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英语学习 > 英语阅读 > 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共7篇)

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共7篇)

时间:2011-03-26 06:27 英语阅读 虞美人蒋捷阅读答案

篇一: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虞美人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小题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小题1:手法和分析各1分,表达效果关键词及情感各1分。)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1分),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1分)。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1分),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1分)。

小题2:手法、分析各1分;作用2分,其中表达效果关键1分,情感1分。)运用反衬手法(1分),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1分),突出(1分)乡愁的浓重(1分)。




小题1:

篇二: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虞 美 人•梳楼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4分)
小题2:结合下片,赏析“海棠红近绿阑干”一句。(3分)

【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

小题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丝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1分)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1分)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了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

篇三: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

虞美人 梳楼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
1.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
2.本词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诗句加以分析.

【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

  1、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2、渲染的艺术手法:“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使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
  衬托的艺术手法:“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这首词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

篇四: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

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

《虞美人·梳楼》,由南宋词人蒋捷创作.
原文:
丝丝杨柳丝丝雨,
春在溟蒙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
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他乡凄迷心境的词.蒋捷这首词,字字锤炼,用句精巧,但也平淡,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 “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尽管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使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
  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
  这是一首词景交融的佳作.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 “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

篇五: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三副“听雨”的画面?
(2)“悲欢离合”本来表现的都是一个“情”字,可作者偏偏说它“总无情”,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1)①温馨香艳的“歌楼夜雨图”。少年时,放荡不羁,不识愁滋味,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听雨时,也会选择在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一个光与色的组合的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
②凄风苦雨的“江舟秋雨图”。壮年时,恰遇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如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听雨时,选择在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一客舟中。
③孤独枯寂的“僧庐听雨图”。晚年时,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听雨时,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听着夜雨,品尝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2)不矛盾。“悲欢离合”是作者对自己从少年到晚年不幸遭遇的陈述,“一任”是全都听便的意思,即作者的内心不十分在乎了,是从“总无情”中生发的听雨僧庐下的无奈。算了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听雨到天明吧,一切都无所谓了。因而可以看得出“悲欢离合总无情”是用议论表达作者对人生的认识,慨叹深沉,表达内心的惘然、茫然之情。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篇六: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

关于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1.当时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下挥笔写下的?
2.全诗表达了什么?
3.解析“断雁叫西风”。
4.诗人毕生经历。
5.“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描述了什么?
【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

  虞美人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宋末词人。主要生活在宋、元两朝换代之时。咸淳十年(1274)成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一生饱经战乱。
  这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选取了词人自己漫长的生活中“听雨”这样一个典型的情景,把自己少年的浪漫生涯、壮年的流离景况以及宋亡后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与心情,刻画地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同样是听雨,在三个不同时期,却又有迥乎不同的意境。
  少年听雨,地点是“歌楼”,当时的情景是“红烛”照耀,“罗帐”轻舞。用一个“昏”字把景物糅合起来,勾勒出一幅少年浪漫、温馨、逍遥的冶游生活画面,色彩鲜明,历历在目。这是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意境。词人回味意气风发的少年生活,是为下文表现人生苦多乐少,中年颠沛流离、晚年老境孤寂凄凉做反衬。
  壮年听雨,地点是“客舟”中,这便寓有漂泊他乡、人生无定的意味。当时的情景是:在“江阔云低”的肃杀气氛中,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声声“断雁”的哀鸣。“断雁”,即掉队的大雁,写出其孤独寂寥。在这悠悠的天地中,词人抑郁难平,饱受颠沛流离、寂寞难耐之苦。词人回味壮年听雨的寂寞凄凉,既是与前文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又是为下文写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老年听雨,地点是“僧庐下”,鬓已斑白。词人在这里没有写景,而是用一生的感慨来抒情。“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句,“无情”即“有情”,道是无情却有情,这是词人饱经沧桑后的感叹。“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句,更是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之语。阶前雨滴,点点滴滴都敲痛词人之心。这里有少年的憧憬,有壮年的哀愁,更有老年的难堪的孤寂之情。老年听雨这一部分,是这首词的重心,他回顾了词人的一生,言有尽而意无穷,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这首寥寥五十六字的小词,选取典型的情景,前后照应,互相对比,为词人的一生作了一部传记,同时,也为那个时代的文人作了一个写照。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清代文学评论家刘熙载在他的著作《艺概》中说:“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史达祖)较贞,视梦窗(吴文英)较清。刘文房(刘长卿)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蒋捷的词作,被古人认为是填词的法度和标准。 许多词作,都表现出作者怀念故国的心情,抒发了丧失山河之恸。如:“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贺新郎·甚矣君狂》、《一剪梅·舟过吴江》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一剪梅·舟过吴江》中有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故后人又称其为“樱桃进士”。蒋捷有《竹山词》、《小学详断》等著作传世。存词90余首。周铁镇竺山有蒋捷墓。

篇七:虞美人梳楼蒋捷阅读答案

阅读《虞美人》,回答下面问题。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4分)
答:                               ▲                                                                                                               
(2).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2分)
答:                               ▲                                                                                                                
(3).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4分)
答:                               ▲                                        

(1)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精神层面: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建议:答对前一成意思得2分,单答对第二成意思的得3分,答对二成意思的得4分。
(2).“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在这几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建议:只要答对“改”即可得2分。如能简单分析更好。
(3).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这两句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建议:点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出水与愁的特点及相互关联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