怎样选材;(5)怎样拟作文提纲;(6)怎样修改作文;(7)怎样构段;(8)怎样谋篇;(9)怎样观察事物;(10)怎样联想、想象;(11)怎样描写人物、景物场面;(12)怎样说明事物;(13)怎样议论事物;(14)怎样记叙一件事;(15)怎样抒发思想感情;(16)怎样看图作文.6、常用应用文写法:怎样写借条、请假条、留言条、通知、决心书、一般书信、日记、读书笔记以及做会议记录等.又如,丁有宽则把他创造的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读写结合法分解为如下的项目:1、句子结构法:练好“四素”(时、地、人、事):完整句、连续句、并列句、总分句.2、句群结构法:学好下列句群形式:连续、递进、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结合、主从、点面、因果、转折.3、段结构法:学好下列结构段:承接、总分、并列、点面、因果、概括与具体、记叙与抒情. 4、篇章结构法:(1)审题和命题训练——学会看题学文、审题方法、自己命题;(2)捕捉和表现中心思想训练——概括和捕捉、确定和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3)文章选材的训练——围绕中心思想选材,做到“真”、“小”、新”选材;(4)材料安排和记叙顺序的训练;(5)文章开头法 的训练.学会下列文章开头法:交代“四素”、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描写引入、抒发感情;(6)文章结尾法的训练.学会下列结尾法:事情结果、点明主题、展示未来、抒发感情、描写;(7)文章过渡法和照应法的训练;(8)学会自己修改文章的方法.5、记事顺序法:学会按照下列的顺序记事方法:事情经过、时间先后、地点转换. 6、景物描写法:(1)景色描写:学会抓住特征和围绕中心思想的描写方法.(2)建筑物描写:学会描写一座建筑的外貌和特征的方法.(3)动物描写:学会描写动物的外形、动态以及动静结合的方法.(4)植物描写:学会描写花果和树木的方法.(5)场面描写:学会抓住场面特点具体写和结合抒情写的方法. 7、人物描写法:(1)人物外貌描写,学会“写得像”、“写得得当”的方法;(2)人物语言描写,学会围绕中心、对话得体、多人对话的方法.(3)人物活动描写,学会下列描写法:动作有变化;动词用得准确;动作具体而有条理;动作有特点和重点;(4)人物心理描写:学会表现自己心 理和别人心理的方法;(5)人物综合描写:学会神态、动作和语言的综合描写,以及结合议论描写的方法.(6)用一件事写人:学会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或表现几个人(或一个集体)的方法.(7)用几件事写人:学会用几件事表现一个人或表现几个人(或一个集体)的方法.(8)学会用几个方面的品格表现人的方法. 以上两人的学法程序项目,为语文学科学法指导的序列化和操作化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成果.当然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如听话、说话、背诵、质疑问难、课外阅读,以及作读书笔记等方法,显然也是学生所必需的.四步课文自学指导法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自学——讨论——练习——小结1.自学: 这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的目的在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部分思考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师根据各个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这过程中分别进行重点指导.这里的“自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预习”是截然不同的.“预习”往往被置于课外,学生无法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这项工作,质量难以保证;而“自学”是在课内,在教师的督促和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和思考. 在这个“自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有层次的.第一阶段为基础阅读阶段,主要在使学习者具有基本独立阅读教材的能力,对教材的基本内容能理解;第二阶段为逻辑整理阶段,即引导学习者通过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整理出某一课题内容的 逻辑结构;第三阶段为结构迁移阶段,这时学习者能把自学的内容和自己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对其中结构不同或差异较大的的新知识也能找到突破点.并通过所学习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自学”的进行大致有三种情况:①教师先指出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然后学生自学;②学生先自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理解,从而领悟自学的内容;③教师边作指导,学生边自学. 自学,不是学生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随意性”学习.自学必须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一个“目的性”,一个“计划性”,是自学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师在“自学”阶段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两个主要方面.2.讨论: 这个阶段旨在对共同存在的问题经过相互探讨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认识,特别是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同时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讨论”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况:①在教师的组织和点拨下,全班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②一般问题,在教师的个别指导下,让前后左右四邻的学生进行讨论;③细小的问题,同座位的同学不时轻言细语地交换意见, 这种形式从前一个阶段(自学)直到后一个阶段(练习)都可以自由地进行.教师在第一个阶段和这个阶段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都应该讲究.一般地说,教师应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经过了深思熟虑,同时又掌握了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最难弄懂的难点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话.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话,首先不要讲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先讲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当学生对问题已基本解决或接近解决时,教师才画龙点睛地讲解问题的本身,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是少而精.3.练习: 这里的“练习”,指的是学生经过自学、讨论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各种心理能力的发展,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练习设计应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为基本原则,不是练习题做得越多越好,练习题应该是精选的、有代表性的.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比前两个阶段显得次要一些.教师通常是作个别指导,若发现学生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时,教师才偶尔作集体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同样要注意指导的艺术性,不能“启”得过分暴露,又不能“启”得过份含混.4.小结: 这一阶段,是使学生达到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使技能进一步综合化、规律化的重要环节.在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书、参考书的帮助下,学生在通过自学、讨论、练习三阶段的学习之后,对新课内容已基本掌握,但也难免没有似是而非的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仍有必要对新课内容作一番简明扼要的小结,特别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这时一定要给予学生一个明晰的解答.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结”阶段,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结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教师简明扼要地概括性讲述;②学生各自回顾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③师生共同评估、订正练习.学生自学中的心理障碍1、急于求成的心理. 部分学生对自学的艰苦性、扎实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急于求成.阅读教材只求“新”,不求“深”,“走马观花”,欲速则不达,学习效果甚微.2、过分依赖的心理. 部分学生自学中碰到困难,不是积极地思考,想办法解决,而是干等着老师的讲解和点拨;有的认为自学费力,不如听老师讲课省劲.过分依赖心理是学生缺乏信心的表现,这种心理使他们因循、保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思维的发展都受到很大限制.3、厌倦心理. 在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造成厌倦心理的原因,除了学习基础差外,还有教师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能力,忽略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恰当地、过多地安排自学的内容和自学时间等.学生在自学中碰到大量难以克服的困难,就会对自学产生厌倦心理.4、单纯模仿心理. 学生善于模仿是正常现象,但由此形成“照葫芦画瓢”的模拟式学习方法,则应引起注意.有些学生在自学中遇到新问题,常习惯于用旧方法去套,便是这种单纯模仿心理的反映.指导学生自学的二十四法 1、题解法.许多课文的课题点明了中心或主要内容.抓住题眼,深化下去,让学生自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桂林山水》可根据:“山”和“水”让学生自学思考. 2、逆推法.有些课文结尾句点明中心,可采用逆推法让学生自学.如《草原》结尾段有“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可让学生用具体事例来解释诗句.3、类比法.自学课文《三人行》可让学生与学过的《草地夜行》进行比较,有些课文还可在异同上进行比较. 4、列表法.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有关内容制表格和填表格.如,自学《灰尘的旅行》就指导学生设计包括有“灰尘的存在”、“灰尘的大小、多少和功用”、“灰尘的种类和来源”、“灰尘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对灰尘的控制和斗争”等内容的表格,让学生填表.学生制表格和填表格的过程就是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5、图解法.《小站》的自学,可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结合思考题自学.按方位顺序写的课文,也可用此法. 6、摘取法.按空间顺序或地方变换顺序写的课文,可用摘取法自学.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让学生思考:作者游览了几处地方?学生如摘出“洞口、外洞、空隙、内洞”等词,那么课文的基本脉络就清楚了. 7、归纳法.有些以空行为标志分段的课文,如《小英雄雨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可让学生看看每段里讲些什么,用一个词或短句来概括归纳.8、提示法.和归纳法相反,有些学生不易弄懂课文或段落,教师可用一个词或短句提示,指导学生自学. 9、由“扶”到“放”,举一反三.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均有两段以上结构写法相似的段落,可通过“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再通过“放”,让学生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如《卖火柴的小女孩》重点段,是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教师可领着学“第一次幻想”,教给方法,其余三次自学. 10、中心句法.课文往往有一个最能表达全篇中心的句子.如,教《避雨》这篇课文,就指导学生找出“多么有心计的姑娘呀!”这个中心句,再围绕中心句去阅读课文,层层渗透,加深对中心句的领会.11、回答课后习题法.如,自学《手》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课后习题第2 题:“陈秉正的手跟一般人的手有什么不同:他为什么会长成这样一双手?我们从这双手上应当学习些什么?”通过回答这道题,学生就基本读懂了这篇课文. 12、六要素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弄清课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自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弄清了“六要素”,也就达到了自学课文的目的. 13、看图法.看图学文和有教学挂图的课文,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如,《梅雨谭》、《燕子》和古诗《江雪》等课文,都可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图中的内容,然后再对照课文. 14、画图法.学生阅读课文后,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内容画图.如,指导学生自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让学生画一幅游金华双龙洞的路线图.学生画图的过程就是自学理解课文的过程. 15、点划法.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与中心有关的词、句、段.如,自学《鸟的天堂》,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描写大榕树长势的词、句、段和第二天经过“鸟的天堂”,描写鸟的活动的词、句、段.这样也就掌握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知识. 16、习题为纲,自行探索.教材的课后习题集中体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训练重点,以课文习题为纲,组织课堂教学,就能突出“训练”这条主线,使学生真正受益. 17、整体入手,提纲导读.教师以全文或一个段落的整体入手,一次性提出几个问题,作为学习提纲,学生各自按提纲进行读、思、议、评、划、填、写等活动,经历一个完整的阅读思维过程,有利于学习个性化,使不同程度学生都能从各自基础上获取知识,训练技能. 18、存疑质疑,深究关键.教学中以学生“存疑——质疑——释疑”的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在“初探性”自学时提出问题,教师要进行梳理归类.组织学生“深究性”自学时,着重引导学生从与中心有关的语言因素中寻求答案.19、温故知新,迁移学习.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利用新旧教材之间某些相似或相对的联系性,引导学生“瞻前顾后”,比较对照. 20、读.课上每读一遍课文,教师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每篇课文都坚持这样做下去,久而久之,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1、画.就是做记号.学生读书时有时需要画出突出中心的句子,有时要画出某种修辞方式.总之,学生按要求边读书边做记号,时间长了,在独立阅读一篇文章时就会习惯地按自己的需要做记号.22、思.即引导学生思考.针对一些语句,让他们认真揣摩、分析,使学生思维活跃.23、注.学生自学一段话后,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写在旁边. 24、议.小组议论.学生通过读、画、思、注的自学过程,最后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小组里谈出来,大学互相启发、开拓思路,调动了思维积极性.自读六法1、七步自读法.这是由上海钱耀忠老师设计并实施的. 所谓七步自读法,就是通过写读书笔记的七个步骤,要求来达到阅读课文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传统的自读法,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之说,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称之为“读书笔记式的作文.”读书笔记自读法,一般适用于课外自读课文.读书笔记要求包括以下内容:(1)通读课文,借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正音、正形、词词注释;(2)通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分段分层,归结大意;(3)理解课文,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4)摘抄文章中的名言警句,积累词汇;(5)语段分析,分析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写批语,或练习自拟小标题;(6)分析写作特色;(7)写读后感,读书评论或摹仿作文.这种自读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大有裨益.2、五问自读法这是由江西陈茀成老师设计的一种自读方式. “五问自读法”从语文学习的整体功能着眼,按照人们认识事物“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过程,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顺序地进行设问、引导,让学生沿着“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写得怎么样——怎样学写”的思路进行自我探索,合理地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从根本 上把孤立的逐段繁琐的分析变为联系的总体的阅读理解,把短间隔的琐碎的一问一答变为长间隔的系列的读思议辨,把割裂的分块的字词句篇教学变为整体的递进的教书育人,以期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写什么” 主要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通”,着重点是整体感知,通过“析题目,抓要素”,从整体着眼,紧扣文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抓住诸如时、地、人、事等要素,用简洁的语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写”, 则要求把文章“读懂”,着重点是整体分析,通过“摸顺序,探思路”,从整体着眼,抓住节与节,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弄清全篇文章的脉络,探寻作者成文的整个思路,明确成文的主要线索,综观全篇文章,在掌握分段依据的基础上再去划分段落,并弄清重点部分的小层次,以避免分段时盲目乱猜,分析时独立理解的现象.“为什么而写”, 这一步要求把文章“读深”,着重点是整体领悟,通过“抓关键,想意图”,从整体着眼,找出文章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进而深入思考这些词、句、段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作者是为了什么而写的,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写作目的,找出贯穿全文的“红线”,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得怎么样” 这一步要求把文章精妙处“读熟”,着重点是整体鉴赏,通过“细对比,品词句”,从整体着眼,看清文章围绕主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及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细心品味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领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进而消化吸收.“怎样学写”, 这一步则要求把文章“读活”,着重点是整体运用,通过“想收获,联实际,”从整体着眼,围绕本年级本单元训练重点,从自身实际出发,以课文(或某一段落)为范例,进行基本功综合训练,从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就这样,五问五步,都是用“整体着眼”的红线串联起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文与道分家,读与思脱离,讲与练割裂,教与学对立的旧式教法. 当然,要抓好这一根“红线”在具体教学中最要紧的还必须从导“思”授“法”入手.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把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基本功训练中紧紧抓住思维训练这个核心.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给学生指引“思”的途径,导以“思”的方法.“五问自读法”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问”是为了引“思”,“思”又能够导“读”,而“读”更能更促“写”.总的来说,五步设问就是指明读懂一篇文章的学习思路(或者说阅读时进行思维的一种具体模式).随着每一问的答案逐步出现,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便逐渐引向深入,最后在室完全掌握.而每一问的解答又都把“思” 的正确方法作为钥匙交给学生.第一问的“析题目,抓要素”,第二问的“摸顺序,探思路”,第三问的“抓关键,想意图”,第四问的“细对比,品词句”,第五问的“想收获,联实际”,这“十法”便是“五问自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每一问都可不断拓展深化.例如“析题目”,通过对 小学全部教材的研究,归纳出“小学课文命题十律”(即:标示叙写对象,概括主要内容,揭示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线索,提示范围重点,指明发生时地,设置疑问悬念,深出人物话语,显示比喻象征,表明文章体栽),并探索出与之相应的“析题六法”(弄清概念,抓住关键,掌握特点,寻底问根,辨体明指,探路度篇).学生逐渐掌握了文章自读法,将会终生受用无穷,这对提高学生思维素质也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3、分组讨论自读法 这是一种“兵教兵”的读书方法,长处在于集思广益.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交流而获得提高的机会.讨论通常采用四人小组的形式,(即前面座位的两位同学一回头,成为四人小组)毋需挪动课桌椅,简单易行.讨论是增强思维灵敏性的有效方法.讨论的问题,一定要能带动全篇的阅读,且有相当的启发性甚至应能引起争议.分组讨论自读法,一般包括:(1)课前预习准备.教师提出明确的自读要求,让学生作好准备.要求不宜过多过细,要抓重点、难点.(2)四人小组.各人把预习中准备好的问题,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各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共性的问题,如课文重点、难点等,以及有见地的问题,可指定作大组交流.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一些个别性的问题.它既能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又能锻炼每一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大组交流.在四人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交流后教师要进行小结归纳,或强调、或补充、或改正,以加深学生印象.如第四册《杨修之死》的教学即采用此法.讨论题是:“杨修是恃才放旷、目中无人而自取其咎吗?”经过一节课的讨论,学生们经过认真阅读、积极思维、都产生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课堂上举手不断.最后,讨论出结果:杨修有轻率不稳重的一面,但他以己之才笑傲曹操之权,不屈于曹氏压力,蔑视强权,勇于为朋友出谋划策很值得后人学习.他的死是塑造曹操奸诈性格的重要一笔.讨论法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特别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比较自读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阅读是通过对课文不同个性特点的比较分析,揭示其本质特征的一种阅读方法.此法适用于任何体裁的文章,可以用来比较一个单元内的各篇;也可比较不同单元但具有某种可比性的文章.低年级宜从片断比较开始训练.如初一册《见大而忘小》与《谈骨气》开头方法的比较,等等. 比较法的优点是能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巩固并拓展所学知识.它以求异为目的,能训练学生识别区别性特征的能力.采用此法,教师先要告诉学生如何比较,分析课文的异同.比较的方法很多,诸如:同一题材,不同作老的作品比较;同一作者,不同时代的作品比较;同一题目,不同体裁的比较;同一体裁,不同题材的比较;同一作品,初稿和修改稿的比较;等等. 例如,学《蒲公英》一文,把日本女作家壹井崇的《蒲公英》和我国女作家冰心的“蒲公英”进行比较.同样是散文,又可把《荷塘月色》、《绿》、《蒲公英》、《故乡的榕树》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加深了对散文共同特点的理解,同时,也对每篇散文的特点有所了解.采用比较阅读自读法,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比较.5、语段练习自读法 这是一种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自读方法.要求通读课文后,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选择课文中重点的、精彩的段落,自己编写练习,思考辨析,自问自答,如分析主题、写作特色、作者构思,以及遣词造句的特色等等.练习是训练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它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能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养成精读的习惯.语段练习自读法,适用于课外自读.除学生自编练习外,还可采用小组编练习的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练习的答案,或可集体交流后,教师讲评;或作为课外作业,由教师批改.要防止教和学两个方面的自流. 课堂自读时,教师出导读题,以灵活多样的题型启发学生思维.学生边读课文,边完成导读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尝试.如《大自然的语言》用练习法学习,效果就很好.附:《大自然的语言》导读题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陈述理由.①据北京地区物候记录,推迟花生等作物的播种期使之免受损失,这是物候对指导春种有重大意义的极好说明.②写南京桃花比北京桃花早开的两个不同数字,是为了举例说明“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③大连和烟台的例子是为说明经度是影响物候的因素而与海洋无关.④“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一句,换一种说法就是:季节的差别造成了物候现象的南北差异的日数不同.2.回答以下问题①“这些自然现象”、“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8943 .极为明显”、

借条的写法(九):

学写书法600-900字,要细致描写.急啊·······【借条的写法】

俗话说“字是门面书是屋”,练一手好字很有必要.而学书,最好从硬笔书法练起.虽然毛笔书法是学书的最终归宿,但硬笔是常用的书写工具,平时书写文字,一般都用钢笔或者签字笔.因此,从实用观点出发,先学硬笔书法,简便易行,见效较快,而且宜从楷书学起,楷书为诸般书法的基础.由楷书起步,书法才见精神,弃楷书而直接学行书草书,不管写出来的字形体如何秀美、章法如何漂亮,通通柔若无骨,字架虚飘,立不起来.先学楷书,后学行草,便如幼童学步,先学会一步一步向前走,学会了走路,步子稳健了,再走快步和跑步,事虽不同,道理一致.
学书法应该分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认真准备.准备内容分两方面:一是纸笔.初学之时,笔用铅笔,纸用60K的白纸,这两样工具都方便描摹.二是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字帖(最好是欧体的).世人练楷书,不外乎三种,即欧、颜、柳体.这三人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体即欧阳询的字体,以《九成宫醴泉铭》为最著名.欧字结体以倚侧取势,即笔画安排右肩稍稍向上抬起,点划横竖斜正、长短粗细、虚实变化既巧妙又恰到好处,最合适练习基本功.颜体即颜真清字,其所留碑贴甚多,以《多宝塔碑》最著名.颜字吸取了篆隶书正面结体的特点,笔画对称匀整,横轻竖重,方框的两竖笔写成圆弧形,犹如向外的两张弓,柔中带刚,绵里藏针,形体雄伟,气势磅礴,但一不注意就显得结体松散,要求表达内在笔力,不适合初学.柳体即柳公松字,以《玄秘塔》和《神策军碑》最著名.柳书结体中宫(指笔画的中心部分)紧密,四肢舒展,基本特点为左低右高、左紧右舒.作为初学字帖,强于颜体,次于柳体.初学书,直接临古代碑贴并非好办法,应直接使用今人的硬笔书字帖.强力推荐当今著名楷书书法家田英章、卢中南的字帖.
第二步,临摹.先摹贴,初学时依样画葫芦,把白纸覆在字帖上,照着贴上的字一笔一划描摹(至少练习三十天,每天至少两千字).这样练习一个月,基本可以做到五六分形似.但光摹贴是不够的,摹贴只能学字形,不能神形兼备,学来的字有形无神,摹贴之后必须临贴,选择高矮适中的台椅,临贴时纸与贴分开,纸置于书者正前方,贴置于纸的上方位,依照贴上的字一笔一划用心学(至少三十天,每天至少两千字),这样一个月摹贴一个月临贴,便有五六分形神俱似.
第三步,巩固提高.学好了字,如何巩固学习成果至关重要.一是要反复练习,抛开字帖,单独用纸笔边回忆边书写,记不清或者写不好的反复对照字帖再练习(每天至少两千字).二是要处处严格,在你的字体成型之前,只要动笔写字,不管写什么字,哪怕是写个借条收条,都要回忆贴上的字型,一笔一划也不要马虎.世人练字,往往练归练,写归写,练字认真而写字马虎,以至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练来练去还是老样子.
提问不是很清楚,不知你究竟需要什么,这是本人学书的基本体会,你如果用得着,就根据你的需要改改吧.

借条的写法(十):

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感谢信
〔概念解说〕
感谢信是为表示感谢而写的一种专用书信.受信者和写信者均可是个人或单位.感谢 信可以直接寄送给对方单位或个人,也可公开张贴或送报社、电台.
〔格式内容〕
:①标题: 空一行正中写“感谢信”三字;②顶格写被感谢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称呼,后加冒号; ③正文:写感谢的内容,叙述先进事迹,赞扬好的品德作风以及产生的效果;④结尾:写表 示感谢、敬意的话;⑤署名:写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日期.感谢信要求把被感谢对象的人 物、事件准确精当地叙述出来,评价要恰当,文字要精炼,感情要真诚、朴素.
2.信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3.回信
(1)书信――一般书信和申请书、倡议书、感谢信等专用信、一般书信
①标题:一般情况下,书信无标题(发表的书信可根据书信的内容或主旨写上标题.)
②称呼: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加冒号.
③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转行,顶格写.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
④结尾:结尾要写祝愿或表示敬意的话,“祝”“此致”等词语可以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进步”“敬礼”等词语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⑤署名和日期:在信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前一行署名,后一行写日期.署名的前面,可根据需要写明收信人的身份、辈份或单位.
在信的基础上根据来信内容写回信
填写标准信封
在信封左上角六个小方格内填写收信人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
在收信地区邮政编码的下方,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或所在单位的详细名称.
在收信人地址或单位名称的下方,居中位置写收信人的姓名.
在收信人姓名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和姓名.
在信封右下角的小方格内写寄信人的地区的邮政编码.
4. .请假条
〔概念解说〕
请假条是请求准假不参加某项工作、学习、活动的文书.
〔格式内容〕
1.标题. 2.称渭. 3.请假原因. 4.请假起止时间. 5.祝颂语. 6.请假人签名. 7.请假时间.
5.留言条
留言条是指找人没有找到,又没有时间等候,只能留给对方一个简短而明了的条据.
格式:留言条的格式也分三部分: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 称呼要顶格写,条子留给谁就称呼谁. 在称呼下一行空二格写正文,简单明了的把你要给对方说的事情写清楚. 在正文下面写清楚谁留的条子,并在署名的下一行写清 年、月、日.
6.启示
第一行正中简写“启示”二字,另起一行顶格写称呼,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再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最后写署名和日期.
7.借条
借条的主要内容包括:债权人姓名、借款金额(本外币)、利息计算、还款时间、违约(延迟偿还)罚金、纠纷处理方式,以及债务人姓名、借款日期等要件.格式,一般来说只要具备贷款人姓名(最好有身份证号码)、借款人姓名(最好有身份证号码)、借款金额(币种)、利息计算方法、还款日期、还款延迟的罚金、以及发生纠纷时的解决方式等就行了.
8.说明书
写事理说明文,先要把所要说明的事理弄清楚.如果要说的事理连自己都没有明白,就没有办法给别人讲清楚.这就要下一番功夫,除深入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外,还必须进一步调查、请教别人、查阅文献资料,从多方面搜集材料,透彻了解事理. 一 根据自己的爱好志趣和理解能力
把所要说明的事理弄清楚之后,就要注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理解问题的顺序,抓住事理的特点,把抽象的事理说得有条有理、清楚明白,解说的概念要准确,判断要正确.为了解说得通俗易懂,就要尽量利用人们熟悉、承认、能够明白或接受的东西来说明.可以用分类、举例、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9.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