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脑力倍增 > 思维能力 >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上册)

时间:2010-07-05 01:29 思维能力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三、教学方法

    ①.朗诵法     ②.合作探究法 ③.提问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①.导入新课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主要作品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集。 

《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陆续出版。《毛泽东文集》编入《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毛泽东重要文稿。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写作此诗的背景: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③.朗诵诗歌 

     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此诗,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朗诵此诗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 长沙》外,你们还知道毛泽东那些著名诗歌?”下面我起大家开始朗诵。第一次读: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

~~~~~~~~

~~~~~~~~

现在同学们已经朗诵完了,就回答一下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有哪位同学知道?~~~~~~~~~~

  除了《沁园春. 长沙》外,毛泽东的诗歌还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沁园春.雪》,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诵一下这首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④.整体感知

       同学们已经诵读了《沁园春. 长沙》这首诗,请同学们说一下读了这首诗的整体感受?他和我们刚才背诵的《沁园春. 雪》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这首诗是写秋景,但并没有流露出秋天的悲凉,而是写得雄浑有力,有一种豪迈之感,他和《沁园春. 雪》相应位置结构相似,韵脚相同,都写得旷达疏放,豪迈悲壮。

   ⑤.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老师讲解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来解说这篇文章,首先 沁园春,长沙分别是什么? 沁园春是一种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

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如本词的长沙级是小标题。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诗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分为豪放派、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第二次读:找出本词中自己不认识或陌生的字词,其中有(橘、舸、遒、遏)分别给它们注音。

第三次读课文(读上阕):划分本词的层次,上阕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哪里?讲述了什么? “寒秋”怎样理解?

  明确:从开始到橘子洲头,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寒秋”即为深秋。

 第二层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写由“看”字看到的秋景。

明确:(万)山 ---- 红(遍)

     (层)林 ----(尽)染

     (漫)江 ----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 ----(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    ---- 击长空

        鱼    ---- 翔浅底

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近观)

第三层从“怅寥廓”到“谁主沉浮”,提出谁主沉浮的感慨。

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 “怅”字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怅”并非作者心情不好,而是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

那么“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反动统治对革命进行疯狂的压迫,诗人不得不发出“ 谁主沉浮”的感慨。这表明了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同时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第一课时完成,请同学们回去背诵这首词和诗人的另一首词《沁园春  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地了解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我们介绍了毛泽东的生平及其著作,还简单的分析了词的上阕,下面我们就接着来学习这首词的下阕。

首先让同学们读一下下阕,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上阕和下阕有什么联系?

总结明确:上阕写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指出问题,引起回忆。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岁月,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

那么“同学少年“时怎样的意境呢?

“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小结:归纳一下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课堂练习

一、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知识点1:了解文体词的有关知识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问:(4分)解释:“沁园春”,             。“长沙”,             。词,又叫                     ,不同的词牌有                      要求。

(2)知识点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 

问:这里的秋景选了哪些意象,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5分)

                                                          

(3)知识点3:理解诗歌跳跃性的语言。 

问: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5分)

                                                                 

2.知识点演练 

(1)变式演练1: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问:(3分)《沁园春.长沙》属于                      。        

(2)变式演练2:

问:(5分)含有秋季景物意象的诗词还有很多,试举出几例。   

                                                       

三、题型训练

1.题型(选择题)(5分)

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作者的愤恨、迷惘和不解。

B.表现了作者的远大胸怀和革命壮志。

C.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奥秘的寻求与探索。

D.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怀疑和挑战。

2.题型(填空和简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25分)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本词依长短来看,属( ),从分段来看,是( )。

(2)词的上阕由自然界运行的规律起笔,然后点明时间(  )、地点(    ),并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所见之景(  )、所嗅之气(  ),表现了一种战斗者的(   )心情。

(3)词的下阕先写秋风劲吹的秋天不似春风和煦的春天,然后一转,指出却“胜似春光”,原因是“寥廓江天万里霜”,对打破旧世界的战场上的秋风进行了赞美,而实际上是赞美(   )。

(4)“寥廓”一词在《沁园春。长沙》指(  ),在此处应指(   )。

(5)“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好在哪里?

                                                            

2.每课一测(5分)

默写课文内容:

看万山红遍,            ; 

                          。 

                          , 

                           。 

恰同学少年,               ; 

                           。 

                           , 

                           。 

曾记否,                   !

 

参考答案一、 1.知识点学习:

(1)解释:“沁园春”,   词牌   。“长沙”,   题目  。词,又叫   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不同的词牌有 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 的   要求。

(2)诗人选取了山、林、江、舸、鹰、鱼→万物 这些意象,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3)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2.知识点演练:

(1)长调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三、1.选择题

 答案:B ( 如果你选A,说明你关注到了作者的情感,只是未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怀; 如果你选C,可以看出你基本理解此句的含义,只是未结合全词的意境;如果你选D,说明是你已经把握了词的情感,只是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怀,所以理解这句话地意思要结合全词的意境和作者当时的情怀判,正确答案是B。)

 2.(1).小令  双调

(2)重阳  战地   战地黄花 香  喜悦

(3)蓬勃发展的工农革命战争

(4)宇宙的广阔  高大广远

(5)“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不仅点明战地重阳节观菊花的欣喜心情,而且抒发了乐观、昂扬的思想感情

1.每课一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课后作业:除了我们讲的这首词《沁园春. 长沙》和《沁园春. 雪》外,请同学们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写成作业交上来,至少三首,并要求会背诵?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作者生平及其著作:

写作此诗的背景:

独立寒秋→→→→→时间

(我)湘江北去→→人物

橘子洲头→→→→→地点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看                                      由远及近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由上至下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                            ↑

             ↓                            ↓

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 

             ↑                            ↑

             ↓                            ↓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

 

赵召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