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专题 > 社会主义五百年 > 关于孔子的作文(共10篇)

关于孔子的作文(共10篇)

关于孔子的作文(一):

写关于孔子的作文

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了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是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当今的世界“文明的冲突”随处可见,局部的战火弥漫着硝烟,纷乱的动荡使生灵涂炭.我国国内因社会转型而带来的问题亦急需解决.当今的时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谐”!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贫富平均.重视民生的个守本分的和谐社会吗?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与我国现阶段追求的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立东方,并已走向世界!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

关于孔子的作文(二):

关于孔子的作文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孔子姓孔(祖父字孔,以其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俗称孔老二,汉族,东周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原籍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作成《论语》.与其最为卓出的衣钵继承者孟子统称为“孔孟”.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主张依照礼仪和本分行事,“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
  孔子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1]
历史记载
  祖籍
  孔子的祖先是商朝的宗室,到周朝时被封于宋国(今河南商丘),故他可以说是殷商(华夏族)的贵族后裔
.
  三监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孔子的先祖)即位.
  移居鲁国
  说法一: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因为家道破败,无力偿还所欠债务,逼逃至鲁国.
  说法二:是因为其曾祖父孔防叔与宋国当政大臣华氏不和,离开宋国,移居鲁国.
家庭背景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
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嫡长子排行称伯,庶出长子排行称孟),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以上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载: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叔梁纥死后,施氏和叔梁纥的家人不喜欢孔子母子,没有善待他们.颜征在唯有带着孔子离开,移居曲阜阙里,独自抚养孔子,过着清贫的生活.到了十七岁时,孔子的母亲也去世了.
  孔子十九岁成亲,娶宋国亓官氏的女儿(有说朱国兀氏)为妻,次年生了唯一的儿子孔鲤.孔鲤比孔子早死,有遗腹子孔伋.
  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子为师,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七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弟子.结合我的资料写.

关于孔子的作文(三):

写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关于孔子的作文】

三季人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正在门外扫地,忽然走过来一个浑身绿装的人,他便好奇的看去,只见那人冲着自己就过来了,刚一靠近就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吧?他回答道:是呀,你有什么事?那人接着说:请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弟子莫名其妙的看了一下那人,说:当然是四个季节了.那人很不理解的反问:明明是三个季节,你怎么能说是四个呢?于是两个人就为此争论了起来……
争来争去,也没争出个什么结果,于是那人提出:不然我们打个赌吧?
孔子的弟子说,赌就赌,那你说赌什么?
那人说:假如确定一年是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假如确定一年是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响头,你看怎么样?
孔子弟子,犹豫也没犹豫,就答应他了.
于是二人便一起去找孔子理论去了.
见到了孔子,二人就把事情的原委一一的向孔子道来,那人非常诚恳的和孔子说:就是这么个事,您是老师,您给凭个理,到底一年有四个季节还是三个季节?
孔子看了一下那人,转过身对弟子说:一年确实是三个季节.
那人,马上就开始跟孔子弟子理论:我说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吧,让你不信,现在好了,赶紧给我磕三个响头吧.
孔子的弟子看了眼老师,无奈的给那人磕了三个响头……
见孔子弟子磕完头,那人也就开心的走了.
孔子的弟子见那人走了,便回身问师傅,一年明明是四个季节,老师您怎么也说是三个呢?
孔子笑了笑,对其弟子讲:
您没看到那人,浑身是绿色吗?其实他是一只蚂蚱,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活不到冬天,你说他怎么能知道一年当中除了他所经历的三季外,还有一个冬季呢?这样你跟他又能争论出个什么结果呢?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处处遇到此种情况,认为自己的最正确,非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之时,已是不知不觉便成了孔子眼中的三季人,此等深刻,铭记于心.

关于孔子的作文(四):

写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300字的)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典籍中。相传孔子的卌七世祖是黄帝轩辕氏。
,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1]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关于孔子的作文(五):

有关孔子简介的作文(要自己写的)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俄语:Конфуций.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于孔子的作文(六):

写一篇关于可孔子的作文.有要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材料一:2010年2月上映的电影版《孔子》,引起了众人的争议,争议之处主要集中在1.孔子在片中的雷人话语大相径庭雷到众人 2.对:“子见南子”这一千古迷案进行了处理 3.孔子武戏太多,战争场面出现频繁
材料二:前不久,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代言人,引起了众人议论
..议论文噢 800字左右
不符合的就不用复制了

孔子的悲剧
今年2月份上映的电影《孔子》引起了众人的广泛争议——电影中孔子的形象与历史上的有很大出入,很多方面都为了电影的剧情和效果做了更改.无独有偶,前不久的一个商家为了推销商品,竟随意将孔子老子的形象现代化.这些现象对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来讲,无疑是一种悲剧.而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孔子一人的悲剧,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悲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传统文化需要被继承,需要被尊重.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民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人类历史上那些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是他们的民族却随着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灰飞烟灭.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5000年的古老文明,对其文化的破坏就更是一种巨大的罪行.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种看法也是对传统文化反思的产物.但这只是一种看法,落实到行动上就另当别论了.传统文化现实的状况就是不被重视,甚至不被尊重.很多学生对古诗词随意改编,在历史人物图片上乱涂乱画;许多传统节日传统礼仪被人淡忘,甚至被人嘲笑;一大部分的传统手艺都面临着“无后”的窘境……
不尊重传统文化以至于保不住它,那犹如丢掉自己几世的传家宝,可以视为不孝.如果人们再不进行反思,孔子的悲剧就不会仅仅是不受到尊重,而很有可能会有一天他的功绩,他的言论,甚至他本人都会被人淡忘.孔子如此,文化亦如此.要知道,无论我们的国家再怎么发展,我们都不可以忘本啊.
连写带想将近一个小时,

关于孔子的作文(七):

有关【话说孔子】的作文要求【800字左右】的讨论文【关于孔子的作文】

一天,孔子对他的学生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心领神会,说是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孔子宣扬复周礼,教导他的爱徒颜回:“克已复礼谓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子贡问他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实行的吗?孔子又强调:“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夫子的复周礼,乃在于人伦关系的相互体谅,以建造一种和谐互动的社会关系,从而避免社会的混乱,礼乐崩坏,王道不兴.孔子从生活的细微处着眼,看到的是与之相应的整个社会的兴衰.孔子的思想,回答了天下大道的治理方法,也回答了个人于世的生活方法.一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事业上的态度、立场、方法都一一做了具体的说明.忠恕而已,便是尽力之所能的付出,并以宽容的心态,体贴他人的过错.没有比这回答的更具体的了.
学生问:是以德报怨吗?子曰:“以直报怨.”对于别人的怨恨和过错,应该有自己的态度.西方圣经上说:以德报怨.别人打了你一左耳光,你便把右脸迎上去让他再打一耳光.孔子的态度不一样.对于别人的所作所为,我能表示理解以至宽恕,但我并不一味迎合.而是以客观的态度待之.这与西方的原罪思想,以求赎罪的思想大不相同.孔子更超然,更轻松,面对之轻松一笑,还指点一下你的过错.孔子在武城闻管弦之声,莞尔笑道:“割鸡焉用牛刀?”他的弟子子游马上出来反问老师了:老师你不是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吗?孔子只好承认错误:“戏之耳”.夫子本就是这样一个处世幽默而轻松的人.
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夫子也发过牢骚:“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又感慨以前的学生多不在跟前了.颜回死了,夫子悲痛万分,大声恸哭:“天丧予,天丧予.”又叹道:“吾不复梦见周公矣.”历史与孔子幽默地开了一个大玩笑.孔子抱在身上的周礼是再也不可能实现了.不放过一丝希望的孔子,也早已察觉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对于他想复周礼、兴王道的理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四处周游,不可不谓忠矣.然而孔子会恕他那个时代吗?
孔子带着一丝无奈,用一种自嘲的口气说:回家吧,我要著书立说,以传承周代的文化了.于是删诗书,订礼乐,著春秋.调皮的学生问他:夫子不是要从政吗?夫子说:孝悌等道德品质为为政根本,我这也难道不是在从政吗?夫子调皮而幽默地回答,实则源于他内心的自信.周的文化,在他手里,他又怎会垂头丧气呢?既使在万分险恶的畏于匡之时,夫子依旧坦然处之.自信地说:要是上天不让周文化灭亡,他们又能把我怎样呢?危急之时子路回来了,孔子带着几分玩笑的意味对他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哩.子路也无不幽默的答道:老师你还没死,我怎敢先死呢?夫子带着他的学生,传承着先进的文化,终日与朝气蓬勃的年青人相处,精神状态能不好吗?而且还收学费,一人一具干肉.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日子应该还是比较滋润的.
教学久了也是很烦闷的.夫子也与学生聊聊天.一者放松放松,二者也借机考察考察一下学生的才智.便问起学生们的志向.果然,学生们都侃侃而谈,又是治国又是主持礼仪.夫子在笑,这些都不过是枝末而不是根本啊.便问一旁的曾点.曾点正在拂琴,他停下来不紧不慢地说:我和他们的不一样.夫子说没关系,只不过是私下里谈谈各自的志向而已.曾点说:在暮春之初,春服既成之时,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带上几个童子,浴于沂,登在高台上吹吹春风,然后一起唱着歌儿回来.那才过瘾哩.夫子感叹道:“吾与点也.”这与夫子的忠恕之道又有什么关系呢?夫子由礼而生出了社会秩序,人伦关系;而此又归纳了其本的方法,即忠恕之道.而在这儿却又要跑出去郊游,放松放松.难道仅仅果真是夫子感到累了吗?其实享受生活的乐趣,体味人生的快乐,才是夫子的最终目的.
夫子一生四处碰壁,不为所用.甚至于为了实现理想,不避嫌疑去见南子.夫子以忠恕之心,善待他人.心中始终是平和的.他没有成为剑拨弩张的愤愤斗士,始终温温尔雅.但他的力量,他的思想,跨越了千年时空.这是他的忠恕之心使然.在他的生活之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随和待人,更使他能与人平和相处,广交朋友.思想与他截然不同的老子,归隐的贤者,也都能和他相处.
孔子在一身中,用他的忠恕之道,体味到了人生的乐趣,也创造了他的千古事业.现实生活中,我们能有多少人以宽容的心胸广纳朋友,去体味生活的快乐.而能用忠恕之道,以实现个人乃至社会理想的人,又有几个呢?

关于孔子的作文(八):

写关于孔子的600字作文以一句名言为命题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却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好,他正适合于我们,可以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读死,要善于去灵活应用开动脑筋,在念读的同时要反复地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它的好处在哪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的推敲之后就会有所得.
我就有过亲身体会以前我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但是终究没有太大的效果,后来,在上课时学了《论语十则》后,就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躺在床上仔细体会这句话的用意,子经过几天的推敲后就发现了自己学习成绩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后来在每次上好课后我总会在下课时思考关于上课时的一些问题,在补习班里就将没有思考出来的问题问问老师,成就因此有了进步.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关于孔子的作文(九):

有关孔子的作文怎么写
写一篇1200字作文

孔子的学说对于中国人的影响,这个话题很好展开,比如亲君子,远小人等.
孔子是中华文化三大源头之一儒家的创始人,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文化的象征.
孔子的有教无类,使我们非常重视教育,对于人如何成为人,建立了一条通路.
孔子重视教化,对于政治开创了仁政的说法,这是一条规律,违反了就会败亡,从古至今,没有例外.
孔子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
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视.
太多了,不可一一道来.

关于孔子的作文(十):

写一篇关于孔子的作文
要有主要事迹,小故事,代表作品,人物经历.但是!不要在网上抄的 水平不要很高400字左右

《孔 子 小 传》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后来逐渐衰落而迁到鲁国.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年少时作过许多卑贱的工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语).据孔子自述,他十五岁时就以学为志,学习的内容自然非常广泛,但首先不能离开先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到三十岁时,所学已颇有成就.据《史记》载,齐景公当时来到鲁国,曾特别向孔子请教政事.五十岁左右,孔子逐渐受到当政者的重视,担任要职,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直到以大司寇行摄相事.其间,为人称道的政绩有,堕鲁权臣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城邑,诛鲁国乱政大夫少正卯.后来,因不满于鲁君接受齐人馈赠的女乐而愤然出走,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飘泊生涯.孔子周游列国,始终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地方,非但未受到各诸侯国当权者的欢迎,且时常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威胁,畏于匡、困于陈蔡,形容狼狈.年近七十,在失望中返回鲁国,没过几年,就带着遗憾死去了.
从现在流传下来的一些画像上看来,孔子始终是一幅温文尔雅、一团和气的样子,这里自然有许多理想化的儒家至圣先师的成分,至于真实情况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孔子应该有其威武的一面.他的学生颜回称其“威而不猛”,且孔子身材魁伟,当时被称为“长人”.关于孔子的形象,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大致如此.从《论语》和《史记》的记载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孔子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有这样一些故事,足以展示一个活生生的“圣人”:
孔子之喜:孔子在鲁国以大司寇行摄相事,面露喜色,门人责问:“君子祸至不喜,福至不忧”,孔子称是,对自己的态度如此解释:“我喜而笑,使下人也觉得尊贵,这样不好吗?”
孔子之笑:孔子周游列国,形色匆匆,流落至郑,郑人谓子贡孔子的神色“若丧家之狗”,子贡如实告之,孔子朗然而笑:“说我象丧家之狗,是这样,是这样!”
孔子之哭:孔子强调“哀而不伤”.颜回死,孔子哀哭而至于恸,门人开导,孔子曰:“不为这样的人哀伤而恸哭,又能为谁哀伤而恸哭呢?”
后人有这样一种说法,圣人“情顺万物而无情”,也许这些故事是这句话的很好的注脚.起码,我们在这里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圣人面对我们普通所经常面临的情感波动时是怎样一种态度,圣人说“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时是怎样一种想法.
孔子对于当时“礼坏乐崩”的时代有深切的感受,他自认为“斯文(即先朝的礼乐典章制度)在我”,所以始终在为恢复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而奋斗,这就是孔子所行之“道”.孔子以自己为“述而不作”--只是在绍述先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其实并非如此,在绍述的同时,他为旧的礼乐制度找到了内在的情感依据,即“仁”.“仁”首先指示一种情感,即“爱人”,首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发:“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谓“忠恕之道”,以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孔子对于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实现了仁,也就实现了完满的自我人生.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对后世儒学发生了关键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正是在此意义上,儒学尊之为鼻祖.同时,孔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私人教师,据《史记》载,孔子弟子三千,比较有成就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他招收的学生从事各种职业的都有,教育的内容首先是怎样作一个正当的“人”,教授的方式多是启发式的,鼓励学生谈论自己的观点.上述情况,也许多少能为孔子被尊奉为“至圣先师”提供一些理由吧.
孔子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成《论语》一书,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但愿帮得上你,我这里还有一些孔子的参考资料,需要的话可以再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