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毕业论文 > 政治论文 > 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精选4篇)

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精选4篇)

表彰,读音为biǎozhāng,汉语词语,意思是表扬并嘉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思想政治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提高高中德育实效的必然选择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权威者自居,学生成为了教学的客体和改造对象,教育内容缺乏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教育变成了强制灌输,这种以升学率为根本指标的功利性思维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为高中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提高高中德育实效,就应该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生活方式为落脚点,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所主张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相一致,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社会生活,在教学中确立高中生的主体地位、从高中生的实际出发、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关注高中学生个体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成为当前提高高中德育实效的必然选择,这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所散发的生活气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疏离生活的表现

(一)教育目标理想化,忽视高中生的主体差异性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以高考为指挥棒,承担着为高等院校选拔学生的任务,因而高中教育变成了专才教育和精英教育,而非通才教育,由此导致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公民”、“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抽象的概念,目标过大、过高,偏于理想化和政治化,成人的标准、整齐划一的要求偏离了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对高中生个体的现实生活需求和精神追求关注不够,忽视了高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接受水平,没有尊重高中生在现实生活成长中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忽视绝大多数学生,使得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大众基础,很难为学生所认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进而使学生形成一种逆反心理。

(二)教育内容过于知识化,远离高中生复杂的社会生活

在旧课程标准中,高中思想政治遵循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双基”标准,强调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使理论知识变成带有理想化色彩的规训和教条,导致教育内容过于贫乏和空洞,忽视了高中生学习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社会实践,内容编排与高中生的生活进程没有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没有紧扣时展的脉搏和高中学生成长的实际,不能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不能充分发掘和利用现实生活的生动教育资源,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停留在理论和抽象的层面,与社会生活相分离,不容易被高中生所接受和理解,不利于提升高中生的生活品质。

(三)教育方法理论化,脱离高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受“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教师的说教为主,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中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机械地执行,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这种静态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教育活动中所蕴涵的与个人生活体验紧密相连的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因缺乏生活的气息,导致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偏重认知,注重说理,忽视践行,从而造成高中生不能将已有经验和新学习材料联系起来,很难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探索

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关注高中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同时注重开发高中学生的禀赋和潜能。

(一)教育目标注重层次性,体现个体差异

1.确立由精英到大众为实践基点的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以广大的高中生为对象,从他们的现实需要出发,并为广大高中生服务的,即从广大高中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来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确立由精英到大众为实践基点的目标。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回归到广大高中学生,以广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据,从现实生活出发,制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目标,而不仅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某一部分高中生群体,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2.构建由单一到多层的目标体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层次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根据高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同层次的思想意识和人格素质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梯进式特点,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目标。这种层次性的目标是由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实际思想品德状况的层次性和它的梯进式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当我们面对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时,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单一层面走向多层次,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区分不同的层次,构建由单一到多层的目标体系,将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使不同思想层次的高中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定位,不以服务高考为唯一定位,进一步体现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育内容要立足现实,联系生活

1.教育内容贴近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由生活来决定的,它取材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更要立足于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确定教育内容一方面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高中生的实际,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要尽可能多地研究生活、融入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取材,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思想的、社会的、价值的、道德的问题与困惑出发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只有从我们的实际生活出发,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活力,不至于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从现实生活出发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素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教育内容应“知行”并重。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师生之间彼此交流,互相增长知识的过程。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充当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在他们的生活中去深化、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不仅要知道和掌握知识,更要在现实的生活中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融入到生活中去,把生活当成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生存的土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真正做到“知”与“行”、“学”与“做”的统一。因此,我们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生活体验所得到的结果。

(三)教育方法多样化,结合生活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课堂教学与活动参与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完美结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再精心的教学设计,也没有现实生活给予高中生的教育更真实、深刻。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融入到生活世界,也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体验,把社会发展的过程纳入到教育过程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真实地反映生活,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融入到高中生的生活中去,使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发展和人文的关怀,培养高中生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高中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身的体验过程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高中生在践行体验,即通过把体验回归生活、应用于生活和实践,将之逐步升华为自身的态度、品质、信念、技能、实践能力等素质。回归生活的教育,才能实现其本真的意义和价值。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对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的教育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作用,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供强大的动力。

【篇2】思想政治论文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新要求,就必须在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 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发挥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要按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三进”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项专门内容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要建立好沟通平台,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一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进行交流研讨,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切身关注的 热点和难点来探究,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如不正确引导,易产生扭曲。因此,我们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材、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提高大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要对特殊群体,如在学习上、经济上、心理上等方面遇到困难而难以及时进行自我调整的学生群体给予特别关注,用各种方法和多种途径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更加自尊、自信、自强。

  3.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优化和提高自身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掌握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趋势,吸收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等,并运用到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参加学术座谈、专业培训,提高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完善自我,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就一定能够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治国.邓小平经济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洋龙.平等与公平·公正之比较[J].文史哲,2004,(4).

  [3]王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浅探[J].学校党建与教育,2005,(7).

  [4]陈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3).

【篇3】思想政治论文

一、信息化条件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正以异常惊人的速度进入高校校园走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2013年1月巧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胧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马克思•斯劳卡说过岁技术用某种我们并不总能预见的方式,规定着我们的行为。重新定义了我们的价值观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¹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容易产生网络思想偏差与行为偏差基至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如何适应信息化条件,因势利导,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前我国大学一个无法回避且函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信息网络普及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为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难度

传统社会里信息在传播之前都是经过预先筛选和过滤的而网络是全球的在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多样性、随意性、公开性、不易控制的特点许多隐藏着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对立与冲突的信息通过网络涌入大学生头脑。青年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形成时期段有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对网络信息缺乏甄别过滤功能这些信息的传播会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使其价值取向多元化从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为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难度。

(二)信息网络普及深刻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个性特征,挑战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网络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这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影响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当代大学生上网有如下特点:一是上网的频率高基本上每天都要上网肩时候甚至一天上网好几次。二是上网的时间长。一次上网至少在半个小时以上肩些用手机上网的同学甚至就整天挂在网上。当代青年大学生依赖信任网络肩些甚至沉迷网络之中不能自拔。有些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色情网站很少参加学校和班集体的活动人际关系淡漠。

二、信息化条件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步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化条件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必要创新。

(一)利用网络交流信息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2007年总书记在《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建设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拼求引导的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信息网络交流技术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1、利用博客

博客是一种新兴的电子媒体和信息传播渠道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是继E阳“、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至今已十分受大家的欢迎具有如下显著的特点第一即时性。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和传播文字、图像、音响等信息。第二方便性。只要有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和传播信息第三,自由和开放性。它是自由度最高、开放性最强的一种电子媒体。第四灵活及丰富性。博客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有小说、诗歌、散文、时评、通信、日记、经济、研究论文、电子杂志等。第五,平等互动。作者与读者之间能随时互动。第六零门槛。网络用户都可申请。第七大众性和广泛性。作者和读者的无限广泛性。

2、利用QQ和QQ群

腾讯QQ,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intemet的即时通讯(IM)软件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网络聊天工具。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5月份腾讯QQ注册用户高达又52亿人在中国即时通讯软件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任何人都可以使用QQ与好友用户进行交流信息即时发送回复。此外QQ还具有语音视频聊天、手机短讯、Bp机网上寻呼、聊天室、传输文件服务等功能。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群主在创建群以后河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一个群里面聊天。在群内除了聊天腾讯还提供了群空间服务在群空间中用户可以使用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3、利用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三分之二成世界第一大国。随着微博在网民中的日益火热微博效应正在逐渐形成。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200万听众称的信息会在瞬间传播给200万人。

4、利用手机微信

手机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手机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手机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博客和微博为主导,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微博和博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旧寸事评论”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俐用QQ在线聊天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利用QQ群传递信息,上传资料实现思政教育资源共享;以微信为凭借构建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机制。这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青年大学生真实心态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导向的主动权因势利导地给予学生教育和帮助坚持主流价值观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建立和占领网络阵地,主动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少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难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而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抢占网络阵地。设计和建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网站。

1、开发融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工作和生活为一体的、多样化的教育主题网站。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网络文化生活中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推动先进的网络文化建设。

2、网站应采用迎合青年大学生心理和思想需要的内容和形式使得青年大学生能在网站里找到价值归属感。网站所提供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包括时政要闻、媒体聚焦、工作巡礼、领导讲话、院系传真、青年研究、工作简报、活动海报等等。内容应当贴近学生学习、成长的实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提供全面的、综合化的信息服务。

3、提网站信息的时效性。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要持之以恒及时更新信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三)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丰富的表现力来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综合运用网络提供的录像、录音、画册图表等资料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思政教师应改课堂上的“灌输”为“说服”和“引导”才巴大学生当成平等主体洪同学习和进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分析网络最新热点问题台理引导青年大学生。

(四)培养一批会使用网络技术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网来网去”的有效互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水平是关键要素。首先树立网络教育意识。大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主动积极地投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吸纳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成果构建适应信息社会条件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方法体系。其次通过定期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水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网络传播规律,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引导网络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现今社会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异军突起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正在一步步融入信息社会的崭新时代。大学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做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篇4】思想政治论文

  思想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有意识的主观精神,包括政治、道德,法纪等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切身体验和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伴随着认识、情感、情绪、意志的转移而完成的。所以,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是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关系着人的内心政治、思想、道德等信念转移的方向和程度。可见,如何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进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遵循认识规律,引导个人认识

  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和人对社会的体验。人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等认识都是由社会存在而来,是由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及一系列心理过程而形成的观念。所以,认识也是心理倾向定势的表现之一。当代大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往往会由此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形成诸多“热点”,在思想上产生飞跃式迷惘,认识出现多元化倾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大学生认识的心理过程,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以实现大学生内心信念的科学转移。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实事求是面对现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的诸多矛盾,直面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科学的理论为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解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努力化解学生的困惑和迷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自我教育方法。第二,坚持双向交流。即师生间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教师要以理服人,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不能搞居高临下的“我打你通”。应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努力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形成共振,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第三,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适应需要动机,激发人生追求

  需要是人生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就产生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主观愿望和动机,进而产生为实现这种主观愿望而进行的行动。因此,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根源,而动机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原因。

  需要、动机、行为三者的关系是: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为→需要满足→紧张→解除→产生新的需要

  不难看出,需要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了解和认真解决大学生的需要,以形成高尚的动机,对转变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在校学生来说,最突出的需要就是生活上的需要(主要是饮食需要)、求知需要、健康需要、求助需要、荣誉需要、文艺娱乐和体育锻炼的需要、恋爱的需要等等。只有正确对待学生的多种需要,并承认其合理性,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应该看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思想问题,往往是由于我们没有正确对待学生的某些需要,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需要表现出厌烦、冷漠的态度,甚至认为学生多事,强调客观理由太多,太强调个人利益,这种思想有碍于学生正当需要的解决,甚至会激发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学会调节平衡,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对不合理、不切实际或者合理、但又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要以党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加以限制和否定,使学生的需要保持平衡,有所抑制。因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低不断发展,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善于把学生的知识需要、成才需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形成群体的内在动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到为四化而奋发努力学习上来。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个人与集体需要发生矛盾时,能把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实际行动,使个人行为与集体的需要协调一致,而不为一时利益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