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范文 > 证明书 > 清远一中(共10篇)

清远一中(共10篇)

清远一中(一):

英语翻译
就读证明
李烨珩,男,汉族,学号:XXXXXXXXX,该生自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我校高中部读书
特此证明
清远市第一中学
2012年6月19日

On-shooling certification
LI YeXian,male,chinese .student number:xxxxxxx .he was admitted to our school in September 2010 as a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two term of one years" schooling.
Sincerely yours,
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Qing Yuan
june Xth,2012【清远一中】

清远一中(二):

(2014•清远二模)图1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气孔结构示意图.研究人员将该叶片放在温度为15℃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

(1)图1中具有叶绿体的是______细胞.
(2)图1中保卫细胞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较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较薄.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推测此时保卫细胞可能处于______状态,气孔处于______状态,因而会影响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______反应,在较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是______.
(3)图2中,X代表O2,在l 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5h内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为______mL,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若X代表CO2,其它条件不变,请在上述坐标图中添加叶片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

(1)由图示来看,具有叶绿体的是保卫细胞.
(2)由图示来看,水分向外界散失,所以保卫细胞处于失水状态.保卫细胞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较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较薄,所以失水时远离气孔一侧的壁收缩的较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程度大,所以气孔处于部分关闭状态,气孔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叶片减少,从而暗反应减慢,二氧化碳减少,从而由三碳化合物生成五碳化合五物的速度减慢,所以三碳化合物含量下降.
(3)光合产氧气量为总光合量=呼吸量+净光合量,图中曲线与X轴的交点就是光照强度为零时氧气的吸收速率即呼吸速率11.2ml/h,在l klx的光照条件下,该植物从环境中氧气的吸收量为11.2ml/h,即净光合速率为11.2ml/h,所以总光合速率为11.2+11.2=22.4(ml/h)该叶片在5h内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为22.4×5=112(ml)A点表示的是呼吸速率,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若X代表CO2,其它条件不变,画出该曲线要注意曲线和X轴的交点,呼吸作用消耗6摩尔氧气产生6摩尔二氧化碳,所以当呼吸速率为耗O211.2ml/h,产生CO2也为11.2ml/h也就是曲线和X轴的交点为-11.2,由所给图示可以看出光补偿点为0.5Klx,光饱和点为2Klx,释放氧气的最大速率是22.4ml/h,所以X代表CO2时,光饱和点时,吸收二氧化碳的最大速率也是22.4ml/h
故答案为
(1)保卫
(2)失水   部分关闭    暗    下降
(3)112     温度    曲线图(见下图)

清远一中(三):

某学校化学课外星期小组的学生为了检验乙醇的分子结构,设计如下实验程序,乙醇组成元素的测定、分子式的测定、分子接哦古的测定.
1)他们决定用燃烧乙醇分析产物来确定乙醇中含有C、H两种元素.简要说明它们的具体操作:
①证明含有清远市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证明含有碳元素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用燃烧分析产物证实乙醇中还含氧元素时,需取得一些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是________.
3)为确定乙醇的分子式,除(2)中的数据外,还需不需要测定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1)他们决定用燃烧乙醇分析产物来确定乙醇中含有C、H两种元素.简要说明它们的具体操作:
①证明含有清远市的操作是:(用一干燥的小烧杯倒置在乙醇燃烧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②证明含有碳元素的操作是:(将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小烧杯倒置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2)要用燃烧分析产物证实乙醇中还含氧元素时,需取得一些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是(乙醇、二氧化碳、水三种物质的质量)
3)为确定乙醇的分子式,除(2)中的数据外,还需不需要测定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不需要,只要求出C、H、O的物质的量之比即可.

清远一中(四):

(2014•清远一模)图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调光台灯电路图,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2V,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是3~12V,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小灯泡的电流变化范围是1~2A.试求: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多少?
(3)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5Ω时,电路的总功率是14.4W,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1)根据题意可知,电源电压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当灯泡两端电压为12V时,电路中电流为2A,因此灯泡的额定功率:
P=UI=12V×2A=24W;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灯泡两端电压为3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12V-3V=9V,电路中的电流为1A,
由I=
U
R
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U
I
9V
1A
=9Ω;
(3)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5Ω时,电路中的电流:I=
P
U
=
14.4W
12V
=1.2A,
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I2R=(1.2A)2×5Ω=7.2W.
答:(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24W;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9Ω;
(3)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5Ω时,电路的总功率是14.4W,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7.2W.

清远一中(五):

英语翻译
佛冈中学位于清远县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用定语从句】.我们都很喜欢这所学校.
里面有一个大操场周围有很多的树木.生物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
有漂亮的花儿.

Fogang middle school is a beautiful one which is located in qingyuan county.We like it quitely. It"s nice to study and live for its good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mosphere.
There is a big playground surrounded by trees and a Bio-tech Park containing various plants and nice flowers. We students do morning exercises such as runing, high jumping and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ground and study plants and pets in the park in our daily life. The classroom is full of the sound of reading in study time and when the students dispersed, leaving the school silence, as well as the voice of the wind scratch.
I am plaesure to be a student here and 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teach me how to learn and live.

清远一中(六):

(2008•清远)(1)如图所示是电磁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种现象是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______发现的.

(2)把直导线弯曲成螺线形,当螺线形线圈插入铁心后磁性增强,此装置称为电磁铁.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B: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面填空:

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多少的不同,来判断磁性强弱的不同.
①通过比较图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②通过比较C图甲、乙两电磁铁,发现猜想B不全面,应补充______.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水位自动报警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出现的情况是______.

A.红、绿灯同时亮   B.红、绿灯都不亮   C.绿灯亮   D.红灯亮.

(1)奥斯特实验就是以奥斯特的名字命名的,这个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因此奥斯特也被尊称为“揭示电和磁联系的第一人”;
(2)实验中电磁铁的磁性是以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多少的不同体现的,用到了转换法的思想;
①要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必须控制线圈的匝数相同,改变电流的大小,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符合此要求的只有A、B两图;
②C图中甲、乙两磁铁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线圈的匝数不同,吸引的大头针数目不同,匝数多的吸引的大头针多,磁性强,因此B的猜想应该补充“电流相同”这一前提条件.
(3)水位自动报警器利用了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的特点,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由于水是导体,电磁铁电路接通,电磁铁产生磁性把衔铁吸下来,使触电与红灯电路接通,红灯发光.
故答案为:(1)奥斯特;
(2)①A、B;
②电流相同;
(3)D.

清远一中(七):

(2014•清远一模)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1乙所示,可知小矿石的质量m=______;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21丙所示,可知小矿石的体积V=______;由此可算得小矿石的密度ρ=______kg/m3.【清远一中】

(1)经分析测量小矿石的密度的步骤为: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2)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3)小矿石的质量:m=50g+10g+2g=62g.
小矿石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
小矿石的密度:ρ=
m
V
=
62g
20cm3
=3.1g/cm3=3.1×103kg/m3
故答案为:(1)CBDEA;(2)左;(3)62g;20cm3;3.1×103

清远一中(八):

(20多4•清远9模)生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l).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nb0d;(2n=2)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常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分析回答:
(多)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______.若要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则需测定______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2)果蝇单体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其核中含有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她)在DNA分子复制时,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是______.
(4)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口F,Fl自由交配口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0表,据表中信息可推断显性性状是______.
短肢 正常肢
F 0 2w
F2 三9 24w
非单体的纯合正常肢雌雄果蝇互交,后代产生了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肢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欲利用其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实验步骤0下:
①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个体与该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肢果蝇交配,获口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子代果蝇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若子代果蝇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c)已知体细胞3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为单体,所以从变异类型来看,单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若要研究果蝇的基因组,要测定3+XY共5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六)果蝇单体的体细胞3含有7条染色体,复制后含c4个DN4分子,由于每个DN4分子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所以果蝇单体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3期的细胞,其核3含有六8条脱氧核苷酸链和3对同源染色体.
(3)在DN4分子复制时,参与的酶有解旋酶和DN4聚合酶等,其3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4分子的主要的酶是DN4聚合酶.
(4)由于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所得Fc3只有正常肢,所以显性性状是正常肢.
因为短肢果蝇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成4条,而纯合Ⅳ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或3条,所以让正常短肢果蝇与野生型Ⅳ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假如短肢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后代野生型和短肢果蝇的比例为c:c;若不在Ⅳ号染色体,野生型为44,短肢为44,进行交配,后代基因型为44,全是野生型.
故答案为:
(c)染色体数目变异&n如sp;&n如sp;&n如sp;&n如sp;&n如sp;&n如sp;5
(六)六8&n如sp;&n如sp;&n如sp;&n如sp;&n如sp;&n如sp;&n如sp;3
(3)DN4聚合酶
(4)正常肢&n如sp;&n如sp;&n如sp;&n如sp;&n如sp;&n如sp;正常肢:短肢=c:c&n如sp;&n如sp;&n如sp;&n如sp;&n如sp;&n如sp;全为正常肢

清远一中(九):

(2014•清远一模)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②的仪器名称: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2KMnO4
  △  
.
 

(1)②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KMnO4  △  ....

清远一中(十):

有关清远的历史
要写一篇家乡的历史文章,1200字.要突出重要事件和人物,大家尽量给我点素材吧.
可以的话把文章给我就最好了O(∩_∩)O~

清远”两字连用,始见于晋,意为清明广远.《晋书·王导传》云:“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而作为政区之名的“清远”,则最早出现于我市,从南梁天监六年(507年)启用至今,已历1500余个悠久岁月.中经三个演变阶段:梁武帝置清远郡,始使“清远”以辖县的政区形象知闻于世;隋开皇十年(590年)废清远郡,置清远县,“清远”之名遂被降格使用近1400年;1988年建清远市,“清远”之名又获得升格使用,现新建的清远市已到“弱冠之年”,是一个活力四溢的年轻的地级市.
  值得注意的是:中宿县虽比清远郡早600多年出现,但后在其地置郡时却不用其为郡名,仅作为清远郡属县之一保留其县名(辖境较前大为缩小);而当隋撤销清远郡时,老牌的中宿县竟被新置的清远县所取代而从历史上消失,其时原清远郡地还有一个政宾县与新置的清远县并存,但33年后因其省入清远县也同样永久地归于消失.这段耐人寻味的历史变迁说明世人对“清远”之名情有独钟.遗憾的是这么一个深受青睐的名称却无人破译过其来历,致使后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余潜究于此多年,始悟“清远”之名源之于水.水者,北江河水也.
  因水而名是古代临河县邑习见的取名手法,如曲江、翁源、三水、四会以及我市古代的浈阳、含洭等县名.清远县前身中宿县,取名亦跟北江河水有关.今版《清远县志》援引历史传说云:汉初,二、五、八月,潮水上涨至禺峡(今飞来峡),逐浪返五羊城一宿而至,故飞来峡又名中宿峡.“中宿”之名源于海潮上涨而得,属水情地名.这是特定情况下的北江水情,非常态下的北江水情,常态下的北江是一条水量丰沛而水质清冽的河流.
  北江古称溱水.这个名称出现于汉,一直流行到唐宋,唐宋史书都以“溱水”为北江正名.溱者,众也,多也,以“溱”名江,盖言北江水源丰沛也,属水量河名.此名称与实际相符合.据《广东省韶关市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年出版)称:北江水系“径流总量为312.85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为1023毫米.平均每人拥有径流量为7426立方米,分别为全省、全国人均拥有量的2.1倍和2.9倍,但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按每亩耕地拥有水量计算,则韶关数字最高,达8323立方米,分别为全省、全国和全世界平均水平的2.2、4.8和3.6倍.”由此可见,北江的水量是相当丰沛的.
  北江河水不仅水量丰沛,而且水质清冽,因为其上游河段多是石山峡谷,两岸森林茂盛,入河的泥沙量较少.关于北江水质之好,留传至今的历代赞美诗句可作生动的见证.“澄碧源之见底,耸翠壁之临危”,是迄今所见的吟咏飞来峡水质清冽的最早诗句,作者江总是南朝梁陈时期的闻人.见之于唐宋的诗句有:“两峰支碧汉,一水抱清湾.松老龙犹在,波澄势自还”(唐·沈佺期《峡山》);“永愿依胜侣,清江乘渡杯”(唐·徐浩《宝林寺》);“意闲门不闭,年去水空澄”(唐·杨衡《题峡山寺》);“澄江诘曲峡中天,远使归来驻画船”(宋·章得象《峡山飞来寺》);“古寺清江上,维舟夕照前”(宋·高绅《峡山》);“云水连晖还接影,瞑禽西去复东来”(宋·向子諲《峡山飞来寺》)等等.明清时期更多,本文不作累述.上述诗句中多用“清”、“澄”字眼描绘北江河水,清者,纯净无杂质也;澄者,清澈之意也.由此可见,北江水质已久负盛名.
  北江出飞来峡后,西南流经洲心伦洲岛后折向西北,至附城转为东西流向过清城,之后再转向西南缓流而去.飞来峡之南地势平坦,北江入此流速缓慢,漫江碧透,清波相逐,大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气象.若临江登高眺望,会令人自然生发出“一水远赴海”(唐·李翱《峡山寺》的感慨来.遥想南梁时期的清城先民也定会生此同感,故有可能将“清”与“远”两字联系起来,适逢此地置郡,遂以“清远”名之,实是甚合情理的事情.此名称将水质与水向寓于一体,极富诗情画意.幸哉,余总算悟出了个中奥秘:清远者,乃清江流远也!
末了,附言一句,此乃一己之主见,不一定准确,“清远”究竟因何得名,还望对此感兴趣的人士参与研讨,各抒高见;如能经过议论,达于共识,岂不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