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从外面回来,坐在写作台前。头脑中似乎还存留着酒精,忽远忽近、感到某种晕厥,胃也感到小有不适。
——时间的折痕,我心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时间折痕吧!只有枯燥和无味之时,才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像沙漏中那徐徐落下的沙粒,只有无聊透顶之时才回头看看那个东西。所以像S说的那样,时间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预示死亡将至这一事实。所以时间在绝大部分时候是无意义的,甚至我们很难感受到它的存在。
不过,自己还是感受到了它的存在、窸窸窣窣,像蛇从这头爬到那头那样,时间在移动。不过在具体的实施中是非常细微的,像分子或者是什么粒子之类的那样,在我们无从感受到的细枝末节发生着改变。像笛卡尔提出的二元论,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着,甚至彼此完全独立。所以在世界这个实体中有着两股截然相反的物体存在着;一方是流动的意识,另外一方是相对固定的物质。尽管二元论学说对“人类世界”和“自然界”的界定从根本上说是以人类是否接触到来区别的,(这点显然缺乏科学性)但作为文学式的思考加以引申、甚至是篡改,倒不乏有其意义。
举例来说:像人的思维与意识,尽管无时无刻发生着内在变化,但与此对立的(物质)身体似乎是固定的,不会因为情绪或者是思维上的变化与突破就长出一只犄角来。但站在时间的另一个刻度上,我们便得到完全相左的结果,如:休谟提出的归纳问题或者是罗素关于归纳主义者的例子《火鸡的故事》中所说的那样:火鸡归纳推理出了结论——主人总是在上午9点钟来喂食,但在圣诞节前夕的那天上午9点,这只火鸡等来的却不是食物,而是被主人拎走做了感恩节大餐。
的确,由于人类某种局限的经验和认知,使我们过早的得出一些错误的信号和结论。但这点又是无可避免的。
所以,在时间的刻度下,这种常识性的经验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到最后发现被比喻做流动的意识似乎才是永恒的,而相对固定不变的物质已然被岁月蛀蚀,像门前印着车辙通往未知的道路那样——千疮百孔。
但《暮静》背后的寓意似乎是更近一步,超越和突破了这种对立关系,尽管男女主人公那被岁月摧残过的面容(就如杜拉斯在《情人》一书中所比喻的那样)已然不复青春,但内心、出于一种本能,或者是孤独,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爱情多么轻浮的一个词汇啊!和那俩具被岁月蛀蚀、沉淀、积累后的面容相比)因此,他们之间的爱情似乎更加纯粹,更像是爱情本来的样子;像掩埋在地下的稀有矿物,或者是沼泽深处的溪流,淙淙有声。而这点也是观众意料之外的事,如果有剧本手册那样的东西存在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有关爱情这个词汇所挂钩、或者是像搜索引擎中称为相关词的东西无一例外都是年轻、美丽、甚至是健康、热烈、之类的词汇。但在电影《暮静》中却意外的借用了一对风烛残年、白发婆娑的老人作为载体。而在接下来的观影中我们将发现作为护理工的年轻措姆的难题;在面对养老院里这些老无所依的老人和自己的爱人间做出选择与取舍时,她该怎么面对?当她的爱人开着汽车,穿着代表时尚与当下的羽绒服出现在自己面前,并向自己勾勒出美好的蓝图时,她自己却蓬首垢面,穿着与爱人截然相反的传统民族服饰,她会踌躇不定吗?甚至和爱人回到城市那充满诱惑与便捷环境中去,像抛弃自己家园与老人的大部分年轻人所选择过的那样,回到城市,做一个追求时尚、美丽、甚至是女性主义鼓吹的那样,做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独立女性。(显而易见,最后这条是对女权的误读,但落实到具体的人上面时,不得不说已然变的面目全非,特别在中国。女性是否独立仅仅体现在对容貌和时尚的空前热情上)
而最滑稽与荒谬的一点就是,往往那些伟大而光辉的行为,总在一个微不足道、甚至是与时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人身上得以显现和验证,而非那些把人道主义整日挂在嘴边扬言要改变世界,或者是拯救非洲的社会活动家与电影明星之中。
措姆选择留下来,继续呆在养老院里帮助这些无助的老人。所以,在某层意义上来说电影《暮静》所讲的故事是一种自我牺牲,然后舔舐着自己流血的伤口成全他人。但这种解读是浅显而表面的。
此外,毫不忌讳的说,我会怀疑这样的题材是否有拍摄的必要和意义,以眼下的国内电影市场作为某种假定的正确来作比较的话,那完全是胡作非为,背道而行——在巨大而凶猛的浪潮中,孤注一掷、作垂死挣扎。
但反观当下国内电影市场,无一例外,像过时的娱乐杂志那样,赞颂和肯定肤浅、反智、无逻辑性、而相反它们不约而同的拒绝、抵制深刻、反省、进步的思潮。这是一种时代趋势,或者是说某种必要——作为政府的某种手段,(可能)
所以,如此说来导演所表达的是什么呢?黄昏恋?或者是为了成全这种黄昏恋而所做的让步、妥协、牺牲?
要了解这点,就必须对世代生活在这片贫瘠之地的人们有所了解,从习俗、宗教、社会关系和构成,甚至是对于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等等我们所能想象到的切入点来做思考。当中也包括农村空心化这一重要的社会现象;当大批的非城市人员涌入城市里时,留在他们身后的是什么?是日渐衰败的故乡,是那积累、沉淀、而此刻早已土崩瓦解的传统关系和社会框架。
所以,措姆这个角色就像一个大大的问号,是一种对于现代文明的一个疑问和反省。究竟?我们是否值得、或应该抛家弃老,甚至是抛弃自己的文化背景丝毫不带的涌入城市,去拥抱时尚、诱惑、和金钱。以荒废家园和年迈父母的无助作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