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毕业论文 > 成本管理 > 一亩水面养出18万斤鱼

一亩水面养出18万斤鱼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下面是www.01hn.com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一亩水面养出18万斤鱼,供大家参考!

  一亩水面养出18万斤鱼

  一亩水面养出18万斤鱼1

  广东深圳一位养殖户1亩鱼塘出了总计7439斤鱼草鱼和鳙鱼、广西一位小伙子草养草鱼1亩赚12万元、江苏一位养殖户1亩养金草鱼出了5087斤、以上都是农业报纸报道过的、但是我想说正常的养殖的、我可以举数字和公式告诉你:1年鱼体重在1斤到1.2斤那么一般密度700尾:1.2斤*700尾*1年=840斤、2年鱼到4斤:4*700=2800斤 、3年鱼7斤、700*7=4900斤、不要光看产出数量里面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你得出利润、以广东价格:3年养殖时间4900斤*4.2=1.8万元出去成本纯利润7000~9000左右。

  一亩水面养出18万斤鱼2

  这是一种什么鱼?

  一亩普通的养鱼塘,亩产不过两三千斤鱼,然而广东东莞的一家养殖场,亩产却能高达18万斤,而且还是完全用于出口生食的刺身鱼。那在他们的鱼场里,到底都蕴藏着哪些养殖上的科技秘密呢?

  13平方米的水池,就能放养三四千尾,一亩的产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8万斤!他们有着怎样的高产又环保的养鱼妙招?

  一 刺身及其附带物品。

  1.刺身的材料和形状。刺身最常用的材料是鱼,多数是海鱼。常见的是金枪鱼、鲑鱼(三文鱼)、鲷鱼、比目鱼、鲣鱼、多春鱼、鱼参鱼、鱼师鱼、鲈鱼、鲻鱼,等等;也有鲤鱼、鲫鱼等淡水鱼。在古代,鲤鱼则是刺身的上品。但刺身并不限于使用鱼,所用材料的范围很广,有螺蛤类(包括螺肉、牡蛎肉和鲜贝),有虾(一种红色的甜虾)和蟹,有海参和海胆,还有鸡肉(sasami,鸡胸脯嫩肉),甚至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但又很贵重的鹿肉和马肉。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呢?不,居然还有我们俗称“魔芋”的植物“蒟蒻(jǔ ruò)”。至于早期,据说还有蔬菜,也可以作为刺身的材料。 再深入一步,即使是鱼的刺身,除了用一般鱼类所制成的生鱼片之外,还有用一些特别的鱼制成的刺身,例如章鱼、鱿鱼、墨鱼、鲸鱼也是常见的材料。鲸鱼可以片成较厚的鱼片,但章鱼、鱿鱼和墨鱼却不能片成鱼片[而是利用这些鱼自身的体形切成不算太薄的鱼块,当然也可以算成鱼片。除了鱼片,还有整鱼,一些长不大的微型鱼,如果生吃、活吃的话,也就是一种美味的刺身。鱼肉之外,还有生鱼子,也可以成为刺身。至于香港人食用的生鱼翅,在日本人看来也是一种刺身,必须用刺身去翻译指称。 刺身的形状不外乎片、块、条,一般要根据材料而定。鱼肉细腻的可切成薄片,也比较高级。一些大鱼,肉质较粗的就切成较厚的片(几乎可称为“块”了)或小长条。这些鱼的皮一般都去掉,但是也个别鱼的特殊做法是保留鱼皮的,例如在鲷鱼上浇热水的一种刺身(名叫“鹿の子作り”,其做法叫“烧霜作り”)。至于章鱼之类只能根据各部位体形切成各不相同的块了。还有的刺身,如牡蛎、螺肉、海胆、寸把长的小鱼儿、鱼子之类,则就无须劳动快刀,可以整个儿地食用。

  从上所述,我们翻译成“生鱼片”就其通常情况来说是可以的,生鱼和薄片状毕竟是最常见的形式。这样的翻译“虽不中亦不远矣”。 2. 刺身的数量、佐料和盛器。除了食物本身外,刺身的特点还可以从数量、佐料、器皿三方面去观察。 刺身的量不会太大,仅仅是一次用餐里的一小部分,最初的原因是刺身比较贵,以后就成为一种规矩,以此显示其身份。 刺身的佐料大致有这样几种:酱油,山葵泥(浅绿色,类似芥末,日语称为wasabi),醋,姜末,萝卜泥,酒(一种“煎酒”)。在食用动物性刺身时,前二者几乎是必备的,后数者则视乎地区不同以及各人爱好和食肆特色增减。酒和醋在古代则几乎是必需的。有的地方在食用鲣鱼(katsuo)时使用一种调入芥末/芥子泥的酱油。在食用鲤鱼、鲫鱼、鲇鱼(ayu)时放入芥子泥、醋和日本黄酱(miso,汉字“味噌”),甚至还有辣椒末。 盛刺身的器皿必须用浅盘,现在一般是陶瓷浅盘,形状则五花八门。根据器皿质地形制的不同以及片切、摆放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命名。 国内目前较常见的刺身种类有:红魽、鲑鱼、鲔鱼、鲷鱼(加纳鱼)、旗鱼、龙虾、芦虾等等。 刺身并不一定都是完全的生食,有些刺身料理也会稍微的经过加热处理,例如: (一)炭火烘烤: 鲔鱼腹肉经由炭火略为烘烤,将鱼腹油酯经过烘烤而让其散发出香味,再浸入冰中切片而成。 (二)热水浸烫: 生鲜鱼肉以热水略烫过后,浸入冰水中,让其急速冷却,取出切片,即会呈现表面熟但内部生的刺身,口感与味觉上会有另一种风味。 刺身料理通常出现在套餐中或是桌菜,同时也可以作为下酒菜、配菜或是单点的菜色。

  一亩水面养出18万斤鱼3

  池塘的主人是45岁的赵志刚,当地人称“鱼王”。他现在每天都与鱼为伍,是一位有文化有经济头脑的现代农民。1998年,他靠租村里的池塘养鱼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并获得“国家星火科技带头人”称号。随后,赵志刚在外闯荡多年,做起了建筑业,企业越做越大,迅速积累起大笔财富。

  2016年7月,他在老家兴隆乡渔池村成立通江县双创农业专业合作社,建成巴中第一家现代渔业示范基地,打造现代养鱼基地。

  “别人养鱼都是常规池塘,亩产1000斤左右,我采用新技术养鱼,低碳高效,亩产可达10000斤左右。”赵志刚介绍道,发展现代产业,要依靠科技,不走寻常路。他计划未来3年内,将在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覆盖13个自然村及南教城森林公园的AAAA级风景区,在景区内建设万步梯,供村民休闲健身。

  “看到没,别人的鱼冬天里根本就不会跳。我这里的鱼,即便再冷,也蹦得欢。”

  赵志刚说,要想老乡快点过上好日子,还是养殖见效快。他依托养鱼基地,通过“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方式、以 “农民土地入股分红和带资入股入社分红”的形式,把渔池村29户97人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公司,通过股份合作,让贫困户参与公司分红。

  “这些贫困户今年肯定能脱贫。”谈起该村的脱贫计划时,他信心满满,底气便来自身边这片池塘。

  据他介绍,这个现代渔业示范基地规划总面积280亩,总投资2500万元,目前投入使用的是一期工程,占地35亩。

  “鱼养这么密,能成活吗?”笔者看到,赵志刚池塘里的鱼十分密集,一尾尾大鲢鱼挤在一起。他哈哈一笑,指着池塘说,这可不是普通的池塘,它的全称是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基地”,具有低碳、高效、循环(流水)、流水养鱼的特点,养鱼产量是普通池塘的10倍。

  据了解,该基地先引进上游三溪口纯净的山泉水进入池塘,再在封闭的池塘里建起一套流水养殖系统,通过全智能系统控制方案和机械的推动,清除养殖固体排泄物,保证养殖水质良好,实现渔业生产高密度养殖。“普通鱼池,亩产大概在1000斤左右,我们的池塘,亩产最多能有10000斤。”赵志刚介绍,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与传统的养鱼模式相比,适宜多品种、多规格养殖,方便鱼病防治,便于捕捞,做到均衡上市,加速资金周转。同时,在亩产至少提高200%的基础上,生产成本还将降低35%。

  目前,该基地主要养殖的品种有南方大口鲢、美国加州鲈鱼、武昌鱼、裸鲤,还有地理标志性品种青鳙,预计年产量100万斤,产值1500万元。“一人有钱不是富,要让全村百姓腰包鼓。”下一步,赵志刚打算加快二期项目建设,带动乡亲们向小康社会快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