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毕业论文 > 文化 > 中华文化的反思

中华文化的反思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中华文化的反思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华文化的反思

  《中华文化的特质》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题内容为《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二框题,总体来看,内容较易理解,所以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展示。通过歌曲《龙文》导入,引出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节课学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基本特征,这节课来学习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博大精深。通过分析歌词涉及到的中华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其在交流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力量。歌曲贯穿整堂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很自然的把问题就解决了。

  二、研讨主题:新课改模式下学生课堂展示方式

  三、课堂评价:

  1.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

  2.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能引发学生思考。

  3.教师引导:

  分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时设计三个思考问题:

  (1)歌曲《龙文》唱出了中华文化的哪些元素?你还能列举出哪些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2)你能说出哪些不同区域间的文化差异?

  (3)你能说出哪些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和成就?

  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举例,恰好能总结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点表现: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分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时,设问:你能举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吗?通过举例,加深对包容性的理解。

  4.课堂对话:注重师生通过对话交流解决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探究讨论,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师生互动,气氛融洽。

  5.知识落实:注重易错点辨析,使学生更能清楚准确的把握知识,但是,课堂上没给学生背诵记忆的时间。

  6.总体评价:运用歌曲,设置问题,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展示和成果共享,可以在课堂上体会到成就感。

  四、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

  (1)学生自主展示比较充分,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歌曲贯穿整堂课,使课堂有动感,有情趣。

  (3)课堂导入、过渡比较自然顺畅。

  2.个人特色: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存在问题:

  (1)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落实,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存在欠缺,应努力实现三维目标。

  (2)要进一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语言机智幽默,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3)对多媒体的运用不够熟练,应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有所了解,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个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一些难度。如何在当今时代坚持和发展传统美德也是学生践行过程中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本着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引出新课,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上完这节课后,将本节课反思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 导入新课时通过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给学生创造了视觉、听觉等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中华文化的美的感受中,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在突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这一难点时,通过对比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得出结论,对比分析的方法学生印象深刻且易理解。

  3. 在中华文化的内容这一知识点时采用文化知识抢答赛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既有小组间竞争也有小组间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锻炼了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能力。

  4. 在传统美德这一知识点时,选取的素材是西安最美女孩李娜的故事,选材具有时效性、地域性,主人公也是中学生的同龄人,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反思自己在传承传统美德时有哪些不足并能加以改进,成功突破难点。

  5. 集体朗诵中华文化之歌,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 文化知识抢答赛时的竞赛规则没有更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后应在竞赛规则方面更加细化

  2. 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忽略了学生, 今后课堂小结总结归纳应该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板书设计新颖,但是教师的简笔画水平较低,可以将这一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4.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的评价单一化,今后应注意多元化评价。

  总体而言,本节课是一节较成功的课,今后还应该注意细节问题,在课堂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

  通过学习《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有所了解,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掌握了本节的相关知识点,我认为做得好的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活动较多且充分发挥其民主作用,合作较为愉快。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讨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教后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对通过看、听、说立体展现灿烂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首先就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做到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同时抓住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注重拓展和延伸。课堂小结采取了一个立体图解的方式展现,使学生在知识的脉络上能把握到位。

  本课的教学思路总的来说应该是从感性到理性,这符合学生学习知识、认知事物的规律。从各种感性材料的体验分析中获得理性的归纳,逐渐形成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无论是课前的预习准备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都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课前给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搜集材料、思考问题的任务,课堂上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在全班展示本组成果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表现欲很强,课堂气氛热烈。另外,我还非常注重教法和学法的多样性,讲授法、情景设置法、比较法、归纳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等等,学生在课堂上也有阅读,有思考、有讨论、有交流、有展示、有评价。

  总之,虽然一节课下来,也有不少亮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但是,没有缺点是不可能的。下面着重把需要改进的地方谈谈:

  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想法设法更多地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当好主角,把课堂更多时间还给学生。

  二、没有贯穿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师说的多,应该让学生多谈谈当今社会的现象,事例等。与当前的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把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本课的落脚点。比如《中学生守则》就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相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