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英语学习 > 英语阅读 > 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共10篇)

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共10篇)

篇一: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看不见的邮差
迟子建
①去前夏天,我给家里接上网线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单位的同事,帮我申请了一个免费邮箱。我写的第一封信,是给聂华苓老师的。在此之前,因为我不上网,几乎每隔半个月,她就要从美国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近况。
②那天晚上我把信发出去后,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想鼠标只那么轻轻一点,信就会长着翅膀翻山越海吗?
③清晨起来,我奔向电脑,查看是否有回音。天啊,信箱里果然有聂老师的回信,她的第一句话是:“你也终于用网络了,太好了!”
④没花一分钱,一封到美国的信,瞬间就抵达了,这使我觉得网络就是个魔术师,神通广大。
⑤未上网前,我写好了稿子,若是短的,便在电脑上打印出来,去邮局寄掉。若是长的,就拷在软盘里,寄盘。我还记得,2005年我在青岛修改完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寄给《收获》杂志的,就是一块薄饼似的软盘。
⑥去邮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寄完稿,我就顺路逛商场、副食店、花店、音像店或是点心铺子。有的时候懒得做饭了,就赶到饭时出门,找家餐馆,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顿。
⑦上网后,无论是长稿短稿,都可以用伊妹儿发出了。报纸的采访,往往需要配发作者照片。以往我会寄上一张照片,并在后面标记上“用后请奉还”,麻烦得很。现在呢,请人把照片扫描了一些,放在自己的图片库里,哪里需要,就选一张把它派发到哪里,非常便捷。而且,新书出版前,你可以事先看到美编设计的封面,有不满意的,能够及时沟通和修正。而从前,出版社因为我不上网,让我看封面时,只得出一份打样,特快专递过来。
⑧二十多年前,我师范毕业,分配到故乡的山村学校教书。因为爱好写作,常有投稿,所以每天最盼望的,就是邮差的到来。那个邮差姓田,是个热心人,很善良。由于他是个歪脖子,头总是拧向一侧,他骑着墨绿的邮车行进在山间公路时,我常担心他会因为看不到正前方,而被迎面驶来的汽车撞上。从县城到我们山村,十来公里的路吧,他通常是上午九点多钟到。如果我的语文课恰好在第一节上完了,我便会在路口迎他。如果有我的信,他就会从自行车下来,从邮袋中取出信,递给我。如果那信薄薄的,他就笑着,以为我收到了用稿通知;如果是厚厚一沓,他大概猜测到那是退稿,同情地看着我,尴尬地笑笑,好像责备自己不该把坏消息带给我。我觉得这个邮差了不起,他不看大家都看的路,却依然走得稳稳当当的,从无闪失,说明眼前的那条路,他已熟稔于心。走上它时,只需轻轻一瞥,就能畅通无阻。能够在大路上用目光“别开蹊径”,去瞭望别人不曾看到的“旁逸斜出”的美景,真乃神人啊!
⑨有了网络,像田师傅这样的山村邮差,会渐渐失业了。我们的信件,在几秒钟内,不需辗转,就可以走遍世界。网络中有一个看不见的邮差,可以二十四小时为我们服务,随时准备出发。虽然是方便到家了,可有的时候,我还是怀念去邮局寄稿的日子。因为在返回的路上,你若买了点心,就可以边走边品尝;买了书,走累了,完全可以坐在街心花园的长椅上,先睹为快;而若买了花,又逢了雨,那束花,无疑就有了露珠。
——选自《迟子建散文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试简要概括网络邮件的特点。(4分)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山村邮差性格的,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 试分析文章第6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小题4: 结合全文,试探究文题“看不见的邮差”的深刻意蕴。(6分)



小题1:答案要点:经济(免费)、快速、无形(看不见)、便捷 (每点1分)

小题2:答案要点:采用了对比手法、细节描写。(2分)他能体谅作者收信的心情:收到用稿通知时就为我高兴;收到退稿时同情地看着我,感到遗憾和自责。(2分)写出了他热心善良的性格。(2分)

小题3:答案要点:(1)内容上:写出了上网前到邮局寄稿的种种快乐(1分)与网络邮差的无影无形(看不见)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正逐渐消失的感伤。(1分)

(2)结构上:由这里的寄稿引出了下文对山村邮差送回信情形的回忆(为下文回忆山村邮差送回信作铺垫),(1分)并与文章结尾所写的邮局寄稿返回路上的生活情趣相照应。(1分)

小题4:答案要点:(1)指无影无形的网络 ;(2)指记忆中的像田师傅一样的热心善良的一类人。(3)指正逐渐消失的传统生活方式。(6分,每点2分)




小题1:

篇二: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看不见的邮差
迟子建
①去前夏天,我给家里接上网线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单位的同事,帮我申请了一个免费邮箱。我写的第一封信,是给聂华苓老师的。在此之前,因为我不上网,几乎每隔半个月,她就要从美国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近况。
②那天晚上我把信发出去后,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想鼠标只那么轻轻一点,信就会长着翅膀翻山越海吗?
③清晨起来,我奔向电脑,查看是否有回音。天啊,信箱里果然有聂老师的回信,她的第一句话是:“你也终于用网络了,太好了!”
④没花一分钱,一封到美国的信,瞬间就抵达了,这使我觉得网络就是个魔术师,神通广大。
⑤未上网前,我写好了稿子,若是短的,便在电脑上打印出来,去邮局寄掉。若是长的,就拷在软盘里,寄盘。我还记得,2005年我在青岛修改完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寄给《收获》杂志的,就是一块薄饼似的软盘。
⑥去邮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寄完稿,我就顺路逛商场、副食店、花店、音像店或是点心铺子。有的时候懒得做饭了,就赶到饭时出门,找家餐馆,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顿。
⑦上网后,无论是长稿短稿,都可以用伊妹儿发出了。报纸的采访,往往需要配发作者照片。以往我会寄上一张照片,并在后面标记上“用后请奉还”,麻烦得很。现在呢,请人把照片扫描了一些,放在自己的图片库里,哪里需要,就选一张把它派发到哪里,非常便捷。而且,新书出版前,你可以事先看到美编设计的封面,有不满意的,能够及时沟通和修正。而从前,出版社因为我不上网,让我看封面时,只得出一份打样,特快专递过来。
⑧二十多年前,我师范毕业,分配到故乡的山村学校教书。因为爱好写作,常有投稿,所以每天最盼望的,就是邮差的到来。那个邮差姓田,是个热心人,很善良。由于他是个歪脖子,头总是拧向一侧,他骑着墨绿的邮车行进在山间公路时,我常担心他会因为看不到正前方,而被迎面驶来的汽车撞上。从县城到我们山村,十来公里的路吧,他通常是上午九点多钟到。如果我的语文课恰好在第一节上完了,我便会在路口迎他。如果有我的信,他就会从自行车下来,从邮袋中取出信,递给我。 如果那信薄薄的,他就笑着,以为我收到了用稿通知;如果是厚厚一沓,他大概猜测到那是退稿,同情地看着我,尴尬地笑笑,好像责备自己不该把坏消息带给我。 我觉得这个邮差了不起,他不看大家都看的路,却依然走得稳稳当当的,从无闪失,说明眼前的那条路,他已熟稔于心。走上它时,只需轻轻一瞥,就能畅通无阻。能够在大路上用目光“别开蹊径”,去瞭望别人不曾看到的“旁逸斜出”的美景,真乃神人啊!
⑨有了网络,像田师傅这样的山村邮差,会渐渐失业了。我们的信件,在几秒钟内,不需辗转,就可以走遍世界。网络中有一个看不见的邮差,可以二十四小时为我们服务,随时准备出发。虽然是方便到家了,可有的时候,我还是怀念去邮局寄稿的日子。因为在返回的路上,你若买了点心,就可以边走边品尝;买了书,走累了,完全可以坐在街心花园的长椅上,先睹为快;而若买了花,又逢了雨,那束花,无疑就有了露珠。
(选自《迟子建散文》)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试简要概括网络邮件的特点。(4分)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山村邮差性格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3:试分析文章第6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小题4:结合全文,试探究文题“看不见的邮差”的深刻意蕴。(6分)



小题1:经济(免费)、快速、无形(看不见)、便捷 (每点1分)

小题2:采用了对比手法、细节描写。(2分)他能体谅作者收信的心情:收到用稿通知时就为我高兴;收到退稿时同情地看着我,感到遗憾和自责。(2分)写出了他热心善良的性格。(2分)

小题3:(1)内容上:写出了上网前到邮局寄稿的种种快乐(1分)与网络邮差的无影无形(看不见)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正逐渐消失的感伤。(1分)(2)结构上:由这里的寄稿引出了下文对山村邮差送回信情形的回忆(为下文回忆山村邮差送回信作铺垫),(1分)并与文章结尾所写的邮局寄稿返回路上的生活情趣相照应。(1分)

小题4:(1)指无影无形的网络 ;(2)指记忆中的像田师傅一样的热心善良的一类人。(3)指正逐渐消失的传统生活方式。 (6分,每点2分)




小题1:

篇三: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我什么也看不见的阅读答案

1“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是啊,春天多么美好.但是,对于双目失明的人来说,仍然是一片漆黑.何况这是一位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呢!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这位盲妇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能不产生同情之心呢?
2诗人加的短短六个字,把人们的感情融入其中,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情感向往,也拨动了人们心里的最柔软的心弦.
3木板写着“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我心中会想的是,冬天给予了他(她)太多东西,而春天却把它们带走

篇四: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两个邮递员阅读题

【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邻居了.”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痘.人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安忆?”“是的.”我说.“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过后,在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的信箱里了.”或是:“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被他喊得十分难堪,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给他的工作提意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他的很黑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现在,我们这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新来的?”她小声说:“已经来了两个月了.”我不由得想: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那男孩怎么不来了?”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希望他喜欢.【阅读提示】 作者着力写了两个邮递员.第一个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第二个则有些粗糙、不负责任;第一个单纯、质朴,第二个则有些世故.在对比中作者的褒贬判然分明.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都很出色,两个不同性格的邮递员形象跃然纸上.【练习】1.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 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 ② 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 2.阅读本文,概述第一个邮递员的工作态度. 3.当第二个邮递员让作者为他写一篇报道时,为什么作者觉得有些困难? 4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 5作者塑造第一个邮递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一结合相关语句谈谈它的作用. 6.假如你是第二个邮递员,看了这篇文章,会引发哪些思考? 【答案及解析】1.①热情、殷切②声音喊哑、力气用尽,拼命叫喊.2.耐心、细致、周到、负责3.因为作者不忍心拒绝第二个邮递员的热切要求,但他的工作表现又没给作者留下良好印象,甚至他世俗的处世方式令作者有些反感,所以作者感到很困难.4.因为前两个邮递员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文章通过对他们之间的对比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世故的处世方式的委婉批评的主题(表达作者对耐心的工作态度和纯真的处世态度的赞美也可).第三个邮递员与这一主题无关,在文中只起引发写作动机的作用.5.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必须谈出所选语句在塑造人物方面所起的作用.6.提示:能从工作态度、处世方式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篇五: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邮差弗雷德阅读答案【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1,“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他念着,将它们拣出来,然后
小心的扎成一束.”这句运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他为什么要从旁边绕过去?
3,“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为什么还说“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
1、这一连串的动词都说明邮差正在整理信件“念着”“拣出来”是说邮差看邮件然后将它们分类,最后小心的扎成一束,这些都可以看出老邮差的工作很仔细.也很享受和喜欢这一份工作.
2、为了保护信件
3、老邮差在小镇的工作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从他仔细整理信件,对老奶奶详细讲述有关信件问题等细节上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敬业,而且他也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是他那种对自己工作全心投入的状态时很让人尊敬的.所以说他既尊贵又从容.【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篇六: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看不见的爱阅读答案
《看不见的爱》六年级上,报纸阅读答案,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0-2-27 10:55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的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 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一颗.从那位妇女的眼神中 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叫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个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
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旁边移一点,打一
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那由皮套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落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转身向回路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便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没有唉
不过你可以去百度网页查

篇七: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求 看不见的盛宴 的阅读答案.急 急 急 急

1.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梦想
2.说明了约翰的病情很严重,侧面突出了约翰的意志坚强,坚持不懈.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男人的心从悲伤,不自信变为自信.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4.没有,如果他不努力的话,就不会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家.他将没有功名成就,永远只会生活在黑暗中.

篇八: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①历史是什么?
②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形态。然而它涵盖所有流逝的岁月。没有人能够躲避它的剖视。就像一个人在海里游泳无法摆脱海水的拥抱,你跃出海面潜入海底,海水还是要淹没你,哪怕你变成一条飞鱼,展翅在天空滑翔,最后仍免不了仍会落进海里。没有人能够超越历史。
③那么,历史是什么呢?
④一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可以是一部历史。
⑤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可以是一部历史。
⑥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可以是一部历史。
⑦一个人的生活旅程可以是一部历史。
⑧一场战争可以是一部历史。
⑨一场球赛可以是一部历史。
⑩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落时,许多人竟会忘记它的磅礴,忘却它曾经汹涌过,呼啸过,然而海滩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没有什么力量能将这足迹擦去。
11.白蚁可以将史书蛀得千孔百疮,但历史却不会因此而走样。装潢精致堂皇的典籍未必是真历史。墨,可以书写真理,也可以编织谎言。谎言被除数重复一千次依然是谎言,真理被否定一万次终究是真理。
12.是的,历史是起伏的潮汐。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13.在历史的潮汐中,个人只能是其中的一簇浪花。有人一生都想做一个冲浪者,脚踏着冲浪板,在叠起的浪峰上做种种令人惊叹的表演。然而他们不可能永远凌驾于浪峰之上,潮头总要把他们打入水中。而那些企图逆流而行的弄潮者,在历史前进的惊天动地的涛声中,他 们的呼喊留下了一丝回声。
(选文有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2.第①②段的中心意思是()。
3.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明天交,非常的急,救救我啊!
4.历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它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文中实例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历史是起伏的潮汐2.历史没有固定的形态3.历史是不断更替的,就如一个朝代一般,达到顶峰也意味着即将衰败,再强大的王朝,也无法在历史的潮流中永生,它必将会被新事物取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

【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篇九: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在鸟笼中消失阅读答案

①1914年9月1日,美国所有的新闻电台都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玛莎于当日下午1时,在辛辛那提动物园去世.玛莎是地球上最后一只旅鸽.
②可谁又能相信,旅鸽,曾经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儿呢.
③仅仅100年,漫长,却又如此短暂.
④那是1813年一个寻常的午后,天空中传来一阵巨大而杂乱的鸣叫,奥杜邦先生抬起头来:庞大的鸟群,慢慢地遮盖了北美森林的上空,阳光不见了,大地一片昏暗.16公里宽的鸽群,在奥杜邦先生的头顶,飞了3天.这位当时最有名的鸟类学家预言:“旅鸽,是绝不会被人类消灭的.”
⑤这时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达50亿只,是当时人类总数的5.5倍.
⑥可是,欧洲人来了.
⑦他们焚烧草地,或者在草根下焚烧硫磺,让飞过上空的鸽子窒息而死.他们甚至坐着火车去追赶鸽群.枪杀、炮轰、放毒、网捕……发挥人类丰富想象力所能想出的一切手段,他们捕杀旅鸽不仅为食用,还用来喂猪,甚至仅仅是为了取乐.
⑧曾经,一个射击俱乐部一周就射杀了5万只旅鸽,有人一天便射杀了500只.他们把这些罪恶的数字一一记录下来——那是他们比赛的成绩.
⑨1878年,除了密歇根州,美洲已经看不到成群的旅鸽了.人们都清楚这一点,可是密歇根州的枪声从未停止过.这一年,密歇根州人为了6万美元的利润,就在靠近佩托斯奇的旅鸽筑巢地,捕杀了300万只旅鸽.两年之后,曾经遮盖整个天空的鸟群,只剩数千只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人类忙于相互屠杀时,世界上最后的旅鸽死在了它的鸟笼里.
⑩灰色的后背,似乎还有些发蓝,鲜红的胸脯,像一团火在燃烧,绚丽迷人的玛莎,站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根树枝上,长长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飞.可是,它再也不能动,不能吃,不能鸣叫了.
11懊丧的美国人为旅鸽立起了纪念碑,上面写着:“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12纪念碑只是一块冰冷的石头.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就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3在旅鸽纪念碑下,环境伦理学大师利奥波德哀伤地叹息道:“那些在年轻时曾被一阵活生生的风摇动的树仍然活着,但是10年后,只有最老的栎树还记得这些鸟,而最后,只有沙丘认识它们.”
11.请按照文中的时间顺序,概述旅鸽在百年间灭绝的过程.(4分)
12.本文多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文中摘录一处,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说明作用.(3分)
13.有人提出,以“最后一只旅鸽”为标题比原来的“在鸟笼中消失”更适合本文.试比较它们,你觉得哪个标题更好?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
14.第11段中说“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请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感受.(4分)

篇十: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炉火 阅读答案
1、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的1、4、8段分别加以概括
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①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消失的感叹
②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
3、本文题为“炉火”,但文中反复写到“暖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本文是“怀旧”之作,意在“呼唤传统”你同意吗,为什么?

1、感伤(感伤之情)→ 感动(温馨之情)→ 感奋(激昂之情)
2、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
3.运用对比的手法.以暖气和炉火作比较,写出两者的不同,表现作者对炉火的偏爱.
4.不同意.文章有怀旧情感,但并非全文主旨.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炉火” 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