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范文 > 读后感 > 《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读后感

《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读后感

  《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读后感

  认真的拜读这本书,刘铁芳老师给我一种生命的震撼,我深刻的感觉到,他的教育理想高高的飞翔着,不是脱离教育实际的空中楼阁,而是踏足现实基础上的有根的飞翔。在我眼里,他是用诗人的情怀对待教育的教育家,因为他是从一线教育这片热土上来,真切感受到了教育现状对少年人格的挤压,看到了技术性操作给孩子们带来的终生人文情怀的缺失,真正痛在心里,并时时思索着教育救赎的途径。

  我觉得这本书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点就是作者提到的:“怎样在当代教育中开启一种儿童本位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儿童文化,逐步引领整个社会健全的儿童文化,这是当代教育重要的文化使命,甚至可以说是当代教育的中心与关键,是培育年轻一代健全的国民人格的重要基础。”现在我们总是会说到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要关爱学生的生命,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学习等等。新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实施了好几年了,可是反过来看一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真的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我想每一位做教师的合作家长的心中都有数的,作者刘铁方在书中提到:“过去差生厌学,现在优等生也厌学,原来是薄弱中学厌学,现在重点中学厌学也比比皆是。”这一现象表明,我们今天的教育正在远离对学生生命的呵护。我也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猛然发现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教育是一种关怀。这种关怀,需要舍弃教师私我,抛却功利的羁绊,从各种评价我们具有一定局限的标准中解放出来,寻找到那个迷失的真正自我,获得自由。教育关怀,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状态的尊重,改变自己生命的状态,提升自己生命的状态,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教育关怀,是关注学生的命运,关心学生幸福,关心学生当下的幸福。教育关怀,欣赏学生的每一种个性,倾听和尊重他们的需要和向往,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不再标准化、模式化的造就学生。教育关怀,是只有教师自己先从被工具化的链条中走出,获得了自由的身心之后,才能对学生实施关怀,才能不再工具化的教育学生,才能去实施“互惠式的平等的交往和真理的共享”的教育关怀。教育是一种关怀。是一种至真的大爱慈悲。教育以其独有的方式,关怀儿童,关心成长,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终极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有灵的生命都能过一种健康智慧自觉自在自由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和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教育的关怀,是一种终极关怀。它关注的是人的自由与幸福,关注的是人的生命。

  课堂是一种生活,意味着课堂中的生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中张扬生命的激情,活出生命的尊严和内涵,获得生命的成长,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真正的生活是相遇。”这意味着课堂是课堂生命的交往和对话。这意味着我们能认识到课堂时间背后的生命内涵和意义。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课堂中,寻到共同的家园。当课堂被还原为生活,生命出席了,人出席了。神圣的外衣脱落了。课堂中随时都有生命的“灵性”闪光,师生个性的荟萃,生命的交响,情感的共鸣,思维的流淌、那是一种跃动的感觉,灵动不拘,飘逸洒俊。如果,课堂生活被教师固化了程序化了规模化了,那是课堂的悲哀,如果课堂中没有了思维的碰撞,真理的创生,思考的蹊径,机智的生成,不可预期因素的产生,那么课堂就脱离了生活的轨道,被抽取了生命的色彩,而枯燥枯萎了。

  对教育而言,形上关怀的内容有两个方面:第一,提高个体世俗生活的能力。教育不能过分浪漫化,完全淡化知识、技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在我们的背景下教育不可能完全生活化,杜威的教育生活化也有它的缺陷。第二,从教育而言之,教育要适应充满竞争的现实。我们今天的教育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水平,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只能是渐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