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电脑教程 > 常用技巧 > 陕西人十分好(共9篇)

陕西人十分好(共9篇)

陕西人十分好(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日常用语)陕西人十分好(打一字)

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日常用语)——感谢(无可奈何为感,花落为谢)
陕西人十分好(打一字)——附(左西右东“陕”西即“阝”,十分即寸)

陕西人十分好(二):

猜灯谜大全及答案

拜年. (打一作家名) 贺敬之
除夕守岁数钟声. (打一商业用语) 年终盘点
年终岁尾,不缺鱼米. (打一字) 鳞
除夕夜守岁. (打一歇后语) 辞旧迎新
红公鸡,绿尾巴,身体钻到地底下,又甜又脆营养大. —— 谜底 红萝卜
弟兄五六个,围着圆柱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 —— 谜底 大蒜
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都能尝. —— 谜底 藕
有洞不见虫,有巢不见峰,有丝不见蚕,撑伞不见人. —— 谜底 藕
圆圆脸儿像苹果,又酸又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可当水果. —— 谜底 蕃茄
白又方,嫩又香,能做菜,能煮汤,豆子是它爹和妈,它和爹妈不一样. —— 谜底 豆腐
一(打一成语). 谜底:接二连三
无底洞(打一成语). 谜底:深不可测
爬竹竿(打一成语). 谜底:节节上升
纸老虎(打一成语). 谜底:外强中干
飞行员(打一成语). 谜底:有机可乘
打边鼓(打一成语). 谜底:旁敲侧击
笑死人(打一成语). 谜底:乐极生悲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 谜底:斤斤计较
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谜底:开门见山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 谜底:不识大体
清浊合流(打一成语). 谜底:泾渭不分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 谜底:头头是道
双手赞成(打一成语). 谜底:多此一举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 谜底:同甘共苦
单方告别(打一成语). 谜底:一面之词
照相底片(打一成语). 谜底:颠倒黑白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公用毛巾(打一成语). 谜底:面面俱到
武大郎设宴(打一成语). 谜底:高朋满座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 谜底:自力更生
千里通电话(打一成语). 谜底:遥相呼应
多看无滋味(打一成语). 谜底:屡见不鲜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 谜底:寅吃卯粮
不考虑中间(打一成语). 谜底:瞻前顾后
没关水龙头(打一成语). 谜底:放任自流
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 谜底:迎刃而解
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 谜底:皂白不分
给家捎个话(打一成语). 谜底:言而无信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 谜底:四分五裂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 谜底:半路出家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 谜底:不言而喻
娄阿鼠问卦(打一成语). 谜底:做贼心虚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 谜底:一毛不拔
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 谜底:如狼似虎
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 谜底:当机立断
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 谜底:见机行事
最荒凉的地方 谜底:寸草不生
最反常的天气 谜底:冬暖夏凉
最宽广的胸怀 谜底:胸怀天下、宰相肚里能撑船
最高的巨人 谜底:顶天立地、嵩生岳降
最长的寿命 谜底:寿比南山、寿山福海、河清人寿
最有学问的人 谜底:文江学海、道山学海、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事事齐全说汉高 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 刘备
三八多面手 打《红楼梦》人名一 巧姐
武 打一 字(谜底: 斐
刃 打一 字(谜底: 召
雨 打一 字(谜底: 池
思 打一 字(谜底: 十
祝福 打一 字(谜底: 诘
血盆 打一 字(谜底: 唬
书签 打一 字(谜底: 颊
丰收 打一 字(谜底: 移
抽水泵 打一 字(谜底: 石
半导体 打一 字(谜底: 付
顶破天 打一 字(谜底: 夫
画中人 打一 字(谜底: 佃
池塘亮底 打一 字(谜底: 汗
半耕半读 打一 字(谜底: 讲
另有变动 打一 字(谜底: 加
熙熙攘攘 打一 字(谜底: 侈
内里有人 打一 字(谜底: 肉
四个晚上 打一 字(谜底: 罗
上下一体 打一 字(谜底: 卡
入门无犬吠 打一 字(谜底: 问
第二次握手 打一 字(谜底: 观
一一入史册 打一 字(谜底: 更
进水行不成 打一 字(谜底: 衍
两点天上来 打一 字(谜底: 关
早不说晚不说 打一 字(谜底: 许
陕西人十分好 打一 字(谜底: 附
送走观音使不得 打一 字(谜底: 还
后村闺中听风声 打一 字(谜底: 封
桁 打一成语(谜底: 行将就木
乖 打一成语(谜底: (谜底: 乘人不备
会计 打一成语(谜底: 足智多谋
相声 打一成语(谜底: 装腔作势
并重 打一成语(谜底: 恰如其分
仙乐 打一成语(谜底: 不同凡响
美梦 打一成语(谜底: (谜底: 好景不长
圆寂 打一成语(谜底: 坐以待毙
伞兵 打一成语(谜底: 从天而降
打边鼓 打一成语(谜底: 旁敲侧击
无底洞 打一成语(谜底: 深不可测
八十八 打一成语(谜底: 入木三分
脱粒机 打一成语(谜底: 吞吞吐吐
翘翘板 打一成语(谜底: 此起彼落
纸老虎 打一成语(谜底: 外强中干
感冒通 打一成语(谜底: 有伤风化
农产品 打一成语(谜底: 土生土长
举重比赛 打一成语(谜底: 斤斤计较
零存整取 打一成语(谜底: 积少成多
四通八达 打一成语(谜底: 头头是道
照相底片 打一成语(谜底: 颠倒黑白
逆水划船 打一成语(谜底: 激流勇进
爱好旅游 打一成语(谜底: 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 打一成语(谜底: 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 打一成语(谜底: 同甘共苦
逆水划船 打一成语(谜底: 力争上游
快刀斩乱麻 打一成语(谜底: 迎刃而解
节日的焰火 打一成语(谜底: 五彩缤纷
兔子请老虎 打一成语(谜底: 寅吃卯粮
暗中下围棋 打一成语(谜底: 皂白不分
鲁达当和尚 打一成语(谜底: 半路出家
一块变九块 打一成语(谜底: 四分五裂
哑巴打手势 打一成语(谜底: 不言而喻
遇事不求人 打一成语(谜底: 自力更生
节日的焰火 打一成语(谜底: 五彩缤纷

陕西人十分好(三):

陕西人的特点是什么?【陕西人十分好】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益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五、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六、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七、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八、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陕西人十分好(四):

有关陕西纯朴的民风民俗的详细介绍(100字以内)
每一个民俗介绍100字,5个即可
再多些,比如说,关于陕北安塞腰鼓的100字介绍,

  这些对你来说应该有用.
  陕西:民风古朴
  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
  关中耍社火,陕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四时风俗: 春节,元日祀六神,戚友相拜,以食物互遗.上元昼作社火、柳木腿诸戏,夜则张灯作竹马、龙灯、纸船备戏,金鼓喧阗,举国若狂,然亦古难礼之遗.二月二日,剖正月献神之蒸饼炒面食之,谓可避蝎.三月三日佩甘遂,谓不生疮.
  夏节,四月朔,戴皂荚芽,谓可除目疾.端五日,以角黍各物相馈遗,捻五色线系小儿手足腕,入雄黄于酒饮之,谓可避五毒.
  秋节,七月七日,缚草作女像,加以衣冠,祭以瓜果,名"乞巧".八月望日玩月,设香烛,以枣粟各物向月献之,调为"玩月".二十七日,士人祀孔.重九日,亲戚以枣 糕新柿相馈,士人登高.
  冬节,冬至日祀孔,弟子皆拜师十二月八日,以米豆肉菜作粥,遍送里党,名为"腊八粥".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晚,以圆饼、饴糖献厨内,焚纸印灶神像,谓之送灶,除夕焚纸印马,谓之"接灶".
  十大陕西风俗习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 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边拨边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馍、熬汤、掰馍和煮馍.肉要煮得又酥又烂.馍要烙得又硬又黄,还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烂.汤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馍要掰得越碎越匀越好,然后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在炒瓢内旺火爆煮.
  由于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馍为煮馍和小炒.加汤的多少不同,分为干泡(汤少)和水围城(汤多),吃得自有分寸.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泡馍馆,便选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
  五、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六、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七、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八、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九、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开“老碗会”,贿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十、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陕西人十分好(五):

成语卧虎藏龙的故事是什么啊!

  九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淡黄的斜阳照着桅樯如林的汴河,照着车马行人不断的州桥①.这桥在小纸坊街东口,横跨汴河之上,在宋朝名叫天汉桥.因为这桥建筑得拱如玉带,高大壮观,水面又低,船过不必去桅,汴梁人士喜欢在此赏月,遂成为汴梁八景之一,即所谓“州桥明月”.现在有一个大约三十八九岁的矮汉子从小纸坊街出来,右腿微跛,正要上桥,忽然遇见河南按察使坐着绿呢亮纱八抬大轿,差役执事前导,前护后拥,迎面而来,一路喝道上桥.他就赶快向路北一闪,躲入石牌楼旁边的开封府惠民局的施药亭内.这一起轿马官役正要过完,有一走在后边的官员身穿八品补服,向施药亭中望了一眼,忽然勒住丝缰跳下马来,向矮汉子一拱手,笑着问道:“宋先生,在此何干?”
  ①州桥——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开封被淹毁后,汴河淤填,日久州桥遗址不存.
  矮汉子赶快还礼,说:“适才登门叩谒,不期大驾随桌台大人因公外出.可是去相国寺拈香祈雨么?”
  “非也.今日是周王府左长史王老爷五十生日,臬台大人与各衙门大人前去拜寿,留下吃酒,如今才回.我上午就随侍臬台大人前往周府,又使老兄枉驾,恕罪,恕罪.”
  “哪里,哪里!鲁老爷太过谦了.”矮子趋前一步,小声问道:“数日前奉恳之事,可有眉目?”
  “敝衙门中几位办事老爷,似可通融.但此案关系重大,恐怕还要费些周折.”
  “鲁老爷何时得暇,山人登府叩谒,以便请教?”
  “台驾今晚来吧.贱妾大前天生了一个小子,请兄台去替他批批八字.”
  矮子连忙作揖,满面堆笑说:“恭喜,恭喜.山人今晚一定登府叩贺,并为小少爷细批八字.”
  这位八品文官匆匆上马,追赶轿子而去.矮子走上州桥,一则从对面拥来一群灾民,二则他心中有事,他没有停下来眺望汴河景色,就沿着一边石栏板走过桥去.这桥东头有一座金龙四大王①庙.矮子刚过庙宇不远,看见两个后生正在争吵,一个是本地口音,一个是外乡口音.外乡人是个江湖卖艺的,肩上蹲着一只小猴子,腰里别着一条九节钢鞭,手里牵着一只小狗,提着一面小锣.争吵几句,本地后生突然抽出腰刀砍去,外乡后生抛掉小狗,用九节钢鞭抵挡.本地后生步步进逼,外乡人却只是招架,并不还击.本地后生越发无赖,挥刀乱砍不停.街上围了一大片人,但没人敢上前劝解.矮子从小饭铺中借一根铁烧火棍,不慌不忙,架开腰刀,又喝住了本地后生.但本地后生是个泼皮,怪他多管闲事,又欺他是个矮子,又是个瘸子,飞起一脚向他踢来.他把身子一闪,躲开这一脚,却随手抓住对方踢起的脚后跟向上一掂,向前一送,这泼皮后生仰面朝天,跌出五尺以外,引得围看的人们哄然大笑.泼皮从地上挣扎起来,又羞又恼,抢上一步,对矮子挥刀就砍,恨不得将矮子劈为两半.矮子将烧火棍随手一举,只听铿锵一声,火星飞迸,将腰刀挡开一旁.他并不趁势还击,却满不在乎地说:“这下不算,请再砍两下试试.”泼皮尽管震得虎口很疼,还是不肯罢休,重新举刀砍去.钢刀尚未落下,忽然一个挤进来的算卦先生喝道:
  ①金龙四大王——相传宋朝人谢绪于宋亡后投水而死,成为河神.明太祖造谣说,他同元兵在徐州以东吕梁湖打仗时,谢绪帮助他战胜敌人,遂封谢绪为金龙四大王.开封临近黄河,故明代对所谓金龙四大王较为迷信,至清代亦然.
  “住手!不得无礼!”等候泼皮迟疑着将刀收回,算卦先生又说:“这是宋献策先生,绰号宋矮子,三年前曾在汴梁卖卜,江湖上十分有名,你难道就不认得?他是好意劝架,你怎么这样无礼?”
  泼皮后生已经领教了这位瘸矮子的一点本领,听了算卦先生王半仙的介绍,虽然他不大知道宋献策的大名,却也明白此人有些来头,松了劲,把腰刀插入鞘中.但因他余怒未息,咕嘟着嘴,并不向宋献策施礼赔罪.宋献策似乎并不生气,对泼皮后生说:
  “这位玩猴子的后生为混口饭吃,离乡背井,来到汴梁,人地生疏.你有本领何必往外乡人身上使?欺负外乡人算不得什么本领.”他又对玩猴子的后生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你何必同他争吵?以后遇到本地泼皮后生休惹他们.宁可自己少说几句,忍受点气,吃个哑巴亏,不要打架斗殴.不管伤了人伤了自己,如何转回家乡?”
  玩猴子的后生十分感激,深深一揖,说声:“多谢先生!”牵着小狗转身离开.宋献策赶快把他叫住,问道:
  “你可是从陕西来的?”
  “不是.我是阌乡县人,同陕西搭界.”
  “啊,你走吧.听你的口音好像是陕西人.”
  玩猴子的后生又向宋献策打量一眼,望州桥而去.泼皮后生的怒气已息,自觉没有意思,对王半仙和宋献策一拱手,转身走了.王半仙向宋献策说道:
  “数日前听说兄台自江南回来,但不知下榻何处,无缘趋访,不期在此相遇!仁兄住在哪家客栈?此刻要往何处?”
  “如今弟没住客栈,在鹁鸽市一位友人家中下榻.刚才从臬台衙门看一位朋友回来,此刻要往相国寺找一个熟人.”
  “倘若无要事急着料理,请移驾光临寒舍一叙如何?”
  “弟确有俗事在身.今日天色已晚,改日再专诚奉访.”
  王半仙今日的生意不好,并不强留献策.献策将烧火棍还给饭铺,同王半仙拱手告别而去.
  一连三天,有一个陌生人每天都去鹁鸽市他的寓所找他,偏偏他为着牛金星的事奔走托人,总不在家.这个陌生人既不肯留下姓名,也不肯说出住址,只知道是一个魁梧汉子,年纪大约在二十五岁上下,带着陕西口音.起初他以为是陕西商人慕名来找他算命看相,并不在意.今日中午他回到寓所,却听朋友大嫂言讲:这个人上午又来了,说明是有人托他带给他一封重要书信,非当面不肯呈交.这个人还说出他新近从陕西来此,从今日起每天下午在相国寺打拳练武,卖跌打金创膏药,说不定三天后就要离开.献策简直如堕五里雾中,猜不透是怎么回事.遍想陕西方面,他没有一个好友;江湖上虽有几个熟人,不过是泛泛之交.什么人给他写的书信?而且是重要书信?为什么托一个江湖卖膏药的人带来,连姓名住址都不留下?如此神神鬼鬼,却是何故?午饭后,他去抚台衙门和臬台衙门一趟,如今趁着太阳未落,要去相国寺找一找这个江湖卖膏药的.州桥离相国寺不远.不要一顿饭时候,宋献策就来到相国寺了.
  说起相国寺,在我国可是大大有名.这地方原是战国时代魏国的公子无忌(即信陵君)的住宅.北齐时在此处建成一座大寺,称做建国寺.唐睿宗①时将废寺重建,为纪念他自己是以相王入继大统,改名相国寺,所以直到崇祯十五年大水淹毁之前,山门上还悬着睿宗御笔所书“大相国寺”匾额.寺门前有大石狮子一对,三丈多高的石塔两个;院内殿宇巍峨,神像庄严,院落甚多,僧众有二三百人.每日烧香的和游玩的多得如赶会一样,肩摩踵接,人声杂沓.院中有说书的、算卦的、相面的、玩杂耍的、打拳卖药的……百艺逞能,九流毕备.过了地藏王殿的后院中还有卖吃食等项僧人,专供过往官员、绅士及大商人在此经常摆酒接妓,歌舞追欢.所以这相国寺虽系有名禅林,却非清静佛地.
  ①唐睿宗——名李旦,中宗之弟,武后时封为相王;在位二年,禅位于其子隆基,即玄宗.
  宋献策一路想着心思走来,不觉到了山门外右首的石狮子前边,忽听有人叫道:“那不是宋先生么?”宋献策转过头去一看,喜出意外,慌忙前去施礼,说道:
  “啊,大公子,没想到在此地拜晤金颜,真是有幸!几天前,弟听说公子已回杞县,正拟将俗务稍作料理,即往杞县尊府叩谒,不想大公子也在开封!”
  这位公子拉着宋献策的手说:“弟上月拜家岳母汤太夫人之寿,来到汴梁住了半个多月.回去之后,因为红娘子的一件事情,于前天又来汴梁.”
  “可是那个跑马卖解,以绳技驰名江湖的红娘子么?她出了什么事?”
  公子笑一笑,说:“正是此人.事情很可笑,此处不便细谈.老兄,古人云一日不见如三秋,此言不虚.与兄上次握别,弹指三年,不胜云树之思①.常记与兄酒后耳热,夜雨秉烛,纵谈天下大事及古今成败之理,高议宏论,时开茅塞.虽说三载睽违,鱼雁鲜通,然兄之音容笑貌,时时如在左右.兄何时驾返大梁?”
  ①云树之思——见本书第一卷第621页注释.
  献策答道:“弟来此已有十天,上次与公子话别,原以为不久即可重瞻风采,不想弟萍踪漂流,行止靡定,竟然一别就是三载.公子说别后不胜云树之思,彼此一理.”
  公子说:“贱仆牵有两匹牲口在此,请兄现在就一同上马,光临敝寓.晚上略治菲酌,为兄接风,并作竟夕之谈,如何?”
  献策说:“弟此刻要到寺内找一江湖朋友,并已约定晚饭后去臬台衙门见一位朋友商谈一件急事,今日实不能到尊寓畅叙.明日上午请公子稍候,一定趋谒.公子仍在宋门大街下榻?”
  “还是那个地方.你我不用客气,明日弟在敝寓恭候,务望光临!”
  “一定趋谒,并有一事奉恳公子相助.”
  “何事?”
  宋献策见左右围了许多闲人看他同公子说话,还有成群的灾民围过来向公子求乞,不便将事说明,回答说:
  “谈起来话长,明日慢慢奉告吧.德齐二公子现在何处?”
  “舍弟一同在此.他也常常提到老兄,颇为思念.方才我们同来相国寺拜谒圆通长老,他因有事先走一步.”
  “弟半年前听说圆通长老在嵩山少林寺闭关①,何时来到这里?”
  ①闭关——有些较有地位的和尚为要静修佛法,独居一小院中,以三年为期,不与外界往来,叫做闭关.
  “圆通长老于上月闭关功满,因周王殿下召他来主持一个‘护国佑民、消灾弭乱、普救众生法会’,于前日来到开封.长老年高,一路风霜,身体略感不适,故今日尚未进宫去朝见周王.弟三年前曾许诺将家藏一部唐写本《法华经》赠他,特偕舍弟前来探候,并将《法华经》送上.老兄明日上午可一定光临敝寓,愈早愈好!”
  “一定,一定.”
  宋献策与公子拱手相别,望着公子同仆人上马,奔上寺桥①,才转身往山门走去.一位在东边石狮子与山门之间摆拆字摊的朋友站起来对他拱手问道:
  ①守桥——明代开封人对相国寺桥的简称.桥在相国寺山门外东边不远地方.
  “献策兄,同你说话的这位公子是谁?”
  献策回答说:“这是杞县李公子.”
  “有一位李公子名信表字伯言的可就是他?”
  “正是这位李公子.”
  “啊!久闻他的大名,果然英俊潇洒,谈吐爽快,虽系世家公子,却无半点纨裤习气,倒是一位极其热情的人,弟有一位穷亲戚是杞县人,常听他说李公子最喜欢周济穷人,救人之急.一身文武双全,就是淡于功名,也不喜欢与官府来往.”
  宋献策因见天色不早,只怕找不到那个卖膏药的,便不再说话,拱手一笑,匆匆进了山门.山门里边,甬路两旁有摆摊子算卦的、看相的、揣骨的、代写书信和庚帖的.这些江湖上人,有的是三年前就在此摆摊子,同宋献策认识,赶快站起来拱手招呼,让他坐下叙话.献策因为有事在身,对这些泛泛之交的江湖熟人都只笑着拱手还礼,随便寒暄一二句,并不留步,匆匆地登上二门石阶.
  二门五间,两边塑着巨大的四大天王坐像.有些游人正在看天王塑像.当献策从中间走过时,忽然听见一个游客一边看天王像一边对他身边的朋友说:
  “本朝二百八十年,举人投贼的这还是第一个,所以非定成死罪不可.其实,即凌迟处死亦不为过.”
  献策的心中一惊,打量这两个说话的人一高一矮,都是儒生打扮.他也装做停住脚看天王像,听他们继续谈话.那位高个子游客唔了一声,小声问:
  “会不会有人在省城替他说话,从宽定罪?”
  “他在省城中并没有有钱有势的至亲好友.一般泛泛之交,像这样举人投贼的谋逆重案,谁肯替他说话?况且卢氏白知县原是山东名士,抚、按两大人十分器重.他已询明口供,人证物证确凿,判成死罪,申详到省,抚、按两大人岂有驳回之理?我看,除非有回天转日手腕,方能救他一命.”
  高个子游客轻蔑地一笑说:“虽然此人尚有一点才学,但竟然到商洛山投了流贼,真是荒唐之至.看起来他是枉读诗书,甘心背叛君国,死有余辜!”
  这两个游客离开了二门,走往里院,下了甬路,向东一转,观看钟楼.献策跟在他们的背后走了几步,听他们已经转了话题,便离开他们,继续向里走去.想着这两个人都是豫西口音,必然对牛启东的案子知道较多,宋献策的心头上感到沉重.
  二门里边,游人众多,除有各种做小生意的、算命看相的、卖假药的、说书卖唱的之外,在甬路两边还有坐地要钱的瞎子、瘤子、打砖的、排刀的①.这些人在叫化子一行中属于坐气②一门,经常在此坐地求乞.凡属于叫街一门的各种叫化子都不许进入山门以内,违反者由他们乱棍打出,交给龙头(叫化子头儿)惩办.这寺院中的一切风物、人事和声音,宋献策久已看惯听惯,一概对他引不起什么兴趣,所以他低着头直往前走.到了丹墀下边,正要登上台阶,忽然听见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他:“献策往何处去?”献策蓦然抬头,看见丹墀左边,那座两丈多高的北宋重修相国寺碑的前边站着抚台幕中的清客相公尹宗浩和一个陌生的外地人.
  ①打砖、排刀——有一种职业叫化子名叫“打砖的”,光赤上身,手执半截砖打击胸、背,皮肉红肿,隐现紫血,打时运气作沉重哼声,打一阵停下来呼求施舍.另有一种叫做“排刀的”,手拿两把长刀,用刀的侧面交替平打胸脯,类似打砖.
  ②坐气——职业叫化子分“坐气”和“叫街”两大类.坐在固定的地方不动,乞求施舍,叫做“坐气”.
  献策赶快走过去,笑着拱手说:“巧遇,巧遇!正思登门拜候,不料在此相遇!”尹宗浩介绍说:“这位是抚台大人的一位乡亲,新来大梁,小弟今日陪他来相国寺看看,不期与老兄邂逅相遇!”献策赶快同客人互相施礼,寒暄几句,陪着他们一起向大殿走去.这大殿九明十一暗①,十分雄伟,纯用木料攒成,不用砖石,上盖金黄琉璃瓦,匾额是元朝不花丞相亲笔所书“圣容院”三个大字.当那个客人怀着惊奇和赞叹的心情细看大殿的建筑时,尹宗浩拉着宋献策退后一步,小声说:“前几日老兄所嘱之事,弟已问了一下.这案子因系举人投贼,情节十分严重.幸好是抚台大人的舅老爷知道此人是兄台的朋友,愿意替他在抚台大人面前说话.我想,只要这位舅老爷肯帮忙说话,事情就有转机.”
  ①九明十一暗——表面看是九间那么大,实际是十一间大.
  “舅老爷及抚台衙门各位老爷关照救护之恩,不惟敝友将结草衔环①以报,即愚弟亦感激不尽.如今困难的是,这位遭事的朋友出身寒门,在开封也没有至亲好友.弟新从江南回来,听到此事,激于朋友义气,替他奔走营救.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对各方如何酬谢,深感惭愧,奈何?”
  ①结草衔环——结草的典故是死后报恩的意思,出于《左传》.衔环的典故是报答救命之恩的意思,出于《后汉书·杨震传》注.两个典故常被连在一起使用.
  “老兄在江湖上名声素著,新从江南漫游归来,衙门中各位老爷都想请你细批八字或看一看相.处此乱世,吉凶变化无常,谁不想向高明如兄的人问问流年,以便趋吉避凶.所以在这件事上,虽然要多少花几个钱,却也不会花得太多,请兄放心.那位舅老爷的八字你批了没有?”
  “已经批好,拟于明日下午亲自送去.”
  “好,好.你明日下午先到敝处,我陪你一道见他.他近来官心很重,打算花几千两银子做一任知府或同知①.老兄可不要铁口无情,浇他冷水.”
  ①同知——这里指的是府同知,其职位等于副知府.
  献策点头,哈哈一笑.因为尹宗浩要陪着客人到大殿里边看,献策就同他们拱手告别,往后院去了.
  相国寺大殿的后边是高阁三间,为开封周王所建,上坐大慈悲菩萨.阁前边有一群人在看打拳,宋献策一听那打拳的是河北口音而不是陕西口音,便将头一摆,继续前行.转过地藏殿的背后,他看见那里仍像往年一样热闹,到处是摆地摊的、卖当的、说书的、玩杂耍的,还有两三处玩枪使棒和打拳卖药的.宋献策注意那些江湖卖药的,都不是陕西口音.到了最后一个地方,看见围观的人特别多,从人堆中不住地大声叫好.他挤进去一看,也是卖膏药的.一个魁梧后生正在舞剑,确实剑法精熟,与一班常见的江湖艺人不同.献策心中疑问:“难道就是他么?”等了一阵,这后生把一套剑法舞毕练毕,收剑入怀,在周围一片称赞声中连连拱手,说道:“见笑,见笑.”
  宋献策心中猛然一喜,暗暗说:“就是他!陕西口音!”
  陕西口音的后生也向献策打量一眼,又向全场说道:“各位君子,各位看客,小人初来汴梁,人地生疏,承蒙青眼看待,对小人半精不熟的武艺,谬加称赏,使小人愧不敢当.小人吃了二十多年白饭,身长六尺,纵然能练几套武艺,也值不得各位过奖.现在让我们小伙计练几套武艺请各位看看,练的好了各位笑笑,练的不好请各位包涵,不要见怪.”他转向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问道:“小伙计,今日来到中州地面,你敢不敢练几套武艺让各位君子看看?”
  小孩高声答道:“我敢练!”
  后生说道:“你好大的胆!这中州地面,四通八达,乃是藏龙卧虎之地,英雄荟萃之区,非同小地方可比.在场君子,经多见广,什么耍武艺的不曾见过?你这小娃儿不知天高地厚,敢在鲁班门前耍斧头,难道不怕各位看客笑你武艺不佳,一哄而散么?”
  小孩子向全场拱手施礼,说道:“各位看客!众位叔伯大爷!请恕我小孩家年幼无知,胆大献丑.有钱帮个钱场,没钱帮个人场.小人练的不好,请各位不要一哄而散;练的好了,请各位龙爪插到虎腰里,哗啦一把,哗啦一把……”
  后生问道:“这是干嘛呀?”
  小孩子回答说:“掏赏钱嘛,你连这也不知道?”
  后生:“嘿!小小孩家,只长前(钱)心,不长后心!”小伙计,今日咱们初来相国寺中献艺,一则同各位看客结个朋友,二则请各位看客指点,不要钱啦.”
  小孩子说:“不要钱,咱们吃西北风么?”
  后生:“拿我的裤子当去,反正不要钱啦.”
  观众哄笑.连宋献策也笑了.
  小孩子接说:“不要钱就不要钱.伙计们,敲锣打鼓!”
  背后的锣鼓响了.小孩绾绾袖子,伸伸胳膊,踢踢腿,在中间立定,开始来个懒扎衣出门架子,变下势霎步单鞭,正要继续往下练,后生忽然叫道:“小伙计,莫慌往下练,我先问你:古今拳家众多,各有其妙,你练的是哪家拳法?”
  小孩子:“我练的是俺家拳法.”
  “什么安家拳法?我倒不曾听说有什么安家拳法.”
  “我说是俺家拳法,不是安家拳法.”
  “怎么叫俺家拳法?”
  “俺爷爷教给俺老子,俺老子教给俺哥,俺哥教给俺,所以就叫做俺家拳法.”
  众人一阵哄笑.后生又问:
  “你家拳法有何妙处?”
  “不敢说,集古今众妙之长!”
  “好大口气!怎么说集古今众妙之长?”
  “古今拳家,宋太祖赵匡胤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名势虽有不齐,而实际大同小异.至本朝有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探马,八闪番,十二短,都很著名.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的腿,鹰爪王的拿,千跌张的跌,张伯敬的打,少林寺的棍,杨家的枪……”
  “算啦,算啦,你已经吹出边儿啦,还要吹哩!”
  “我怎么吹出边儿啦?”
  “这少林寺的棍,杨家的枪怎么也变成拳法了?”
  “嘿,我说溜了嘴啦.”
  观众又一次发出哄笑.后生说:“小伙计,时光不早,休说废话,你还是练一套拳法请各位高明君子指点吧.”
  “好,伙计们,重新敲锣打鼓!”
  小孩子重新活动手脚,站好姿势,由懒扎衣开始,势势相承,变化多端.观众们静悄悄的,看得呆了,只偶尔小声喝彩.宋献策因一腿微破,年轻时不能精练武艺,但是他见得多了,颇知其中道理.如今他一面注目观看,频频含笑点头,一面心中想道,这是集南北诸派之长,自创一套拳法,合雄健刚猛与绵密紧凑于一炉而冶之,既长于进攻,也足资防守,和戚继光的拳法有不少近似之处,看来这几个卖膏药的决非一般的江湖中人.但是他们到底有什么来头,他一时猜想不出,只增加了心中疑问.小孩练完拳法,面不改色,气不发喘,又取宝剑在手,准备练剑.后生走上前去拦住,说道:“小伙计,天色不早,这剑法不必练了.”随即他转向看客,作了一个罗圈揖,赔笑说道:“本来想叫我们这个小伙计再练几般武艺,请求各位高明指点,只因天色不早,只好明日再练.在下现有祖传跌打损伤金创神效膏药……”
  看客不等后生说完,争呼要小伙计继续耍一套剑法看看.后生无奈,只好同意.小孩的剑术又博得人人称好,使宋献策更加诧异.一套剑法练完虽然黄昏已临,不免有少数人离场而去,但大部分人仍不肯去,想知道陕西人卖的是什么别致膏药.后生重新拱手施礼,取出一把膏药说道:
  “在下今日初次与各位君子见面,拿出五十张膏药赠送,分文不要,一则传名,二则结缘.俗话说,‘萍水相逢,三生有幸’.拿这几十张膏药奉赠,聊表江湖敬意,正是千里敬鹅毛,礼轻人意重.有哪位君子要的?”
  小孩对后生说道:“慢着.我们虽是初来乍到,却也闻得这中州地方,不乏驰名膏药.比如这开封城内学署前有接骨庞家,安牙骨,上胯骨,跌打损伤,药到病除,他家也自制祖传膏药;彰德府①姚家狗皮膏药,也是远近驰名.你这膏药,有甚好处,怎敢奉送各位君子?”
  ①彰德府——府治即今安阳.
  后生:“我这膏药,与别家膏药不同.”
  小孩:“有何不同?”
  后生:“别家膏药,贴在背上,只听出律一声,从脊梁沟溜到屁股沟.我这膏药,贴在你的身上,如同鹰抓一般,这就是它的好处.”
  小孩:“你骂人呀!怎么用鹰抓兔子打比.”
  后生:“不说不笑,怎得热闹?好,说正经的.”他转向观众,接着说道:“敢告各位君子,我这膏药专治各种金创,确有奇效.有些刀砍箭伤,已经化脓,历久不愈,只要贴我这膏药,包他三日见轻,五日痊愈.倘若骨头折断,先将断骨接好,外贴膏药一张,也能早日使骨头长好,不致残废.倘有多年寒气腿,每逢阴雨,关节疼痛难忍,夜不成寐,常贴我的膏药,包他永远断根.北至榆林,南至汉中,西亚甘州、宁夏,提起西安府李家金创膏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日天色已晚,五十张散完为止.哪位君子想要?”
  许多手同时伸出,争要膏药.宋献策冷眼观察,心中暗想:从来没听说西安府有什么驰名的李家膏药,难道他们是李自成派出的人,来汴梁搭救牛启东的?
  霎时间,膏药散完,众人开始离去.宋献策故意走往旁处;等看客散尽,折转回来,与后生四目相对,各露微笑.献策单刀直入地问道:
  “连日去鹁鸽市找一位卖卜先生,可是你么?”
  后生笑道:“先生可是贵姓宋?”
  献策点头,并不问那封书信,却语意双关地问道:“请问你,找我可是为自己询问流年?还是亲朋有病或有官司纠缠,欲知吉凶,请求指迷?”
  后生向左近望一眼,回答说:“在下为朋友官司,欲求先生指迷.此地人多,愿借尊寓请教.”
  献策想了一下,说:“鄙人暂时借寓朋友家中,谈话亦有不便.你们住在何处?”
  “南门外吊桥南边路东,王家安商小客栈.”
  “啊,你们那里住客乱杂,且离此甚远,也很不便.这样吧,你叫伙计们先回客栈,你一人同我去一清静酒馆叙话如何?”
  “如此甚好.”
  一语方了,从前院大雄宝殿中传来一阵钟、磬、木鱼之声.献策不再说话,也不回头看,背着手出相国寺后门而去.后生在后边跟随,若即若离,并不言语. ?

陕西人十分好(六):

我家乡的秦腔戏作文
找一篇题目为我家乡的秦腔戏的作文.

我家乡的秦腔戏
我的家乡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所以文化遗产众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气势宏大、震撼人心的秦腔了.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流行于我国的西北陕西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梆梆子”.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和秦腔结缘很早,小时候家的附近经常会有一个秦腔戏班来演唱秦腔,所以我看过许多次秦腔演出.刚开始我并不喜爱秦腔,可爷爷时常会带我去听秦腔.我当时十分困惑:秦腔咿咿呀呀地,一句好半天拖拉着唱不完,一曲唱毕,我连大意都不知道.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梗着脖子吼,震耳欲聋地,听着就心烦意乱.为什么爷爷还那么喜欢?所以每次看戏时我都会跑来跑去或者东张西望.直到一次,戏班子的演员又吼了起来,竟然激动地将麦克风甩到了一边,但他的声音却一样响遏行云,高亢嘹亮.于是小小的我被震撼了.不只是为了那声音之大,而是我感受到了他周身因为对秦腔的热爱而迸发出的强烈火花.那时,对秦腔的不解与偏见荡然无存.我突然明白了秦腔是多么值得人们去热爱的东西!它是一个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剧种,凝聚了无数代陕西人的热血与活力!从那以后,我渐渐了解并接纳了秦腔.
这个奔放的戏剧,坚守着与秦川大地相协调的格调,坚守着与秦砖汉瓦相匹配的古老,坚守着与陕西人相一致的厚重.秦腔属于并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无论时日如何变迁,这种唱腔终不会泯灭!

陕西人十分好(七):

“感受家乡新变化,喜迎党的十八大” 作文

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红火,老百姓也越来越幸福,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改革。只有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淳化县寺前村,那里原来是十分荒凉的,没有大路、没有高楼、没有繁华的市场;有的只是简陋的土房、有的只是一条条凹凸不平的土路、有的只是贫穷的人们。而如今,党的政策好了,老百姓都吃得饱、穿得暖了,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这一切都是党的政策好!

家里有钱了,我们在繁华的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园区里有各种绿化,有装饰品,有六层的高楼,还有亭台小院。城里全是高楼大厦,要是放在农村,那就是稀世珍宝,但在城里,却是十分平常。这一切都是党的政策好!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家家出行都方便了,想去哪,就去哪,再也不用走得脚疼了。但是随着汽车的越来越多,逐渐堵车的机率越来越大。根据这个问题,党把原来的双车道改为四车道,再改六车道,最后改为八车道;还有单号日和双号日。从马车、农用车到小汽车;从堵车到畅通无阻、单双号日。这一切都是党的政策好啊!

有些人家里没有车,出门都得坐公交车。坐公交还要等,有时你还坐不上,就算坐上了,还要像“肉夹馍”一样被死死地夹在那,弄的人十分不舒服。2011年,我们西安也开通了地铁,现在人们出门都方便了,既不用成为“肉夹馍”,而且出门速度也快了。从凤城五路到钟楼只需十几分钟。就这样,地铁的开通一致得到大家的好评。这一切,难道不是党的政策好的作用吗?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宣布了一个政策——九年义务教育。这个政策让无数家庭看到了希望,使无数的家庭的孩子实现了上学的心愿,给人民带来了温暖。我相信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上,一定也会推出一些让人民温暖、幸福的好政策!

西安泾河工业区中心学校初一:王玮晨【陕西人十分好】

陕西人十分好(八):

回文诗的古称是

璇玑图
回文,也写作“回文”、“回纹”、“回环”.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前秦妇女苏若兰,武功(今陕西人)人,是秦州刺史窦滔的妻子.若兰知识广博,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耀,深得丈夫窦滔敬重.窦滔有个宠姬名叫赵阳台,若兰十分嫉妒,每每相见,总免不了一番嘲讽,窦滔常常为此遗憾,心中十分不快.一次,窦滔到襄阳做官,若兰不肯与他同往,他就带着赵阳台去赴任,渐渐和若兰断了音言.若兰十分悔恨,于是费尽心机,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缎,用文字织成回文诗,这便是有名的《璇玑图》.此图八百多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以读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一千多首,才情之妙,贯古超今.织者的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厌恶,跃然纸上.若兰派人把织好的锦图送到襄阳,窦滔读后十分惭愧,深感对不起爱妻若兰.于是幡然醒悟,当即打发赵阳台返回关中.并用隆重的礼仪,把苏若兰接到襄阳,自此以后,夫妻更加恩爱.

陕西人十分好(九):

‘北京人’与‘元谋人’有什么区别
至少要举出三点

元谋人
元谋人发现于1929年5月,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随元谋人出土的石器共七件,人工痕迹清楚.经考古学家断定,石器是元谋人打制而成的.在元谋人化石地层中还发现大量炭屑,后来还发现了两小块烧骨.考古学家研究,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遗迹.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10万年.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祖国25个省、市.事实证明,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元谋人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首先发现两枚牙齿,以后在同一地层又发现石器和炭屑,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元谋人的生存年代为170±10万年意思为一百七十万年左右,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发现的元谋人的两颗牙齿,一为左上内侧门齿,一为右上内侧门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个体,可能是一青年男性.根据学者们研究判断,元谋人牙齿的特征,近似于现代蒙古人种.
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它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1965年5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这里地处元谋盆地边缘,盆地内出露一套厚达695米的河湖相沉积.从下到上分为4段28层.元谋人牙发现于第4段第22层中.此后,又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元谋人的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断代,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170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一带,榛莽丛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爪蹄兽、最后枝角鹿等第3纪残存动物在这里出没.再晚一些,则有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它们大多数都是食草类野兽.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为了生存,元谋人使用的石器捕猎它们.元谋上那蚌村附近的早更新世地层中,元谋盆地内暴露的695米厚,共4段28层的河湖相沉积地层里,在第4段第22层,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化石.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被命名为 “元谋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俗称“元谋人”.(见彩图元谋人牙齿化石)
先后出土的石制品共7件,人工痕迹清楚.原料为脉石英,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们和人牙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层位大致相同,距离又不远,应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发现的炭屑多掺杂在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中,少量在砾石凸镜体里.炭屑大致分为3层,每层间距30~50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径可达15毫米,小的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达16粒之多.此外还发现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研究者认为,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这一发现,和在距今约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发现的烧骨,如确系人工用火证据,则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大大提前.
与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泥河湾剑齿虎、桑氏缟鬣狗、云南马、爪蹄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绝种动物几乎占100%,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占38.8%,这表明元谋人的生存时代不会晚于早更新世.有人根据动物化石及植物孢粉分析,认为当时的自然环境呈森林草原景观,气候比现在凉爽.关于元谋人的“绝对”年代问题,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用古地磁方法测定,为距今170±10万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古地磁分析和对比,认为是164万年.但也有人认为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在元谋县.`
现在,元谋的考古发掘又有新的重大突破.在这个县的蝴蝶梁子和豹子洞中发现了猿人牙齿160多颗.经测定,其中“东方人”的牙齿已埋藏了250万年,使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80万年!
中国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包括属于同一个体的左、右上内侧门齿各一枚.其形态特征与北京人的门齿相似,但也有一些差别.关于元谋人化石的地质时代和绝对年代,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属早更新世晚期,据古地磁测定的年代(见考古年代学),在距今170万年左右;另一种意见认为,在中更新世,因为古地磁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距今60万~50万年或更晚.1973年冬发掘元谋人地点时,还发现3件人工打制的刮削器,原料是石英岩.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
北京人指持有北京市正式户口的永久居民.也指远古时代开始生活在北京这块土地上的早期人类.
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英学名为Homo erectus pekinensis.中国的直立人化石.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生活在黄河流域.
这处遗址是1921年8月由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和美国、奥地利的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发现的,1927年起进行发掘.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而在此时期所发掘出来的头盖骨却在1941年时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团.现存唯一真标本是1966年从顶部堆积层发现的一个北京人头盖骨的模型.后来又发现了石制品、骨角制品. 当年参与挖掘的中方人员包括后来的院士贾兰坡先生,随着他的去世,一批当年挖掘的照片无人整理保管.
中国的直立人化石.通常称为北京猿人、中国猿人.出自北京市西南郊周口店附近的一处洞穴堆积中.这处堆积是1921年发现的,1927年起进行发掘.1929 年12 月,在这里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骨,此后又发现石制品、骨角制品和用火遗迹.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周口店发掘中止.50 年代后又出土若 干人类化石 .把前后的发现都计算在内,已经出土属于40多个个体的人类化石,10万多件石制品和骨角制品,近百种哺乳动物化石,上百种鸟类化石,以及用火留下的大量灰层.这些发现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材料最系统、最丰富的直立人遗址.北京人的发现意义重大,证明了直立人的存在,明确了人类发展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91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历程中已走过很长的路,但其外貌仍保留了不少原始性状.如头骨低平、眉嵴突出、面部短而吻部前伸;脑量平均仅1000多毫升,大约只及现代人的2/3;身材粗短,男性高约156厘米,女性约144厘米;腿短臂长 ,头部前倾 ,给人以似乎站立不稳的印象.实际上其四肢骨已与现代人接近,能够步履稳健地直立行走.北京人从居住地附近的河滩、山坡上挑选石英、燧石、砂岩石块 ,采取以石击石的方法打制出刮削器 、钻具 、尖状器、雕刻器和砍斫器等工具,用来满足肢解猎物、削制木矛、砍柴取暖、挖掘块根等种种需要.有些学者认为,当时已会制造骨角器.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烧焦的朴树籽在洞内成层地发现,美洲的印第安人至今还食用这种野果.鹿、羚羊,也许还有野猪、水牛等大动物,偶尔也会成为北京人的猎物,它们的骨头常常在洞内出现,上面往往有清楚的砍切痕迹.北京人会用火,成堆的灰烬说明当时已能很好地管理火.科学家根据出土的动物和植物化石,得知昔日周口店一带森林茂密、水草丰盛,气候一度比今日华北温暖.随着全球性的气候波动,这里在几十万年间也曾发生冷暖、干湿的频繁交替.北京人会用火则大大提高了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
北京人大约在60万年前来到周口店,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了近40万年.到约20万年前,北京人才离此而去.
北京人的颧骨较高.脑量平均仅1000多毫升.身材粗短,男性高约156厘米,女性约144厘米.腿短臂长 ,头部前倾.
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表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研究发现,北京人通常几十人结成一群.寿命很短,大多数人在14岁之前就夭亡了.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发现和意义
1918年,中国北洋政府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发现一处含动物化石的裂隙堆积.1921年,安特生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人在当地群众引导下,在龙骨山北坡又找到一处更大、更丰富的含化石地点,即后来闻名于世的北京人遗址——“周口店第 1地点”.1921和1923年,先后发掘出两颗人牙,并定为人属.由于这一发现,1927年在周口店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发掘,由瑞典古脊椎动物学家B.步林和中国地质学家李捷主持.当年又发现 1颗人的左下恒臼齿.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主任、加拿大籍解剖学家步达生,对先后发现的 3颗牙齿进行了研究,给这一从未见到过的古人类定了个拉丁语化的学名——Sinanthropus pekinensis(曾译“北京中国猿人”,原意应为“北京中国人”).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1870~1946)则给了它一个俗名:“北京人”(Peking man).现在已把他的“属”、“种”和爪哇人合并,另建立了一个“亚种”,改称为“北京直立人”(Homo erectus pekinensis).
1929年,在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独自主持下,于12月2日下午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消息的公布,震动了世界学术界.在此之前,虽然德国的尼安德特人、爪哇的“直立人”(见爪哇人)和德国的海德堡人的遗骨已经问世,但这些发现由于保守思想的束缚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即使在持进化论的学者当中,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和这些发现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随后又发现了石器和用火遗迹,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7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被迫中断.当时已发现的北京人头盖骨共有5个,此外还有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肱骨、锁骨、月骨等以及牙齿147颗.这些珍贵的标本,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全部在几个美国人手里弄得下落不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口店的发掘得到恢复.多次发掘,又发现北京人的牙齿5颗,下颌骨一具;1966年还从靠顶部的堆积中发现一个残破的头盖骨.此外,又从1937年前发现的碎骨中认出一段上臂骨和一段胫骨.如果把前后的发现都计算在内,总共得到了属于40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同时,发现了不下10万件石制品,以及丰富的骨器、角器和用火遗迹.北京人遗址的材料,在全世界发现的同一阶段人类遗址的材料中,是最丰富也是最系统的,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及其文化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地层堆积和年代 北京人遗址的堆积物厚40米以上.上部的34米为含化石的堆积,依岩性变化自上而下可分为13层,主要由洞内崩坍的石灰岩碎块和流水带入洞内的粘土、粉砂等残积物构成.在堆积物中还有北京人用火留下的灰烬.较大的灰烬层有4个,第4层的灰烬最厚处超过6米.从第13层以上发现动物化石,这一层还出土了几件石器,表明已有早期人类活动.
根据动物化石的性质,第11~13层的时代与遗址以南约 1.5公里的周口店第13地点相当.后者亦为洞穴堆积,发现有石制品、灰烬、烧骨和哺乳动物化石,是周口店一带最早的遗存.和北京人遗址第1~3层时代大体相当的,有周口店第15、第4和第3等地点.其中周口店第15地点出土的材料最丰富,有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制品,还有灰烬和烧骨.另外两个地点遗物不多,但在第4地点曾发现一颗人牙,从而成为周口店地区除北京人遗址、山顶洞遗址以外又一个出土人类化石的地点.这3个地点的时代,有的研究者根据存在赤鹿等时代较晚的化石的事实,认为可能已经到了晚更新世的初期
对于北京人遗址时代问题的研究有一个发展过程.当初,安特生和师丹斯基认为是上新世.到了20年代末,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1881~1955)和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等,以动物群的性质为主要依据,判明这个遗址属于比泥河湾期晚而比黄土期早的中更新世.60年代蓝田人遗址发现后,有人提出将华北中更新世划分为早、晚两期的主张,早期以含公王岭动物群的蓝田人遗址为代表,晚期以含周口店动物群的北京人遗址为代表(见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1976年后,采用铀系法、裂变径迹法、古地磁法等多种方法,测定了北京人遗址的年代,得知第13层以上为距今70万至20万年左右,第14层以下早于距今70万年.
体质特征
北京人头骨的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稍上处,向上逐渐变窄,剖面呈抛物线形.这与现代人头骨的最宽处上移到脑颅的中部不同,和尼安德特人相比也低一些.北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虽已比猿类增高,但低于现代人,比尼安德特人也稍低.北京人的脑量为1059毫升,介于猿和现代人之间.他们的头盖骨比现代人约厚一倍.眉嵴粗壮,向前突出,左右互相连接.颅顶正中有明显的矢状嵴,头骨后部有发达的枕骨圆枕.北京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没有下颏.有扁而宽的鼻骨和颧骨,颧骨面朝前,这表明他们有宽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下颌骨的内面靠前部有明显的下颌圆枕.他们的牙齿,无论齿冠或齿根都比猿类弱小,齿冠的纹理也简单,但比现代人粗大、复杂得多.另外,犬齿和上内侧门齿的舌面,有由底结节伸向切缘的指状突;上内侧和外侧门齿的舌面为明显的铲形.北京人的头部保存的原始性质和爪哇人相似,因而它们同属于直立人发展阶段.北京人的门齿呈铲形,有宽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下颌骨内面靠前部有下颌圆枕等,又表明他们具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
北京人的下肢骨髓腔较小,管壁较厚(股骨的髓腔只占骨干最小直径的三分之一,现代人则占二分之一;胫骨的髓腔更小),但在尺寸、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方面都已和现代人相似,这证明他们已经善于直立行走.北京人的上肢骨除了髓腔较小管壁较厚外,和现代人的接近程度更甚于下肢骨,说明他们的上肢已能进行与现代人十分相似的活动.北京人的身高,从发现的一条比较完整的股骨长度推算,约为1.56~1.57米.
北京人的文化 北京人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角器和用火遗迹.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较少,且多为小型.原料有来自洞外河滩的脉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等砾石,也有从两公里以外的花岗岩山坡上找来的水晶.北京人用砾石当锤子,根据石料的不同,分别采用直接打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打制石片.其中,用砸击法产生的两极石核和两极石片,在全部石制品中占有很大比重,并构成北京人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第二步加工多用石锤直接打击,以一面打制为主,并且绝大多数由破裂面向背面加工.
北京人的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锤和石砧等多种类型.他们挑选扁圆的砂岩或石英砾石,从一面或两面打出刃口,制成砍斫器.这类石器的尺寸较大.“刮削器”系用大小不同的石片加工而成,有盘状、直刃、凸刃、凹刃、多边刃等形状,是石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尖状器”和“雕刻器”数量不多,但制作比较精致,尺寸小,有的只有一节手指那么大小,制作程序和打制方法比较固定,反映出一定的技术水平.(见彩图“北京人”的尖状器)在世界上已知的同时期的遗址中,还从没有听说过精致程度堪与相匹的同类石器.石锤和石砧是他们制作石器的工具.从石锤上留下的敲击痕迹可以看出,北京人善于用右手操作.此外,在一些未经第二步加工的石片上,往往也发现使用过的痕迹
北京人的石器
以细小石器为主要成分的北京人石器,是华北旧石器时代两大文化传统之一,即“周口店第1地点(北京人遗址) -峙峪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传统不但在华北,而且自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后在西南、东北等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见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北京人的洞穴堆积中,有许多破碎的兽骨.有的研究者认为,其中某些是北京人制作和使用过的骨器.例如,截断的鹿角根既粗壮又坚实,可以当锤子使用,截断的鹿角尖可以作挖掘工具.从这些鹿角上可以看出,北京人已掌握了在要截断的地方先用火烧,使之容易截断的方法,又例如,许多鹿头骨只保留着象水瓢似的头盖,上边有清楚的打击痕迹,多数经过反复加工,保留部分的形状也相当一致,可以看作是舀水的器皿.有的肢骨顺长轴劈开,把一头打击成尖形或刀形;有的骨片在边缘有多次打击痕迹,也可作工具使用.不过,有些学者对北京人是否制作和使用骨器持相反意见.
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烬层中,发现许多被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籽,还有一块紫荆木炭.灰烬有的成堆,说明他们已能很好地管理火.虽然目前还无法证明北京人已能人工取火,但他们显然学会了保存火种的方法.
自然环境 北京人住地的北面是重叠的高山,西面和西南为低缓的群山所环绕,东南方是广大的平原,在龙骨山的东边有一条河流.北京人在这里居住的时期,气候和自然环境屡经变化.早期偏冷,可能还处于明德-里斯间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动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动物化石中占优势.中、晚期较温暖,喜暖的动物如竹鼠、硕猕猴、德氏水牛、无颈鬃豪猪等占优势.由于发掘出安氏鸵鸟和巨副驼等动物化石,证实这里有过干旱的时期,出现过草原甚至沙漠.而水獭、居氏巨河狸、河狸等喜水栖动物的发现,又表明这里也曾出现过大面积的水域.
生活 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在灰烬中发现的敲破的烧骨,表明他们已经知道熟食.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北京人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着艰难的生存头争.季节变化、自然灾害、猛兽侵袭、疾病困扰,无一不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威胁.从化石测知的数十个北京人个体的年龄告诉我们,他们的死亡率极高,这也可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当恶劣.
北京人生活时期的部分动物
当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附近的时候,那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当时的地形,北边是高高的群山,连接着北京的西山,西边和西南是婉蜒起伏的山丘.山上山下长满了各种树木和丰茂的野草.凶猛的剑齿虎和狼、熊等野兽,聚生于森林中,出没于山野间,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当时剑齿虎的形态和大小同现代的虎近似,上犬齿扁平,有的前后有锯齿,利如短剑.剑齿虎捕捉食物时,口张得很大,非常凶猛.北京人因为常常同猛兽搏斗,而丧失生命.他们成群地出去打猎,主要是猎取肿骨鹿、梅花鹿、野羊和野马等.
不是中国人的祖先?
按照现在学术界最广泛承认的说法,现代东亚人是大约五万年前从非洲到达东亚的人类的后代.而研究发现,北京猿人和今天的中国人也没有关系.
这一点远未定论.
国际学术界对于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问题争论不多,但近几年对于现代人起源问题却有较激烈的争论.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为典型的不少学者以基因检测得出的数据为依据,认为大约2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的现代人,其后代在大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迁徙并取代了欧洲、亚洲的古人类.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类遗传学中心的科学家金力与中国一些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后也撰文指出,目前的基因证据并不支持中国的智人(亚洲黄种人)有独立起源的说法,相反他们认为,4万年到6万年前源于非洲的现代人到达中国南部,并逐渐取代了亚洲大地上的古人.
然而基因研究的可靠性存在争议,科学家们通常只关注占线粒体DNA序列7%的“控制区”,其他区域的变异情况被忽略了.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研究员表示,与基因证明相比化石证据更重要,因为它们更直接.许多人之所以接受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说法,是因为人们在那里发现了400多万年前以及150万年到30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化石.他认为化石证据表明,中国的现代人类起源于本土的早期智人.50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家先后在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安徽和县等地发现了60多处古人类化石地点以及千余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量化石和考古证据证明,从以北京猿人为代表的直立人到现代中国人,中间没有间断,是河网状不断推进附带少量杂交而来的.
法国古生物学家伊夫·科庞也认为,现阶段化石比基因证据更能说明问题.他认为亚洲的现代人与亚洲的古人类之间确实存在连续演化关系,在中国看到的各时期亚洲人化石有一系列共同特征.“很难相信我们现代人都是起源于非洲的”.
基因检测推断人类起源只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问题,这只是一种间接证据,仍属于推测.科学家检测同属非洲种的欧洲尼安德特人化石,古碱基对只有380左右,而人体的碱基对共有约30亿个.以检测少量的遗传物质来推测整个人类的起源,其可靠程度可想而知.
非洲说之所以流传广泛,主要是媒体断章取义大力宣传的结果,从事基因推测工作的科学家对其工作的可靠程度和制约因素是有所交代的,但媒体宣传时往往对这一部份避而不谈以达到其吸引视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