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学习方法 > 课堂45分钟 > 糯米团团(共8篇)

糯米团团(共8篇)

糯米团团(一):

(用糯米粉梗米粉)
我按梗米粉袋上的比例,3:2梗米:糯米,温热水揉成团,加了一点熟红豆粉芝麻粉核桃碎,隔水电饭煲蒸了20分钟,结果是那种像麻糍一样的口感,不是我想要的松软的,

你这个做法是在做圆子,不是做米糕.
做米糕的话,水不能加那么多,可以一点一点的加水,然后用手搓一下米粉,只要米粉潮湿就可以了.如果可以揉成团就表示你的水太多了.
有条件可以用筛子把米粉筛到模具里,这样更松软.没有筛子就直接把米粉倒进模具,然后蒸熟就可以. 我做的时候一般是一层米粉,一层红豆沙,再一层米粉,面上可以在撒些核桃碎之类.【糯米团团】

糯米团团(二):

难忘的快乐 作文

快乐,一个多么受我欢迎的词语!快乐是什么?是玩、是吃,是帮助同学,是感恩父母……在我记忆的小匣子里,珍存了一件不久前发生的快乐的事情,令我难以忘怀。
在不久前的元宵节,那个耐人回味又阳光明媚的上午。正好是星期天,“小懒虫”——我睡到十点还不起来。爷爷奶奶却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风尘仆仆而来。奶奶快活地说:“青,快起来!今天我们在家包汤圆。”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涨红了脸尖叫:“只听过包饺子,汤圆也能包吗?太好了!”我又一个箭步冲到桌前,只见那黑漆漆的芝麻馅、白花花的糯米粉与几根“胖乎乎”的擀面杖乖乖躺在碗里。我的嘴角向上一扬,出神地望着奶奶:“快开始吧!”有了兴趣,就有动力。我撩起袖子问:“怎么包?”爷爷眨了眨眼,微笑着,举起一块糯米团儿,平放在桌上,然后用左手扶住它,右手拿起一旁的擀面杖,上下来回搓,慢悠悠地,那擀面杖仿佛乌龟在雪地上爬。爷爷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擀面杖,说:“要多移动糯米的位置,要均匀!”一边说,他一边用左手捏住糯米,上下左右,不停地换位置。糯米成了一个大大的圆。放下擀面杖,爷爷又用勺子从小碗里舀了一勺芝麻,涂在糯米中央。再用大拇指按了按,双手捧起它,从边沿向里合拢,压得很紧。那接口处的缝隙也被爷爷的食指抹来抹去,一会儿便“消逝”了!
“真大!”眼馋的我手早痒痒了,抓起擀面杖,从黏糊糊的糯米团中揪下一团糯米,放在桌上,用力地滚动杖子。谁知用力过猛,还以为糯米和面粉一样耐磨,“白雪地”中间裂开了一条缝!样子别扭极了!“讨厌!怎么这么‘脆弱’?一下就断了!不好玩儿!”我瞪着眼,双手叉腰,气嘟嘟地。奶奶却笑了笑说:“耐心点!轻轻地,再试试!”我心想:会吃怎能不会做?不争包子争口气,我要细心点,不能马大哈了……结果糯米团,我双手捧起它,仿佛接下了一个神圣的任务。平放在桌上,我用右手握杖,左手扶,学爷爷的样子,滚前,又滚后。还不时挪动糯米,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圆。因为皮小,我小心翼翼地从哪“黑碗”里勺起一小块芝麻,抹在皮上。又从容地用右手大拇指摁上去,感觉像在印指纹!接着,我将两旁的部分合拢,放在手心揉着,揉着,仿佛就在捏那童年时的橡皮泥……
“好—了!”我把小小的汤圆放在桌上,叹了口气,“真麻烦呀!”
桌上,唯有我“费劲移山心力”做成的汤圆扁扁的,立都立不起来,蔫在桌上,像是骨头散了架。看见大人们做的汤圆致密、又大,我的汤圆却是个“小矮人”,心里涌起一阵惭愧与委屈。奶奶似乎看穿了愁眉苦脸的我的心思,便说:“青青做的最好了!小巧玲珑的,很独特哟!”我只是勉强地笑笑,心中依然闷闷不乐。
夜幕降临,月亮高升,晚饭到了。爸爸端上了一锅热气腾腾的汤圆,我立刻朝着那口喷香的锅扑去。我虎着眼,用勺子在汤水里左掏掏右捞捞,只见我的“小矮人”正黏稠地躲在最底层,我把它放进碗里。
伴着清汤,咬下一口——“好吃!好…甜!…”我一口包下了汤圆,嘴里香甜极了。不过,更甜的应该是我的心。因为这个汤圆,让我吃在口里,甜在心里。这一丝丝的香甜染给我打心底地高兴,让我把刚才的惭愧抛到九霄云外,换来的是骄傲、喜悦与快乐。
我对自己说:“我收获了一次难忘的劳动果实!”【糯米团团】

糯米团团(三):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作文四年级180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日常食俗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浊,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吕有助于消化.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糯米团团(四):

找寻300~400字的作文素材,
我们老师要的,我们是初一的,素材最好符合我们这个年纪的
要求是,一件事,大概就感人、有意义之类的事
300到400字就够了,不用开头结尾,只要大致的事件就OK了
不要太老的素材,新颖一点的,真实一点,不要太假.
不要复制的~

外婆,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次听到布满灰尘的DVD里一遍又一遍播放着这首歌,外婆那慈祥瘦削的面孔便在我心头浮现.
双休日终于到了,经过一周的努力,又可以睡一个懒觉了.我正躲在被窝里,伸了一个懒腰,又继续沉睡了.突然,蒙珑中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接着又传来杂乱的钥匙声.我心里嘀咕着:是谁来了呢,不管他,躲在床上看看吧.我一头栽进被了里.门来了,原来是外婆来了,我从被窝里探出一个小脑袋.只见外婆一手拿着一把湿淋淋的雨伞,雨伞上残留着雨珠还在往下渗,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一团糯米饭.外婆走进我房间见我还在睡觉,自言自语道:“这孩子,怎么还在睡觉呢?”然后轻轻把糯米饭放到桌上,还在一张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了一行字:天气冷,别着凉了,饿了就吃了这个糯米饭团吧!放好后,才轻轻地离开了,生怕打扰到我.
外婆出门后,我立刻走到阳台,这时我才发现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豌豆大小的雨珠如同一颗颗子弹,狠狠地砸了下来,外婆撑着伞.此时此刻,我觉得外婆的白发更多了,外婆的皱纹更密了.我的眼眶湿润了,两行泪不禁地流了下来,止也止不住.走到桌子边,拿起那团已冷却的糯米饭,我感受到了外婆那热乎乎的心,那行普普通通的字已牢牢记在我的心底.我独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股暖流深深地从我心中涌起.
外婆不止一次地给我送过早饭,有时好会亲手把它交给我,看我吃完;有时见我还在睡梦中,不忍心打扰,只是轻轻放在床边.外婆对我的爱是无私的,每天放学时,她会早早地在家里做晚饭;每当我生病时,外婆总会在我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每当我考试成绩不好时,被妈妈骂时,外婆总会宽慰我说:“没关系,下次考好点就行了.”每当我需我鼓励时,外婆总会在我耐心给予我信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外婆,您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默默奉献;您就像一盏灯塔,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您就像那团糯米饭,在我饥饿时,雪中送炭.外婆,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我是六年级的.这是我自己写的,采纳哦!

糯米团团(五):

做红团 作文

每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现在就听我介绍我们家乡的风俗——做红团吧!

1月29日,我和哥哥、姐姐随爸爸妈妈回外婆家看看。妈妈说外婆等下准备做红团,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的跳了起来。隔壁的一个老奶奶拿来了一些粽叶,接着外婆就把叶子剪成大小相同的圆形,一片叶子可以剪成两个圆形。

接着外婆用糯米煮熟以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做馅,然后叫我用调羹摇起一个圈。命令一下我就拿起调羹摇了起来,别提糯米有多粘了,我怎么摇也摇不起来。我跑去问外婆,外婆说要沾点水,我按照外婆说的去做,果然一下就摇了起来。我三下五除二就把糯米团摇完了。

我在弄时,外婆用糯米粉和红食素搅拌均匀揉成面团,把面团摘成大小一样的小圆球。我屁颠屁颠地跑过去问外婆在干嘛?外婆说这是红团的“衣服”。接着外婆做起了红团。外婆做红团的时候,我也帮着做。外婆把小圆球沾上面粉,然后用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一边捏一边转把圆球“捏”成了一张皮,然后用筷子夹起了一个糯米团放在皮的正中央,用手把皮和糯米团黏在一块,扑上面粉,放在一个带有福字的红团印章中,用手一按再轻轻一敲,一个红团就出来了。外婆拿着一个刚印好的红团对我说:“红团,它象征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接着外婆告诉我包红团的技巧:“印红团时,要在印子里洒一些干面粉,这样不容易粘住。不仅要在印子里洒面粉,还要把红团放在面堆份里滚几圈。印的时候把红团放在印子的图案里,用手掌使劲儿往下按,直到红团和印子图案的轮廓完全吻合。不过,有的时候红团倒不出来,不能用手去抠,要不然图案就毁了。此时,你要把印子侧着,用边敲击桌面或别的什么的东西,渐渐地,红团自然就被敲出来了。”

我按着外婆的样子和外婆说的话捏好了一个红团,虽然有点丑,但是是我自己做的别提我有多高兴啦!做红团看似简单,可是要做得既快又好却不容易。

全部红团做完,要把印好的红团放在剪好的粽叶上,接着再放进蒸红团的器皿里。等所有红团放好粽叶,外婆就把红团拿去蒸了。我等了15分钟你一盆盆香喷喷、热乎乎的红团出锅啦!我迫不及待地端碗,拿筷,尝鲜。红团咬进去,软软的团皮加上甜滋滋的糯米,好吃极啦!

红团的寓意是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求我们的家乡尝一尝哦!

四年级:11112姐姐

糯米团团(六):

次字下一个米字的拼音是什么
一个次字下面一个米字怎么读?

拼音:cí jì zī
部首:米,部外笔画:6,总笔画:12
五笔86&98:UQWO 仓颉:IOFD
笔顺编号:413534431234 四角号码:379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CA2
基本字义
--------------------------------------------------------------------------------
● 粢
zīㄗˉ
◎ 谷子,子实去壳后为小米.
◎ 泛指谷物.
其它字义
--------------------------------------------------------------------------------
● 粢
cíㄘˊ
◎ 古同“糍”.
English
--------------------------------------------------------------------------------
◎ grain offered in ritual sacrifice; millet
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类.
一种以蒸熟的米饭捣碎做成的饼状食品.周代时已有.糯米、粟米皆可做粢.后世称为糍糕、糍饭、糍粑、糍团等,形状、做法亦各有别.《周礼.天官.笾人》:“羞笾之实,糗饵、粉粢.”《列子.力命》:“食则粢粝.”殷敬顺释文:“盖谓粗舂粟、麦为粢、饼食之.”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糍糕、团子、盐豉汤之类.”清顾禄《清嘉录.八月.糍团》:“二十四日,煮糯米和赤豆作团祀社,谓之糍团.人家小女子皆择是日裹足,谓食糍团缠脚能令胫软.”蔡云《吴歈》云:“白露迷迷稻秀匀,软团户户已尝新.”《湘西风土志》:“糯糍粑,系糯米饭就石臼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圆月.土人苗民皆喜之.”

糯米团团(七):

壮乡的风俗节日 阅读题【急】
大嫂打来电话,说是乡下的外婆家,每年的农历10月18丰收节就要到了.听表哥黄权说,上思县那边的二姨妈一家也齐齐过来过节.大表哥和小表哥很久很久没来外婆家了.二姨妈也已年老,老人都有个愿望,到底是亲戚,逢年过节是该走走了,没有亲情来往,会生疏淡漠的.
  大嫂和大哥要回去过节.过完18节,隔一天便到我们村过20节了.大嫂打趣道:回家真好,可以天天过节,吃完一家到一家!
  家乡相邻的村村寨寨,除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之外,每年还有一个庆丰收的风俗节日,各村寨过节的日子不在同一天里.每到一个村寨的节日,邻村的亲戚朋友,远在他乡工作的游子、好友,纷纷赶在那一天回来相聚,喝酒,畅谈,亲情与友情在每年相聚的酒杯中得到凝聚、绵延.
  于是,这一整天,整个村寨热闹起来了,进进出出的都是平时很少见到的客人,西装革履的、开着小车的、拖儿带女的、青皮的男孩,豆蔻的少女,浩浩荡荡往村里赶.据说,到了那天,谁家的人气最旺,谁家的来年就是丰收年,收成也特好.
  这一天,准是忙坏了东家.东家人却乐此不疲,早早起来,男人把牛牵到大树底下,喂上草,把院子再打扫一遍,在楼前摆出架势,杀鸡杀鸭褪毛;女人露着巧手,蒸出香喷喷的糯米饭,团成团;舂软绵绵的糯米饭,揉成饼状的白糍粑.忙到中午时,饭菜也准备好了,客人也到齐了,摆出大圆桌,嫌客厅不够亮堂,干脆把桌子搬到大院子来,一桌不够,再摆一桌,满满挤挤地坐上,海吃海喝,大碗酒干杯,在暖洋洋的时光里回味,就是一个“爽”字.
  待到客人吃饱喝足,欲动身离开之时,东家便把早已准备好的半只鸡或者半只鸭,连同成团的糯米饭或者白糍粑装好,大包小包,一起送给客人.客人不能有半点推让,丰收嘛,就是“吃得了还得兜着走”.
  想想壮乡的过节,真是特来劲.可惜今年过节对不上周末休息日.我只能托大哥大嫂带去我的祝福.
1为什么家乡的村寨,除了过传统节日外,还要过丰收年?
2文章第四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在暖洋洋的时光里回味,就是一个“爽”字“.文中哪些地方反映了这个“爽”?
4从丰收节中可以看出很多中国传统节日都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气氛,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愿望?

1.据说,到了那天,谁家的人气最旺,谁家的来年就是丰收年,收成也特好.
2.承上启下
3. 这一天,准是忙坏了东家.东家人却乐此不疲,早早起来,男人把牛牵到大树底下,喂上草,把院子再打扫一遍,在楼前摆出架势,杀鸡杀鸭褪毛;女人露着巧手,蒸出香喷喷的糯米饭,团成团;舂软绵绵的糯米饭,揉成饼状的白糍粑.忙到中午时,饭菜也准备好了,客人也到齐了,摆出大圆桌,嫌客厅不够亮堂,干脆把桌子搬到大院子来,一桌不够,再摆一桌,满满挤挤地坐上,海吃海喝,大碗酒干杯,在暖洋洋的时光里回味,就是一个“爽”字.
4.明年还能有洋溢着吉祥喜庆的丰收.

糯米团团(八):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作文.
主要写泉州特色美食的作文,谢了.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食品.即使是同一种食品,在不同的地方,做法和吃法也会有所不同.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风味食品,向大家介绍一下.

鲤城东街钟楼肉粽店
如果不是为了表达老百姓对屈原爱国精神的敬重,就不会有粽子的出现;如果没有乾隆微服巡访泉州的美丽传说,现在泉州的粽子就可能只是一团糯米,而不是包夹着各种丰盛配料的肉粽.
泉州的肉粽闻名于海内外,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其中又以东街钟楼肉粽最受大众认可.该店的老板蓝先生表示,东街钟楼肉粽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博采众家之长,并应民众饮食需求不断改良,使肉粽兼具古朴及现代的风味.
如何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肉粽?首先是原料选择.该店挑选质地柔软、光泽鲜亮的糯米,配料选用农家猪肉、大虾仁、香菇、卤蛋、莲子混合而成,就连棕叶,也必须经过高汤烹煮.其次是火候的掌握,包括炒米、下料的时间都必须十分准确.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细火慢熬,肉粽就可上桌了.解开棕叶,金黄的多角形粽子透着光泽,一股自然清香扑鼻而来,使人顿时食欲大增.将它蘸上花生酱和蒜泥送入口中,粽香就随热气弥漫满口,让人回味无穷.
东街钟楼肉粽店从一家只有一张桌子的小店,发展到目前拥有12家分店的连锁店.蓝老板说,肉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精品化和多样化,该店今后将致力于产品档次的提升,并着手开发香豆粽、黑米粽等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