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脑力倍增 > 起源及发展 > 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时间:2012-12-08 10:08 起源及发展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关键词〕同伴关系;同伴接纳;影响因素
  
  一、同伴关系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适应价值。
  儿童的同伴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网络结构。国内学者认为同伴关系包括同伴接纳和友谊。同伴接纳是指儿童在同伴群体中被喜欢和接纳的程度。通过观察法和社会测量技术可以确定儿童同伴接纳水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儿童分为五种类型:(1)受欢迎儿童,是指在同伴中获得的积极提名多,消极提名少;被多数同伴喜欢的儿童。(2)被拒绝儿童,是不被大多数同伴喜欢的儿童。(3)被忽视儿童,是那些被提名(包括积极提名和消极提名)很少的儿童。(4)矛盾的儿童,是那些被某些同伴喜爱,同时又被其他一些同伴看作具有破坏性而不被喜欢的儿童。(5)一般的儿童,指那些同伴接纳程度处于一般情况的儿童。在一个普通的班级中,前四类儿童大约占全体儿童的2/3,剩下的1/3是一般的儿童。在以上五类儿童中,受欢迎儿童、被拒绝儿童和被忽视儿童是被研究得最多的。
  在整个儿童期间,同伴相互作用的基本趋势是:从最初简单的、零零散散的相互作用逐步发展到各种复杂的、互惠性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同伴关系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
  
  二、同伴关系影响因素
  
  (一)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
  研究者一般都是通过比较不同社会地位的儿童社会行为的差异或寻找同伴接纳水平与社会行为是否相关来确定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的。研究普遍支持了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相关,攻击或破坏行为与同伴拒绝相关的假设。
  Coie等人从发展角度概括了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他们指出,在所有年龄组,那些乐于助人、考虑他人、友好、遵守交往规则,积极参与同伴交往活动的儿童都是受欢迎的,但是合作的、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随年龄增长日趋复杂,能力逐渐成为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攻击、破坏、多动、践踏群体规范等行为是幼儿和小学中低年级儿童被拒绝的主要原因,然而攻击行为的性质随年龄而变化。随年龄增长,攻击行为更加分化,外显性减弱。间接攻击、对嘲笑或批评过分敏感成为儿童被拒绝的主要因素。
  (二)社会认知与同伴接纳的关系
  1.社会目标与同伴接纳
  关于社会目标,一般指个体所偏爱的社会结果,包括那些令个体满意或个体愿意回避的。也有人称之为社会价值,即个体所重视的结果。
  对社会目标在同伴关系中的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学儿童,多采用假设情境实验法。研究者认为,目标是行为的中介,那些经常提出与情境或社会要求不符的目标的儿童在同伴关系中将体验到更多的困难。Tzylor和Asher(1984)的实验支持了这一观点。另外,在冲突解决情境中,低社会地位的儿童更可能选择逃避的目标,而很少选择增进关系的目标;还有研究请3~5年级儿童在4种假设情境中,分别提出他们的目标和辨认出适当的目标。结果发现,受欢迎儿童自发提出的目标比不受欢迎儿童的目标更积极、友好;在辨认适当目标的任务中,两者没有明显差别。由此推测,不受欢迎儿童可能缺乏在同伴交往情境中自发提出适当目标的技能。
  2.社会认知能力和同伴接纳
  儿童解决社交问题的策略是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一种综合反映。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与社交地位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发现,受欢迎儿童比不受欢迎儿童对社交问题提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法。周宗奎,林崇德以访谈法考察不同年级和不同社交地位的小学儿童解决社交问题的策略,并结合社交问题的不同情境,考察了问题情境与解决策略之间的关系。他们假设:受欢迎儿童提出的社交策略较不受欢迎儿童提出的社交策略更有效、更恰当,其策略类型也会有所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社交策略的恰当性和有效性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其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社交地位的儿童在人际问题解决策略上确有差异。被拒绝儿童更多地借助于第三方面来发动交往,表现出更高依赖性。被忽视儿童发动交往的有效性最低。这与国外实验室研究结果一致。
  社会认知技能能够预测儿童的同伴接纳性。有研究证实受欢迎儿童形成了良好的观点采择能力,那些建立了亲密友谊关系的儿童比没有好朋友的儿童在观点采择测试上的得分高。此外,受欢迎、一般的和被忽视儿童比被拒绝儿童在学业成绩和智力测验上的得分要高。
  3.归因和同伴接纳
  当个体在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会表现出一种稳定的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个体的归因风格。归因风格具有稳定性。研究者从归因的角度研究同伴关系,其中的途径之一是研究儿童的归因方式会对儿童产生什么影响,尤其是不当的归因方式会对儿童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潘佳雁考察了人际归因风格和人格特征对中学生同伴群体中的社会测量地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二者共同影响中学生的社会测量地位,被拒绝学生对正性事件的归因与其他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被拒绝学生的归因方式主要表现为:他们虽然将正性事件归因于稳定的原因,但其程度显著低于受欢迎和普通学生,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具体原因而非普通原因。与其他组相比,被拒绝学生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具体的原因,这属于悲观的归因风格。其成功的原因不具有跨情境的泛化性。只影响某一事件,而不影响其他事件。这表明,被拒绝学生不当的人际归因方式,可能导致了其在同伴群体中较低的接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