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毕业论文 > 艺术理论 > 归有光简介(共9篇)

归有光简介(共9篇)

归有光简介(一):

归有光的《沧浪亭记》记载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艺术特色如何?

记载了沧浪亭的演变过程,说明了沧浪亭获得后人的赞赏的原因.艺术特色是语言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能于平淡直朴中见出深意,这正是作者散文的特点.

归有光简介(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 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 、芳洲杜若 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 ;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 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 ,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官 陟 宪使/陟:提拔,升迁
B.孺允 葺 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
C. 揭 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D.而诸孙皆 秀发 /秀发:秀丽的头发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公指 其 后隙地谓允日/ 其 孰能讥之乎
B.不及归而没 于 金陵/臣诚恐见欺 于 王而负赵
C. 以 公所命名/余船 以 次俱进
D.夫公之 所以 为心者如此/臣 所以 去亲戚而事君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是一个正直的文化人,他由于大胆向皇上进言,因此触怒皇上而遭贬.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表现玉岩公其人的人格,使本来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D
3.D
4.(1)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
  (2)大概古代的君子,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只是自己竭尽辛劳.
  (3)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富贵显赫一时.

归有光简介(三):

简述中国古代散文的主要成就

先秦时期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两汉
政论文:贾谊的《过秦论》,晁错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班固的《汉书》
魏晋南北朝
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
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元明清时期
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归有光简介(四):

求高中语文课本出现的诗人及其生平经历,人物简介
人教版

高中课本出现的诗人很多啊,而且不同的版本也不一样,比如人教版和粤教版、苏教版的诗歌古文就有差别.所以首先要明白你需要的是那个版本的.其次是哪些诗人.
没必要所有的诗人都去关注.如果那样的话工作量很大,而且容易混淆,不易记住.你可以挑一些比突出的,比如杜甫,李白,陶渊明,谢眺,李密,归有光等做一个了解即可.【归有光简介】

归有光简介(五):

1 简述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 2我国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 3简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4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创作概论 《请用大学语文课本的相关知识回答 不求数量求质量》谢谢

1、简述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
先秦散文,散文萌芽和发展,初步形成时期,和辉煌的成就,及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先秦散文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历史散文,主要作品“易经”,“书,”左传“,”国语“,”战国策“,主要用于记录历史事实,语言简明摘要.哲学家的哲学论文,包括”论语“,”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主要是为了说明各种思想,各具风格.
散文发展的早期和成熟的更早.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古代的散文,这个定义过于宽泛的措词太不拘一格的,当然,创作者的要求是不是太高,甚至可以说,只要人说会写会写散文.
的小说的创作难度要大得多,和小说的起源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成熟非常早期的文章,类似这种形式的小说很早就出现了,中国的春秋时多,姬,传记,旅游,所以这种叙事为主要形式,虽然不是正式的新的格式,但是这是小说的起源.
无论是西方或东方的小说这种风格的成熟大约是500至600年前,这是必然的发展.因为文学这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以而得的历史遗产,积累到一定程度,以获取成熟的文学作品,只收录了各种元素的基础上.
2、我国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
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3、简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唐代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唐太宗打败突厥,大败吐谷浑,打败西突厥.唐朝势力之强大,延续一百馀年.唐朝建立不久,经济就从隋末的大破坏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得到发展,至天宝中上升达于顶点.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去华夷之防,容纳外来的思想与文化.
唐代建立者一视华夷的心态,中唐以后的整个社会生活,却并无实际的影响.中外文化的交融并未稍衰.整个唐代,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从文学艺术到生活趣味、风俗习惯,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唐代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男女较为平等.妇女在行为上也较不受约束.的这种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都有重要的意义.
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国力日渐强大,为士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人生道路.唐人入仕,较之前代有更多途径.开科取士,唐沿隋旧,而更加发展成熟.唐代开科,分常选与制举.常选有秀才、明经等12科,其中明经又分为七;制举的确切数目已难了解,但据唐宋人的记载,当有八九十种之多.科举之外,尚有多种入仕途径,如入地方节镇幕府等.入仕的多途径,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一批较接近广阔社会生活的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这对文学的发展也是意义重大的.由于国力强大,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
唐初设立史馆,出于以史为鉴的目的,修《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五史.后又以太宗御撰的名义修《晋书》和以私修官审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八史的修撰,提供了丰富的修史经验,不久便有刘知几的《史通》出来,广泛地论述史学问题,反映了一种求实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与文学潮流的发展同步.初唐的文学潮流,逐步的向着反伪饰、求真情的方向发展,与初唐诗风朝着合南北文学之两长,旨深、调远、辞巧,声律风骨兼备的方向发展不无关系.
音乐和舞蹈的繁荣,与文学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唐代,燕乐的发展产生了一种诗歌的新形式:词.燕乐用诗于歌唱,从绝句开始,后来才因调填词.其实,古体当时也可用于歌唱.
1、唐朝有力地巩固了隋朝达成的尚未稳固的国家统一,使民族文化的融合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对外文化交流也异常活跃.这种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成为唐代文学大繁荣的文化基础.
2、唐代延续了隋朝开创的诗文取士政策,并予以发扬光大.这也就成为唐代文学繁荣的制度原因.
3、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一个跨度近三百年,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长期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如此长的历史,如此庞大的人才矿床,如此稳定的文化建设环境;文学没有理由不繁荣.
4、唐文学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魏晋南北朝已经开创的文学自觉局面.如果说魏晋南北朝已经开创以来《诗品》、《文赋》、《文心雕龙》等著作标志了这一时期文学在理论上的自觉的话,那么,唐代文学的繁荣则充分实现了文学自觉由理论到实践的成功跨越.
4、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创作概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上界定的起止点是汉献帝建安元年(196)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战乱频繁的的时代,也是封建王朝不断更迭、各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在文化方面,这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人口的大流动和民族关系的大变动带来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交流.玄学、佛学、道教、儒学以及法家、名家相互争胜又相互吸收,导致文化上的繁荣;人们处在不断变化的开放的大环境中,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感情奔放,富于创新,勇于探索.科学技术、宗教哲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刻建筑等诸多方面均有空前的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大唐盛世积蓄了力量和智慧.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也是中国文人最具风采的时代——这是因为门阀制度使得文章做得好坏与能否做官没有了关系,文人们对封建统治者的人身依附降到了史上最低水平,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功利性,不仅是自觉发展而且是自主发展,文人也因之有了自主的个性;因此文学本身在这一时代有了长足的进步,文学门类更加丰富,文学风格更为多样,文学流派异彩纷呈,文艺理论蓬勃发展.
  从文体方面看,这一时期文学上成就最高的是诗歌:五言诗更加纯熟,七言诗逐渐繁荣,由于音韵学的发展,出现了“永明体”诗歌以及新体诗,中国古典格律诗的框架至此基本完成.文艺理论、骈文和小说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散文则被认为进入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中衰期”,没有太大的发展.
  按年代来说,魏晋南北朝文学始于“建安文学”,“三曹”父子为文坛领袖,“七子”、蔡琰也是重要的作家,建安诗歌慷慨悲凉,文章清峻通脱,有“风骨”之誉.之后出现了“正始文学”,阮籍、嵇康为代表人物,正始文学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精神,又杂糅以玄远脱俗的老庄哲学,自有“魏之遗直”之气.
  到了西晋时期,文人纷出,尤其太康、元康年间,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并称于世,但此时作家多注重形式华美,失掉了建安以来的“风骨”传统,只有左思以“风力”为一时之杰.到西晋末年,玄言诗开始兴起,东晋一代蔚为大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幸尚有陶潜诗,蕴幽深意境于冲淡平和之中,朴素自然,淳厚有味,开“田园诗”之先声.
  及至南朝,文学更加繁荣,文人诗中,谢灵运以山水诗扭转玄言诗的单调局面,鲍照的乐府诗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周颙发现四声,沈约提出“八病”,“永明体”新诗形成,谢朓是新体诗的代表作家;梁陈时期也出现了轻靡空虚的“宫体诗”,代表作家是萧纲兄弟,可以说,这是文学的社会作用被忽视所必然产生的产物.乐府民歌有西曲、吴歌、神弦曲之分,以《西洲曲》为代表.这一时期骈文得到很大发展,出现了鲍照、江淹、孔稚圭等优秀的骈文作家;南朝还出现了“志怪”和“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及文艺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和《诗品》,在文学整理方面,也有《昭明文选》和《玉台新咏》,可说是各方面全面发展;只有散文,除了范晔的《后汉书》之外乏善可陈.同期的北朝,文人诗普遍不好,只有庾信由南入北之后,才改变了北朝文人诗的荒凉局面,但北朝民歌清新刚健,质朴豪放,放出超越文人诗的异彩,“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的代表.北朝出现了两部优秀的地理著作和一部哲理著作——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以及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散文保留了一隅之地.
  总体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有以下特点:
  一,由于这一时代战乱频繁,多灾多难,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是悲剧的、幻灭的、怀疑的,人们抱有强烈的对痛苦之生的怀疑和对死亡的恐惧,反映到文学上就是强烈的恋生意识和叛逆精神.无论是文人诗文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修缘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或是民歌里的“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都是对死亡的恐惧与思索;无论是田园诗还是山水诗,甚或“伤于轻靡”的宫体诗,都反映出这种“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情绪,而志人小说中那种种“名士风流”,更是“片言惊天下”的社会价值观的反映;鲍敬言的“无君论”、嵇康的“非汤武薄周孔”、范缜的“神灭论”则进一步反映了文人的怀疑与叛逆精神——既然生和死是可以怀疑的,那么一切生的事物和纲常理论都是可以怀疑的.这一时期的文学,归根结底是对生的怀疑和对死的恐惧,中国文人正因为这种乱世之中的独立思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独立人格.
  二,这一时代是个开放型的时代,各种思潮的交汇融合,促进了文艺理论的自觉发展,文学也随之产生了新的面貌.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失去了传统的权威地位,与道家进行了第一次融合,产生了玄学,大大影响了文学发展.这时期比较有名的思想上的论争还有“有无之争”与“言意之争”,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这一时期的文学呈现出“上层文学”、“精英文学”的面貌.由于门阀制度,士族阶层垄断着文化教育,只有少数的庶族地主能够接受教育,更遑论平民百姓.因此,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就是一种“精英文学”,虽然南北朝时期民歌兴盛,但是,从南朝民歌经过文人删定之后留下的大多是情歌这一点来看,这近四百年间,“话语权”掌握在那些“精英”手里.文学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后世也罕见)的上层性和家传性——身为统治者的“三曹”父子比较著名,同样身为统治者的“三萧”兄弟又何尝不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三张”是兄弟,“二陆”也是兄弟,“两潘”是叔侄,阮瑀、阮籍、阮咸父子叔侄分列“七子”、“七贤”……这一时期的“精英文学”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文学只在这个上层的圈子里风靡,一旦这个圈子崩溃,必然导致文学的短期衰微——北朝时期没有好的文人诗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总之,这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悲惨时代,这又是一个文学大踏步发展的伟大时代.从“建安风骨”到“左思风力”,从“魏晋风度”到“南朝风流”,一个“风”字成为了这一时期的关键词.如果我们把“风”理解为“风雅颂”的风,“风”也就可以理解为是诗,那么,所谓“风度”,其实就是“像诗一样的态度”——这确实是一个诗一样的时代,只不过这诗是一曲充满了“变徵之音”的慷慨悲歌.

【归有光简介】

归有光简介(六):

谁能帮我将苏州沧浪亭的简介翻译成英语,非常急!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其地初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子美)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南宋时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人称韩园.元延佑年间僧宗敬在其遗址建妙隐庵.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苏州知府胡缵宗于妙隐庵建韩蕲王祠.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僧文瑛复建沧浪亭,归有光作《沧浪亭记》.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江苏巡抚王新命建苏公(舜钦)祠.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江苏巡抚宋荦寻访遗迹,复构沧浪亭于山上,并筑观鱼处、自胜轩、步碕廊等,道光年间,增建五百名贤祠,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重建.
沧浪亭面积约16.5亩,为苏州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
园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其地初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子美)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南宋时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人称韩园.元延佑年间僧宗敬在其遗址建妙隐庵.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苏州知府胡缵宗于妙隐庵建韩蕲王祠.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僧文瑛复建沧浪亭,归有光作《沧浪亭记》.
Canglang Pavilion located in the Suzhou city, canglang booth Street, is the most ancient extant Suzhou gardens.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way to the five dynasties Yue Guangling Wang Qian Yuan Liao near Qi Wu servant Sun Cheng in Union pool hall. Qingli five years (the a.d. 1045), poet ping (sub-) stream Yu Wu, to some money buy Park site, near the water structure Pavilion "canglang", take the Mencius. Lou "and" songs of the song "blue waves of the teachable and clear water, can my feathers; near to the gentle waves of water turbidity, may; my foot", as the gentle waves tingji ". Since the number of "canglang Weng". Song for the anti-Gold Star Hanshizhong, asserts Han Park. Motonobu Woo years monk were built in their site offering wonderful hidden Temple. Period of three years (the a.d. 1524), Suzhou shaped Hu Zuan implicit in Miao Qi Wang temple built in South Korea. Jiajing period 25 years (the a.d. 1546) monk Wenying rebuilding canglang Pavilion, in the light as the gentle waves tingji ".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江苏巡抚王新命建苏公(舜钦)祠.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江苏巡抚宋荦寻访遗迹,复构沧浪亭于山上,并筑观鱼处、自胜轩、步碕廊等,道光年间,增建五百名贤祠,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重建.
Qing dynasty Kangxi 23 years (1684), Jiangsu Governor King new life built minaret (Shun-chin) Temple. Kangxi 34 years (the a.d. 1695), Jiangsu Governor, looking for the song the most complex structure canglang Pavilion in the mountains, and to build a big fish, the victory Inn, step, such as qi Gallery Daoguang, additional 500-yin Temple, the period of ten years (the a.d. 1860) destroyed by binghuo. Tongzhi 12 years (the a.d. 1873) reconstruction.
沧浪亭面积约16.5亩,为苏州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Canglang Pavilion area 16.5 acres, is one of the large garden in Suzhou, with song-garden style, is an example of impressionistic landscape.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
Canglang Pavilion garden art out of the ordinary, not into the Garden Gate will see a green water around the Park, walking across the bridge before entry. The Park is dominated by Stone King, a soil-, long so tall. A mountain of vintage secluded bamboo slender, Sensen, on top of the Hill is the wing so the surging waves shiting volley. Mountain landscape with a pond, cut between a tortuous compound Gallery, Gallery flowers form in masonry, leakage through the Gallery, the visible landscape was long. Rockery southeastern Fleming Road Church is the main building and garden, and Ming Tong things relative is 500-yin Temple. The most southern of the garden is located in the holiday house above the cave at Mountain House, Mountain House, North is turquoise, Linglong Museum revisited to the North to too high, too high to Trincomalee to out inscriptions.
园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
Park to discover the simple rustic charm, rich forest grows perceptibly. Pool water stick, guting wing so, Inn Pavilion complex Gallery, trees, outside, in the large gardens of Suzhou.
(必应在线,仅供参考)

归有光简介(七):

落花诗 归庄 的颔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隐喻在清朝控制、摧残下,志士无地容身.作者引此典故比喻恶浊的环境多,干净的环境少。
《落花诗》全文
诗前自序:我生不辰,遭值多故。客非荆土,常动华实蔽野之思;身在江南,仍有大树飘零之感。以至风木痛绝,华粤悲深,阶下芝兰,亦无遗种。一片初飞,有时溅泪;千林如扫,无限伤怀!”
江南春老叹红稀,树底残英高下飞。燕蹴莺衔何太急!溷多茵少竟安归?
阑干晓露芳条冷,池馆斜阳绿荫肥。静掩蓬门独惆怅,从他芳草自菲菲。
作者简介
归庄(1613~1673),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又自号归藏、归来乎、悬弓、园公、鏖鏊钜山人、逸群公子等,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孙,书画篆刻家归昌世季子,明末诸生,与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顺治二年在昆山起兵抗清,事败亡命,善草书、画竹,文章胎息深厚,诗多奇气。有《玄弓》、《恒轩》、传世者名《归玄恭文钞》、《归玄恭遗著》。【归有光简介】

归有光简介(八):

举例说明古汉语解释词义的三种方式.
从声训,义训,形训三个方面来谈啦.
急需答案,答对加分.

因声求义:是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义的训诂方法.
归有光《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高中语文第五册1984年版和1987年版皆未给其中的“借”字作注,似乎“借”就是现在的“借进”.其实不然.归有光为什么要把借来的书入满自己的书架呢?这合情理吗?按,“借”上古属铎部精纽,“藉”上古属铎部从纽,因此“借”可以通“藉”,为叠韵通假.由此可知,“借书满架”就是“藉书满架”,直译就是“置放的书排满了书架”.
因文求义: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词义的训诂方法.
例如:
1、岁凶,汝旁诸县多盗.凶,在上句中应解释为“庄稼收成不好”“歉收”.由其前词“岁”(年成、年景、收成)可以推知.
2、轨遂投城遁走.投,在上句中应解释为“弃”“抛弃”.由其后词“遁走”(逃跑)可以推知.
3、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黠,在上句中意为“狡猾”还是“聪明”?由其前词“称”和后词“成”马上就可推断出.
以形索义:是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的本义的训诂方法.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高中语文第二册注:“军,驻军,动词.”《说文》:“军,围也.四千人为军.从车,从包省.车,兵车也.”古者车战,止则以车自围.由此可见,“军”本为动词,本义是“包围”.将兵车围成一圈时,当然是表示军队驻扎下来准备宿营,因此,“军”引申有“驻扎;驻军”义.是谁将兵车围成一圈呢?当然是军队,因此:“军”又引申有“军队”义.由此可见,军的“驻军”义和“军队”义都是由本义“包围”引申出来的.既然“军”本为动词,那么“军”表示“驻军”义时当然就不是“名词活用成动词”了.由此可知,语文课本的注释是正确的.

归有光简介(九):

曾巩《咏柳》和白居易《杨柳枝词》求大神帮助
需曾巩的《咏柳》的写作背景和白居易的《杨柳枝词》的写作背景,越多越好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说明: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解释: ①倚--仗恃,倚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白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 · · · ·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 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总是以“仁”为怀,“除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齐州杂诗序》).由于他思想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对王安石变法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法愈密,则弊愈多.但是曾巩也不主张死守成法,他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战国策目录序》)的观点.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动上,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乐业. 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说:“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他强调只有“蓄道德能文章者”,才足以发难显之情,写“明道”之文.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宋史》本传说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唐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援古事以证辩,论得失而重理,语言婉曲流畅,节奏舒缓不迫,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媲美.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著名的《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叙事委婉深沉,语言简洁凝练,结构十分严谨.《战国策目录序》论辩人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王安石曾赞叹说:“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赠曾子固》).苏轼也说:“醉翁门下士,杂从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曾巩也擅长写诗,有400余首传世.其诗或雄浑瑰伟,或委婉超逸,无不含义深刻,妙趣横生.《迫租》描绘了“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计虽卖强壮,势不旭弱”的惨状,发出“暴吏体宜除,浮费义可削”的呼声,与王安石的《兼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绝句《西楼》、《城南》,清新隽永,具有王安石晚年诗作的风致.他的咏物诗多数富有新意,如《咏柳》诗:“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柳树隐喻奸臣和邪恶势力,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别开生面.曾巩的诗作,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又为其文名所掩,故不甚为人们所注意. 曾巩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战国策》和《说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借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曾巩好藏书,珍藏古籍达20000多册;收集篆刻500卷,名为《金石录》.曾巩治学严谨,每力学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识其微,故能“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其弟曾肇,说他的文章“一落纸,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惟恐得之晚也”(曾肇《亡兄行状》,见《元丰类稿》卷末).曾巩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宋元学案》云:“陈无己(师道)好学苦志.以文谒曾子固,子固为点去百十字,文约而义意加备,无己大服.”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明史·王慎中传》载:“慎中为文,初主秦汉,谓东京之下无可取,已司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顺之初不服,久亦变而从之.” 曾巩一生著述丰富,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另外,他还著有《卫道录》、《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杂职》、《宋朝政要策》、《诗经教考》等等.宋朝南渡后,《续稿》、《外集》散佚不传,今仅存《元丰类稿》 50卷.又世传《隆平集》30卷旧题曾巩撰,前人考订系出于伪托. 【说明】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赏析】“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炖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解释】 ①倚--仗恃,倚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 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字面意思】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