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 > 政务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务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五篇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彰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政党能走多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政务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 政务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地区之一,南京于2016年12月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南京市审计局对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发改委、政务办、编办等12个部门。从审计调查结果来看,南京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显著,“不见面审批”为老百姓办事提供了便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助推改善营商环境,有力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南京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以“放管服”为核心,以权力清单为基础,以数据共享和流程优化为重点,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支撑,采取线上办事为主、线下办事为补充的新模式,“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有力促进了南京市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和营商环境的改善。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显示,南京营商环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列第11位,比上年提升两位。

一是推进落实“一张网”建设成效显著。在省内率先上线市级政务服务旗舰店,完成政务综合管理平台的升级改造,形成覆盖市区两级的“一站式”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按照“三级四同”(省市区三级,名称、编码、类型、依据相同)的要求,市区共梳理完成权力清单6.6万个,实现权力事项标准化和内容在“一张网”公开;2017年9月底完成江苏省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的目标要求,实现审批结果快递送达。2017年,政务窗口办件平均用时4.1天,非常满意率高达96.5%。2018年企业网上登记达98%。

二是“不见面审批”效能提升明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通过外网申请、内网审核、内外网数据交换并反馈审批结果,实现全程不见面登记,新开办企业更加便利;2017年6月,不动产登记平台上线,提供“一次排队、一窗受理、一键缴费、免费快递”一条龙服务;出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限期完成实施方案》,优化压缩施工许可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扩大企业注册登记手机客户端受理范围,降低准入门槛,激活市场活力。2017年新注册成立各类企业8.3万户;2018年上半年新设立市场主体10.5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设立市场主体854户。

三是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实现初步汇聚和应用。编制《南京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筹划市政务大数据中心拟建设项目和数据资源需求,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建成数据共享平台,已实现23个部门32个子系统接入;积极利用共享数据为各部门提供服务,如每月向人社部门提供低收入人口数据比对结果,全年共比对数据达2万余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责交叉、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目前,南京市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的有政府办公厅、政务办、市发改委、编办、信息中心等多个部门,传统的条块管理模式导致多头管理、工作交叉、权责不清的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建立了一定的统筹机制,但多头管理、工作交叉、权责不清现象仍然存在,尚未真正做到统筹全市大数据的规划、管理、开发和利用。相比而言,上海、杭州、广州、贵阳、沈阳等城市相继设立专门的大数据管理局,对全市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其中杭州市数据资源局、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均为正局级政府组成单位。

(二)数据共享不充分、开发利用不足。在数据共享上,目前南京部分市级自建业务系统已与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对接,但国家和省建的业务系统及其他市建业务系统未纳入共享平台,降低了审批效率;共享平台的数据信息不完整,如电子证照缺少结婚登记信息等,不能满足政务服务的需要。在数据开发利用上,虽然建立了政府数据开发平台,但是开放的数据十分有限,且实际可利用的不多。另外,南京于2014年启用数据交换平台,目前共有26家单位通过该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但各单位对数据资源的整合、挖掘、利用程度不够,未能真正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相比而言,深圳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开放了35个部门、10个区级政府涉及民生服务、教育科技等14大类的1243个数据目录,开放数据总量1.09亿条,开放数据接口988个,累计被调用150多万次。

(三)政务服务事项库不完善、“全程网办”发展不平衡。截至审计期间,南京市88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中,尚有426项无法在线办理,占总数4.84%;478项没有事项编码,占5.43%;48项的编码、名称、设定依据不一致;还有202项不在江苏省政务服务事项库中,无法在“一张网”上公开展示和在线受理。市本级和各区之间“全程网上办理”发展不平衡。从政务中心集中办理情况看,截至2018年9月26日,开展较好的秦淮区、南京经济开发区全程网办比重分别达96.15%、95.90%,而市本级、玄武区全程网办比重分别为75.87%、75.10%,有待提高。

(四)政务信息系统应用整合不到位。一方面,一些部门的业务系统没有覆盖到各区,影响网上办理效率。如某区环保局因市环保局业务系统尚未覆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仍要通过纸质件流转办理。另一方面,系统应用存在梗阻。一些部门对审批事项全程信息化应用不积极,仍在采取传统录入方式推送数据,审批档案以纸质为主,缺少电子留痕,网上政务大厅设置也不科学,用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五)政务服务效能与群众期望还存在差距、网上政务大厅设置不够便捷。审计人员在政务大厅向办事个人、企业发放12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65%的受访者对“不见面审批”改革成效比较满意,但还是习惯到政务中心柜台办理;有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未听说过“不见面审批”,在政务大厅办事往往要跑两次或两次以上,主要是因为审批部门多、环节多,报送材料复杂,事先没有查询到办事流程、所需材料或查询到的信息不准确等。

三、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机构设置,建立市级层面的大数据管理局。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归并市政府办公厅、市经信委、市信息中心等部门相关职能,在市级层面成立统一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政务服务数据的归集、共享、应用,以及政务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支撑、运维管理等纳入其职能,解决好多头管理的现象,推动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制度规定,以制度保障“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推动打破“数据孤岛”和部门壁垒,促进数据的集聚、共享与应用,让数据创造价值,实现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赢”。

(二)搭建政策服务平台,有效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南京出台了《南京优化营商环境100条》,而打通“难点、痛点、堵点”的关键在于责任的落实、政策落地。审计走访发现,中小微企业对政府的相关政策并不十分了解,政策未发挥最佳效应。建议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载体,建立“互联网+创客”政策服务综合平台,政府部门及时在平台上发布、解读最新政策,与企业互动交流,帮助答疑解惑,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企业的感受度、获得感,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创新创业。

(三)建立合理考评机制,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针对难点、堵点问题细化任务分工,落实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加强工作统筹;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绩效考核,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研究分析企业、群众的意见建议,细化考核指标,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问责追责;引入第三方评估,让市场主体评价服务绩效,倒逼政府自身改革。

(四)加大数据开放力度,提升数据共享和运用水平。政务数据的共享不仅能有效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更能避免政务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与闲置、浪费,还能有效的增强政府行政的公开化、透明化。在保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加大政务数据开放力度,面向社会逐步开放交通、商事服务、社会信用、社保、健康医疗、教育等各领域的政府数据,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全过程信息服务。

(五)优化审批流程,深入推进完善“一张网”建设。坚持用户思维,紧扣用户需求,推动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优化并联审批流程,实现并联审批事项协同办理、全过程留痕。细化不见面审批标准,梳理规范审批事项清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不见面审批改革的认知度。在市级层面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快推进部门业务系统向区级延伸覆盖。(执笔:王国清陈氩宇)

第二篇: 政务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案由

近年来,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不断推进,各级各部门构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网上服务事项不全、各级各部门自建开发的审批服务系统未全面整合、信息共享程度低、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事便捷度不高、政务服务效能低等问题。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之间需要自上而下加强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整合,突破数据壁垒,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实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成果。

二、案据

2016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仍然不便等问题,对全国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予以明确,要求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原则,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推行公开透明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一是政务服务系统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贵州政务服务网为例。全省统一开发建设使用的贵州政务服务网虽多次升级改造,但仍不能满足所有进驻部门办事需求。群众办事仅限于在信息公开、预约、表单下载、进度查询、结果公示等层面,在使用部门的数据储存、统计分析、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安全保密及共享等方面还不能提供完整支撑。二是各级各部门开发使用不同的业务软件,接口不统一,造成信息多次重复录入,再加上可供共享的基础数据量小、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熟悉度不高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移动化不足等原因,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意识不强、应用能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三是存在“信息孤岛”。由于缺乏高效的数据统筹和高效的数据分析手段,未形成信息全面、集中的数据库,各级各部门间数据“保密”太多,数据壁垒依然没有打破,进一步造成数据隔阂,制约了信息共享。四是系统开发时数据采集不够,导致开发的系统不能同时满足各级各部门审批、数据储存、调用、共享需求,对政务服务有用的存量数据少。

三、建议

(一)持续将“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向深入。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各级政务服务机构上下联动、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通过梳理进驻公共服务事项、拓展服务范围,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全覆盖,努力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五全服务”,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整合资源,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加快推进区域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外网)进行对接,借鉴各类已成熟电子平台优点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支持政务服务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协同共享,推进各类政务网、政务终端向政务服务网移动端整合,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效能。

(三)加快推进各级各部门资料电子化、数据化。制定完善政务服务信息入库、共享的相关标准体系,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采集、分类、发布、公开和共用标准,实现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互认共享。

第三篇: 政务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案由

近年来,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不断推进,各级各部门构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网上服务事项不全、各级各部门自建开发的审批服务系统未全面整合、信息共享程度低、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事便捷度不高、政务服务效能低等问题。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之间需要自上而下加强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整合,突破数据壁垒,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实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成果。

二、案据

2016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仍然不便等问题,对全国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予以明确,要求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原则,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推行公开透明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一是政务服务系统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贵州政务服务网为例。全省统一开发建设使用的贵州政务服务网虽多次升级改造,但仍不能满足所有进驻部门办事需求。群众办事仅限于在信息公开、预约、表单下载、进度查询、结果公示等层面,在使用部门的数据储存、统计分析、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安全保密及共享等方面还不能提供完整支撑。二是各级各部门开发使用不同的业务软件,接口不统一,造成信息多次重复录入,再加上可供共享的基础数据量小、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熟悉度不高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移动化不足等原因,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意识不强、应用能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三是存在“信息孤岛”。由于缺乏高效的数据统筹和高效的数据分析手段,未形成信息全面、集中的数据库,各级各部门间数据“保密”太多,数据壁垒依然没有打破,进一步造成数据隔阂,制约了信息共享。四是系统开发时数据采集不够,导致开发的系统不能同时满足各级各部门审批、数据储存、调用、共享需求,对政务服务有用的存量数据少。

三、建议

(一)持续将“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向深入。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各级政务服务机构上下联动、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通过梳理进驻公共服务事项、拓展服务范围,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全覆盖,努力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五全服务”,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整合资源,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加快推进区域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外网)进行对接,借鉴各类已成熟电子平台优点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支持政务服务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协同共享,推进各类政务网、政务终端向政务服务网移动端整合,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效能。

(三)加快推进各级各部门资料电子化、数据化。制定完善政务服务信息入库、共享的相关标准体系,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采集、分类、发布、公开和共用标准,实现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互认共享。

第四篇: 政务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区围绕政务服务中群众的“堵点”和“痛点”,从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行“一口式”集成服务,加快攻克重点领域审批改革难题,创新服务及监管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群众对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而影响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的主要有,一是政务服务工作标准化有待进一步在梳理法规政策基础上细化操作方案,杜绝前台不同受理窗口不同标准的情况。同时,部分职能部门的后台审批标准不统一,且未能及时向前台告知到位,导致部分审批事项的审件流程相对繁冗。二是部门沟通联动范围和深度不够,业务系统没有对接,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卡住很多事项进一步简化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的咽喉,无论准入还是监管都没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很多部门使用的系统数量多、功能有交叉,有些部门正在使用的系统有十几个,重复录入工作多,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网上办事用户端体验感不好,虽然我区绝大部分事项已实现“一网通办”,但群众选择网上办事的少,一方面是因为网上申请人与审批人员不能实时沟通,提交材料的审核通过率低。另一方面是因为提交申请时需要扫描上传大量的材料,且在网上审批通过后仍需到窗口提交一次书面材料。

主要对策建议,一是根据同一种事项不同情形制作子事项办事指南,将所有情形的子事项办事指南公示并录入全区统一的业务受理系统。进一步规范细化事项收件材料清单、分类制作办事流程,做到群众办事“照单抓药”,窗口人员“傻瓜式收件”。二是力推多部门信息互通互联,开展联审联验,加快业务系统平台对接,特别是加快建设工程联审平台的建立,并与市平台做好对接。优先推进上下游关联紧密的业务数据对接,保障数据更新。系统推进联审联办,将垂直管理部门与本级政府的部门一并纳入审批许可的业务整合,找出所有事项、环节之间的法律关系、业务关系和逻辑关系,由关联性入手改善审批运作。三是大力推广电子签名和电子档案的应用,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正大力推进移动办理和自助终端设备办理的智慧政务模式,与传统网上申请不同,智慧政务办理模式无需申请人填写书式表格,大部分申请材料自动生成,手写签名与电子签名具有同等效力,而且在申请过程中可与受理人员即时视讯沟通,生成的电子材料可以随时修改,解决了传统网上办事的难点问题。

第五篇: 政务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摘要:迎合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要求,以抚顺市为例,研究政府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内涵、作用及价值,以及抚顺市政府发展“互联网+”的现状,并为抚顺市政府未来如何发展“互联网+”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抚顺市;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6-0151-02

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统筹发展电子政务,用信息化实现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政府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须予以积极回应。本文以抚顺市为例,探讨地方政府在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建议,希望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抚顺市政府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作用

政府在“互联网+”时代,从信息公开、公民参与到政务服务,“互联网+”以过去不断发展试错的模式探索前进,对政府管理也是不断地渗透,从领导信箱、在线留言板到信息公开专栏到网上政务大厅,不断考验政府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能力。在推动各行各业“互联网+”发展融合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双重的,既是改革者又是体验着,既要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又要管理“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

1.惠利民生。利用“互联网+”,发展服务型政府,做到“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现实社会多头管理的问题突出,公民办一件事情需要跑许多部门、开许多证明,如何利用互联网,如何实现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是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让公民了解办事程序,足不出户办理业务,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是服务型政府要实现的目标。广州迎合“互联网+”时代变化,开通微信城市端口,作为“互联网+”政务的破局者,通过开通网上挂号缴费、汽车违章办理缴费、出入境业务等等,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使得公共服务更加公平[1]。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国情,发展“互联网+”优化资源配置,有需求的群体可以受益与公共资源的网络普及与跨区域优化配置,真正实现公共资源的均等化。

2.加强监管。政府管理对于市场的监管,人民财产的安全,乃至整个社会稳定都是非常必要的。管理中,需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互联网+”时代发展迅速,目前现行的法律制度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要求,对于新兴行业的管理制度存在缺失,有风险与不确定的存在,给政府管理造成难题。比如现在网上销售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显得模糊,既不是卖方,也不是买方,网络时间及空间的打破就给管理部门提出难题。近年来,网络金融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对于政府来说,在监管层面,由于“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度的缺失,许多金融行为的合法性和人民的资金安全性均受到威胁,这些都需要政府加强监管[2]。

二、抚顺市政府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现状

1.“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已经在抚顺市政府服务中有所体现。据了解,如抚顺公证处已经在省公证处的支持下完成了一部分信息可以在网上申请,微信端城市服务已经有抚顺公证处的接入点,完成简单的如出国留学申请、探亲旅游、商务劳务等基本问题申报。在民生方面,如政务服务的医疗方面,远程会诊也是政务服务一项体现,抚顺市各大医院基本实现远程会诊,微课堂等诊疗培训也在各医院之间展开。

2.抚顺市政府发展“互联网+”的思维已经建立,但并没有很好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抚顺政务网的数据更新相对较慢。政务微博的应用也具有即时性,没有真正利用起来,回答与反馈机制建立存在障碍。

3.作为基础设施的便民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也仅停留在最初阶段。截至2018年9月,抚顺“互联网+政务服务”四级联动綜合管理平台完成可研编制和政府采购程序,系统正式落地推广还需要相当长时间。在“互联网+”政府服务的推广进程中,同级别城市的推广进度相对缓慢。

4.没有完全适应“互联网+”对原有行业管理体系与管理方式带来的冲击。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后国家政策与“互联网+”发展速度不相匹配,政府需加速政策学习与管理,以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化。

三、抚顺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策建议

1.利用“互联网+”平台,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化载体作用。同时加大政企合作,推动服务平台建立,如政府公众号、政府机构服务信息和互联网企业媒体平台结合,推动在线政务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应很好地利用这个新媒体,做好在线政务的探索和完善,实现预约、审批、办理、查询等业务的进一步一体化服务,增强移动端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2.促进公共数据和基础设施整合。数据是财富,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打破信息孤岛格局是我们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依托政务服务网,大力推进数据的集中共享,解决政府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盲人摸象”状况。

3.注重发展互联网+政务的四种模式。模式一,O2O模式(onlinetooffline),即线上推广输入信息,线下办理,真正做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模式二,P2P模式(pointtopoint),指在政务服务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所实现的点对点服务。政府通过感知用户需求,跟踪客户办事流程,个性化服务的提供,也可供给政府做政策修改建议等。模式三,M2M模式(machinetoman),智能化的自助客服,24小时面对客户的实时咨询,这就要求对用户问题的归纳、汇总与分析处理,识别定位客户的即时需求,避免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发生。模式四,C2G模式(customertogovernment),政府由服务提供者变身为需求的管理者与创新服务设计者,大量存在于公众生活、工作、教育、医疗等切身利益垂直行业政务服务平台。

4.注重知识更新,新法律法规的落实需要各部门与时俱进。2017年6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2017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检查网络安全法,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实施情况报告。2017年10月,《电子商务法》二次审议。这些法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革,适应于我们管理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新挑战。作为管理部门,一定做到紧跟法律法规更新速度,有法必依,让人民的财产受到应有的保障。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政务服务的新思维、新模式、新案例频现,虽然“互联网+”时代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不能给出笃定的结论,但积极创新,拥抱变革,抚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是非凡的。

参考文献:

[1] 屈丽丽.“互联网+”中国已走在全球前列[J].商学院,2015-04-08.

[2] 陶景洲.“互联网+”带来太多法律难题[EB/OL].财新网—财新周刊频道,201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