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毕业论文 > 公共政策 > 公共政策分析论文(合集3篇)

公共政策分析论文(合集3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共政策分析论文(合集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公共政策分析论文1

  如果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有什么失误的话,那么最大的失误恐怕就是决策失误。从***的政治决策失误,到改革开放以来某些地方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误;从大型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到民营企业家的发展战略失误,由此给中国国民经济乃至中华民族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如此,目前我们仍然没有走出决策失误的怪圈,照此下去,21世纪中华民族的复兴从何谈起?

  一、重大政治决策失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1949年,伴随着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嘹亮之声,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五的经济辉煌与国家的蒸蒸日上,给中国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忆。可惜,好景不常,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政治决策失误,尤其是长达10年的***动乱,把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几乎带到了崩溃的边缘。资料表明,最保守估计,10年***给中国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损失也高达6000亿元。更为严重的是,***彻底打破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赖以存在的文化基础,长期以来国人之间的温文尔雅、恭谦礼让随着高高飘扬的***大旗早已随风而去了;溜须拍马、说假话成了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一场***,更多的是使官僚们学会了如何玩权、如何整人,愚民政策成为某些官员的当官圣经。

  二、政府经济决策失误: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的根源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相当一部分的经济决策权仍然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财政大包干、分灶吃饭、分税制等改革,地方政府拥有了相当大的经济决策权。但由于有相当一部分领导人不懂经济,只是凭自己的经验与好恶决策,结果造成了全国经济结构的严重不合理。

  最典型的是开发区的一哄而上和微缩景观的重复建设。1992年邓公南巡后,改革再次进入加速发展期,各地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纷纷上马开发区。初步估计这一时期上马的开发区高达10000个。大片土地荒芜,却无太大收获。关于开发区建设,各地政府到底造成了多大损失,谁也说不清。与此类似的是人造景观的建设。资料表明,从1990到1993年的三年中,全国各地共建起了能接待1000人以上的人造景观1000多处,景点主要集中与河北、浙江等省,总计耗资50多亿元,而参观者甚少。

  据阿祥在《决策者,你不可乱拍板》(南风窗1998.12)一文中的有关资料,八·五期间全国共引进彩电生产线160多条,生产能力达到2000多万台,而市场容量只有1000万台左右,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开工不足。另据报道:全国汽车生产线目前的开工率只有58%;棉纺生产线闲置1/3,相当于120-150亿元的的投资未发挥作用;铝材生产厂230多家,设备利用率只有20%;全国易拉罐年需求量50亿只左右,而各地耗费巨额外汇引进的易拉罐生产线年产量高达100亿只;自行车因盲目合资而陷入困境,全国75家骨干常有一半亏损。

  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最终造成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严重不合理。

  三、国有企业决策失误:陷入困境的根源所在

  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仍未走出困境,究其原因理论界众说纷纭。鄙人认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目前的处境就其本质而言,是因为决策的失误。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有句名言,"管理就是决策"。西方管理学界的另外一句名言同样可以说明决策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如果它没有智囊团的话,其生命周期不会超过5年,

  只要有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就会葬送这个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风雨飘摇之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河南中原制药厂是我国医药行业七·五、八·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的重点工程,也是中国医药行业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占地1300亩,总投资18亿元,没有生产运行就已停产关门。究其原因,是因为该项目的一项关键技术是中方决策者在没有详细调查了解的情况下,从根本没有这项专利技术、仅有20多人的瑞士的一家小公司引进的。同样是在河南,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中州铝厂,不顾市场需求变化,在后续工程既无国家立项、又无可性研究的情况下,盲目铺摊子、上规模。结果自投资以来,年年亏损。至1997年累计亏损3.5亿元,负债35亿元,负债率高达148%。类似的例子,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国有企业无论怎样改,如果不能避免决策失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就是一句空话。

  四、民营企业决策失误:中国企业做不大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依赖政策支持和自身独特的机制优势,成为中国经济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始终做不大。从巨人集团的倾覆到爱多胡治标被拘捕;从沈阳飞龙姜伟的"自我检讨"到三株吴炳新的反省,中国的民营企业始终未能走出昙花一现的怪圈。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巨人集团准备投资12亿元建造70层大厦的宏伟决策计划,最终造成了企业的倾覆。

  按照史玉柱的说法,1992年决定盖巨人大厦的时候,开始是准备盖18层,但这个想法一闪而过,出来的方案是38层。1992年下半年一位领导来参观,建议把楼盖的高一点,于是设计改到54层,后来很快又改到64层。由54层到64层基于两个因素:一是设计单位说54层改为64层对下面基础影响不大;二是公司想为珠海市争光,盖一座标志性大厦。当时广州想盖全国最高的楼,设计63层,我们要超过它。1994年一位领导人来考察,公司觉得64层有点犯忌讳,几个负责人一商量就决定把大楼改为70层。仅仅是为了虚荣,决定公司命运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两年后,巨人集团陷入了无可挽回的困境。

  从决策发展的历史来看,伴随着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由单个业主制向现代公司的转化,决策也由个人经验决策向集团化民主决策转变。大量的实践表明,个人经验决策最适合于单个业主制企业,因为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即使出现重大决策失误,也不致造成太大的损失。而对现代公司而言,企业的重大决策必须经领导层集体做出,否则后果难以预料。中国民营企业所以做不大,恰恰在于违背了这一客观规律。

  五、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新世纪中国复兴的必然选择

  过去的百年,给国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与遗憾,决策的最重大失误,给中华民族和国民经济造成了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面对以知识经济和网联络革命为主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唯有建立一套有效的决策机制,新世纪的中国才有希望。

  1.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治国原则,一切必须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今世界尽管风云多变,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流。客观地讲,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远未完成,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从治国的战略角度看,任何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举措都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我们不想以"左"和"右"来划分对改革的不同看法,但这决不等于中国没有走回头路的可能,前几年一度风靡京城的三份"万言书"足可说明问题。客观地讲,中国目前的下岗职工问题、国企问题、腐败问题、治安问题等,尽管百姓反映很大,但这毕竟是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决不是改革本身带来的。恰恰相反,这些问题的出现,恰恰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如果因此而否定改革,将把21世纪的中国引向深渊。

  2.完善法律体系,用法律来约束政府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中国经济结构的严重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政府领导人肆意拍板决策造成的,而

  现行法律对滥用职权、造成重大决策损失的政府官员却监督不力,恶性循环由此开始。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须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官员决策监督与约束机制。坚决取消行政项目审批制度,确立"谁拍板、谁负责"的原则,权力与责任必须对等,真正使政府的经济决策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的战略决策必须实行集团化决策制度。

  20多年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决策方面都有太多的失误。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企业主要领导人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认识到决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大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顾问班子或智囊团,使企业决策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另一方面,应加强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工作,准确把握市场发展,避免个人主管决断带来的损失。

公共政策分析论文2

  环保一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目前政府决策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怒江建坝为例,在支持建坝和慎建之间一直存在着诸如老百姓的脱贫问题、泥石流和地震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能源战略等相关问题的交锋;而且,意见分为两大阵营的交锋愈演愈烈。

  一、问题的由来

  1999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我国的能源现状,根据有关人大代表的呼吁,决定用合乎程序的办法对怒江进行开发”。于是拨出资金,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牵头,用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两家设计单位——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怒江中下游云南境内的水电开发进行规划。

  经过3年多的努力,2003年8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主持评审了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规划以松塔和马吉为龙头水库,丙中洛、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和光坡等组成两库十三级开发方案,全梯级总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1029.6亿千瓦时,装机容量为我国目前水电总装机容量的20%左右,为我国又一个西电东送重要基地。规划报告指出,怒江中下游是我国水电开发极为优越的河流。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全长742公里,天然落差1578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即确定的水电基地之一。与另外12大水电基地相比,其技术可开发容量居第六位,待开发的可开发容量居第二位。建成后经济效益显而易见,比三峡工程规模1820万千瓦还要大,是三峡年开发量846.8亿千瓦时的1.215倍,而工程静态总投资仅896.46亿元。

  审查会召开的第二天,云南省大部分媒体都用显著版面报道了《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审查通过的消息。规划中的电站大部分位于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对于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怒江傈傈族自治州来说,电站开发无疑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机遇。电站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创造产值300多亿元,创遭税收80多亿元,按每度电创造国民生产总值5元计算,可增创国民生产总值5000多亿元。

  但是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提出,2003年9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就要正式实施,要求大型电站规划必须专门做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鉴于怒江水电开发的规模和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日期的临近,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于是在建与慎建问题上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

  二、力主建坝的理由

  云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9000多万千瓦,占全国开发量的20.5%,居全国第2位,可开发量的92%集中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6月2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的“科学发展观与绿色经济高峰论坛”上,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何宣向来宾介绍:“云南人均生产总值刚刚超过800美元,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同时,云南现有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占云南总县数的61%,人均年收入865元以下,贫困人口760万人。

  这种现状决定了云南需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发展,而加快开发水能资源是振兴云南经济的最有效途径”。

  作为支持建坝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先生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说,我支持怒江建水电站有5方面的理由。

  第一,怒江建水电站能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百姓贫困的问题不可能靠国家救济解决。库区5万移民的代价还是比较低的,我赞成生态移民。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老百姓。

  第二,从发电角度说,怒江的发电量可以达到2200万千瓦,长江三峡是1800万千瓦,而怒江的投资只有长江三峡的一半,正是因为怒江的地势地理条件好,可以用较小的投资就能产生较大的水电回报。2200万千瓦相当于当前水力发电装机的20%,不是小量。

  第三,为了保护生态。不把老百姓从山上请下来,他们还在刀耕火种砍伐树木,只有把居民请下来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

  第四,云南是少数民族地区,怒江少数民族占92%,只有8%是汉族;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多事之地,是战争环境地区,老百姓为了保家卫国做出了贡献,应该是优先发展的地方。

  第五,需要巩固和南亚国家地区的友好关系。我国能源受到了威胁,石油通道受到威胁,马六甲海峡大家都虎视眈眈,很需要开辟另外的油路。如果建起水电,可以用水电换油,一部分输出华东、华中地区,一部分输出缅甸。缅甸、巴基斯坦、印度、云南就是个通道,从国际形势看,有其战略意义。

  支持者说:“说怒江还是生态江,请问你去过怒江吗?”“说怒江就应该保持现在的状况,适合旅游,但让你常住那样的地方行吗?”“城市里的观光者要求保持原始生态的时候,有没有想一想原始生态下的饥饿民众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实际上2000米海拔以下植被破坏殆尽,已经没有高大的乔木,只有稀疏的灌木,老乡砍柴,放火,刀耕火种维持生存,生态环境早已遭到破坏;只有建了水坝,当地老百姓不需要刀耕火种来维持正常生存,怒江的环境保护才能进行,才能可持续发展。所谓保护生态江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人类最后一条生态江更是文学女青年的浪漫。

  新语丝网站站长方舟子认为,建坝可能会对海里面回游的鱼有影响。方舟子告诉记者:“当地人说长距离回游的鱼只有一种,叫云纹鳗鲡,这是一种大型鱼类,从海里回游,不过怒江比较少。如果怒江建坝,我建议当地在旁边留一个鱼道以便使这种回游鱼能顺利通过。目前在缅甸境内下游也在建坝,如果缅甸不留鱼道,会影响回流的鱼,而不是光取决于云南一段。”

  支持者认为:“只对一种鱼有一些影响,但可以增加我们2000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值。”“反对者的观点是:既然对一种鱼有影响了,那么有多少电站都不能建了。”有人质疑,怒江建坝能解决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只是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的一个借口,而建坝真正的目的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和地方GDP的增长。

  有专家指出:怒江已不是什么原生态河流,保存价值并不大,开发水电影响生态环境较少,一些方面还能促进生态保护;对怒江来说,解决几十万人脱贫问题,水电开发是最佳选择。

  有人提出移民会造成民族文化的流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认为,以人

  为本,人总比鱼重要。当地群众生活极度困难,移民恰是脱贫致富的好机会,怒江水电规划的移民很少,移民工作完全可以做好。移民不要全搞农业,可以搞第二、第三产业,与城镇发展结合。对移民除了初次投入,每年都要继续给予关心,这样移民就是受益而不是受害。集中安置还有利民族文化的保存,唐人街离中国十万八千里,民族文化照样能发扬光大。

  党承林是云南大学生态和动植物研究所的所长,也是多次参加怒江水电开发专家研讨会的专家,怒江水电开发的支持派。经过实地调研后,他与于2003年10月20日说:“我们既要讲‘兽道’,也要讲‘人道’”,即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不管人道和人的生存权利,那么这种保护对于人类又有什么意义?这句话成为这场争论中的著名论点。

  在一次专题实地考察中,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车志敏与同行的国家环保总局一位司长也开始争执起来。后者认为水电开后对生态会有些不好的影响。前者则认为,对生态的影响不是负面的,有了代薪的水电后,可以减少乱砍滥伐行为,对生态应是有利。

  怒江傈傈族自治州的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和怒江自治州的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联合签名要求怒江流域水电资源早日开发。在向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怒江流域水电开发征求意见中,全州232位人大代表中231人的意见是加快开发或同意开发,229人认为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有利影响;192名政协委员的意见中,190人认为应该开发或加快开发,179人认为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

  三、反对建坝或慎建坝的理由

  2003年9月3日“打响”了反对在怒江建设电站的所谓“保卫怒江第一枪”。当天,国家环保总局召开“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27位专家指出,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未被规模开发的大河之一(另一条为雅鲁藏布江),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其潜在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为使怒江流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原始生态环境相对完整的生态河流,不宜在此开发水电。

  一些专家成为反对派。归结起来,反对派主要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开发水电会破坏生态环境。二是开发水电不是怒江自治州脱贫的唯一选择,可以考虑保留好生态环境,开发旅游产业。

  第一,怒江自治州怒江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峡谷,其连续深切的峡谷形态以及谷底湍流的水流流态,使之在世界大峡谷中占据重要位置,有可能成为第二或第三大峡谷,因此是世界级峡谷旅游资源。水电站的建设将极大地降低其品质和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将会丧失其独特性、自然性和完整性。

  第二,怒江是“三江并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怒江进行十三级水电开发,将改变自然河流的水文、地貌及河流生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将影响和降低其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珍惜濒危物种以及自然美学价值。“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要求保持怒江的自然流态。

  第三,怒江是我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河流,也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重要性位居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首,是我国三大生物物种聚集中心之一,保留这些资源的原始性、自然性和唯一性,使其成为我国甚至整个人类

  的宝贵财富。怒江地区多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也是一种财富,要充分认识保护民族文化持久存在的重要意义。如果在怒江进行梯级开发,对整个怒江流域的各方面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第四,怒江作为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原始生态江河之一,应从国家生态安全长期目标出发,将其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其成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另一方面,把怒江作为一个江河原生态的对照物和参照系,开展长期、全面和系统的环境观测活动,取得原始生态环境系统的各种相关数据,从而对照人类进行开发的江河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类比,进而为国家进行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供依据,为我国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水电开发既不是怒江脱贫的唯一选择,也不是最佳选择。怒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可以借鉴丽江地区的经验,由国家引导和扶植,发展生态旅游。此外,鉴于怒江自治州、保山市在为保护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遗产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国家应该对这一地区实行生态补偿,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

  第六,不要片面地认为修建大坝就会使当地农民富裕起来,如果处理不当,移民就地安置,不仅会使农民丧失地力较好的耕地资源,而且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剧当地的贫困化。建水电站的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电力公司,地方政府也能够脱贫,但群众不一定能得益。

  何大明是云南大学亚洲河流中心主任,怒江水电开发的坚决反对者。2003年,何大明受国家环保局的邀请前往北京,在9月3日的会议上,何大明提出开发怒江水电的六点质疑,时至今日,何大明说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反对者经常会这样说:“天天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河流的生态都破坏了,还谈什么和谐”,“算算账,老百姓到底有什么收益”。

  四、环评审查:仍有争论但总体认可

  2004年11月13日,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环评审查会”,14个单位、78位代表参加,审查会专家组由包括4名院士在内的15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与会代表和专家对《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全面审评,已初步形成审查意见。许多专家在认真研究了现在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后非常认可。

公共政策分析论文3

  1.目前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

  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历的一个循环。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政策周期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阶段性政策周期

  2、功能性政策周期

  3、反复性政策周期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是息息相关的,政策周期的循环发展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快慢与走势强弱。举个例子而言,看一下从我国的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视角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我国已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其经济发展、生态稳定、社会生活等带来的实际危害以及潜在威胁。同时,作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气候问题,我国的气候变化状况及政策应对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对此,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但是一段时间内,这些政策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气候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从碳循环与政策周期关系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差异已经成为我国相关环保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的深层原因。因此,无论在将来的政策制定还是推行过程中,都应当将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不一致这个隐形障碍作为其内生变量,予以足够重视,从而为我国气候治理进一步扫清道路,以取得显著效果。

  2.请你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公共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基础上的政策。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因此,公共选择需要有强制。

  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宇宙环境。自然环境与一定的政策执行系统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影响着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

  2、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道德和风俗习惯等表现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3.目前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大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法律制度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人大监督实施不力,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有的监督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地方在监督方面对法律法规和人大的有关决议决定实施的监督检查不够,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监督不力。

  (二)监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法律不健全,法律制约不力

  迄今为止,我国虽已出台一系列关于权力监督制约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原则性的法律规定较多,缺乏详细的实施细则,结果是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也很难落实。

  (四)党政职能不分,责权不统一

  如管事的机关和人员没有权,有权的机关和人员不管事。

  (五)监督制约不协调,未构成合力

  目前我国政府内部监督制约的几种形式,如审计监督、行政监察、行政执行监督检查等形式之间经常发生不协调、不配合甚至摩擦与相互掣肘等现象,而且各种监督制约形式由于缺乏明确的职责权限和监督制约范围,工作中又互不通气,这样一方面既造成了许多重复监督制约的现象,同时又使许多应该受到制约的对象处于无人过问的“盲点”状态。

  (六)司法监控在我国极为弱化

  中国实行“议行司合一”的宪政制度,而不是“三权分立”。这种宪政制度决定了我国司法独立有别于“三权分立”国家司法独立的某些基本特征,审判权的行使处于权力机关的监督之下。但就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言,通过这样的立法在宪法和法律上并无障碍,主要是对司法独立程度的价值取向问题。

  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用法律规范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及终结等各个环节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除执政党系统和行政系统的政策监控之外,其他主体的政策监控均存在着功能弱化现象,即存在着不敢监控、监控不力或失职之类的问题。

  (二)提高监控者的素质

  监控者的能力和素养对公共政策具有重要影响,优秀的建立者对提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质量,对于提高政策绩效、实现政策目标,更有助益。

  (三)制定可行的制度程序与具体的实施细则

  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与运行之后,我国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政策监控机制体系,对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有力的监督与控制,但是为了监控更加有效、科学、合理,应当制

  定成文的具体实施细则。

  (四)完善政策监控的辅助手段

  除上述人大为首的六大监控机制外,应当发挥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等的辅助性监控。

  (五)增加舆论的透明度

  一个国家的政策监控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该国舆论的透明度,其因为舆论的透明度对政策监控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加强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大众传媒和公众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不可忽视,一个有效的政策监控需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