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学习方法 > 时间管理 >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共10篇)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共10篇)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一):

读《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感 作文

近段时间读了不<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篇文章后,我深有体会.书中说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简单而又明确的概括了教师的成长不仅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这样教师才能快速的进步和成长!教育是教育人的事业,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习融为一体,做中学,开展行动研究,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得到专业提升。

我是一个有着13年教龄的教师,在这些年里我总是努力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也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还不够专业和成熟。看了此书让我感触颇深,让我更明确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行动研究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将教、学、做合而为一,这对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切实增强专业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知道每一位教师的经验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的,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是无法通过陈述和传授获得的,我将在以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者的身份和思想来面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我在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反思其原因及症状和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地反思、探索和创造,不断地有所感悟、体验和持续积累,我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的成熟教师。

让我们一起不辞辛劳、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和探索,迈向专业成熟之路吧!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二):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中的 基本情况是什么

基本情况是:
一、指导思想:
二、研修目标 :
三、研修要求:
四、具体措施:
附: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校本研修”作为一 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 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它表明:这是一个新型的结合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绝不是一种概念 上的翻新,而是理念上的一次重建.因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本学期我将认真践行校本教研工作,融入学校教育创新,借助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理念,感悟教育 真谛.
我个人的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
1、规范生物课堂教学,优化备课组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配合全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逐步 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平.、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 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
1、公开课 主动向校领导提出每月上一节公开课的要求,并邀请本校及周边学校老师前来听课评课.并与领导和听课老师交流沟通,争取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收集好各项检查材料.经常反 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 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听课评课 坚持每周听不少于8节课,并认真做好听评课记录.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养成随时听课的好习惯. 参与教研活动可以让你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在教研的天地中,你能清楚的看到别人的教学风采,能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寻找不足,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求自己积极的参与教研活动,不断向别人学习、取经. 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教案 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坚持按培训院的要求每周完成一篇切实可行教案(共12篇).
4、 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材施教.
5、教学论文 认真思考,自拟论文题目,把自己在校本研修过程的做法,收获,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思考,以论文的形式发送到自己的博客上.
6、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三):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我并不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我是在带着完成读书任务的情况下开始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的。慢慢地,我被书里的30位优秀师教师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非洲的巴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回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教训”他。

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今生曾经为这个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必须将犯错误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真面评语说完为止。

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的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整个部落的人都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也是这样吗?对于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毕竟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他们的心智发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学生,只不过存在问题的表现不同而已。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学生有了问题或是犯了错误,作为教师该怎么办?

可以简单的训诉,可以粗暴的批评,甚至可以来点体罚……可是效果呢?巴姆巴族人的做法实实在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那就是“鼓励”是教育人的最好方法。

用赞美的方法“教训”人,其实并不比训斥的效果差,只不过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不少教师缺少这种思维方式,就觉得训斥来的干脆,从而运用的“得心应手”;而要将“训斥”改为“赞美”,有时只要改变以下思维方式即可。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艺术:赞美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既能发扬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运用这一教育艺术,希望它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四):

读书计划,明确告诉想读什么书,为什么读,用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读,今晚就要!

  书是风帆,可以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苍茫的宇宙;书是时代的波涛中航进的思想之船,使我们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历史前进的脚步声;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教我们辨别真与假、善与恶,分清爱与恨、美与丑;书是我们的忠实伴侣,苦恼时,书能给我们安慰;迷惘时,书能给我们信念;消沉时,书能给我们乐趣.为了提高个人素质,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拟订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目的
  1、树立“以书为友”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学习与工作的恰当结合,努力提高与时倶进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个人教育素质.通过读书拓展自己的知识,使胸襟变得宽广.
  2、通过读书让自己能学会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提高生命质量.逐渐学会转型,适应现在的生活.让学习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3、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意志力,改善自己情绪,消除消沉、焦虑和压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以良好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阅读有益的书刊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4、通过读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师生管理,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内在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5、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
  二、计划阅读书目
  1、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诗经》、《孟子》、《古文观止》及四大名著等;
  2、中外现、当代文学部分:《平凡的世界》、《骆驼祥子》、《鲁迅文集》、《百年孤独》等;
  3.专业书籍:《教育大境界》、《魏书生的民主教育》、《新课程教师必读——经典案例》、《“五课”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心灵启示录》、《班主任专业成长》|、《实践新课程》
  4、中外古典名著: 孔子的《论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5、最新党中央的相关文件和精神.
  6、励志哲思书:《学习改变命运》、余秋雨的《人生哲言》等.
  7、国内外的期刊杂志:《读者》、《青年文摘》等.
  三、计划与安排
  1、每周阅读一小时,每月听一次讲座,写一篇读书心得;
  2、在保证完成每日计划的同时,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培养安静、平和的心态,阅读内容可涵盖政治、科技、文学等各方面;
  3、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以了解最新社会动态.
  4、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
  5、合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资源进行学习,及时了解各方面知识,努力实现“一专多能”.
  四、读书选择
  1、读书选择.积极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1)《教育新理念》、(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3)《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2、避免形式主义,走过程,紧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将阅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习成效;将专业阅读和多元化阅读统一起来,注重提高综合素养.
  3、经常积极主动参与以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会、课题研讨会等交流研讨活动,让各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豪情壮志,领略浩瀚书林中的亮丽风景.
  4、促进深刻反思.坚持撰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案例反思等.及时消化,及时反思,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智慧,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五、个人阅读的措施
  1、定期定量阅读上述的书籍,并及时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读书中点点滴滴的收获与体会.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可在午后懒懒的阳光下,沐浴着轻风,沏上一壶清茶,躺在摇椅上,一页页地翻着,慢慢地浏览,渴了呷上一口茶,让淡淡的茶香萦绕心头;或在淅淅沥沥的雨夜,背靠着软软的枕,开一盏桔黄的灯,听着雨打树叶沙沙的声响,埋在书中的故事里,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忘却喧嚣浮躁的尘世,忘却世俗的纷争.每天阅读如《萤窗小语》、《心灵鸡汤》等优美短文,舒畅心情的同时荡涤心灵,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升华人生的境界.
  2、记好笔记,写好随笔.卢梭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只有在思考中的阅读,才能跳出书籍,而获得更多.因此,在“勤读、勤做、勤思、勤写”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实践,使自己不断成长.相信通过努力,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的心灵,指引我前进的道路.反思与读书同步进行.联系自身,实际,才能全面的,客观的,更大化的汲取到书中的精华.
  3、读一些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专业前沿信息,既拓宽知识面,又巩固专业技能.读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抓住培训、听课、博客等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目标.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除了阅读书本之外,每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百家讲坛”等节目观看,聆听名家对一些书籍的独特见解.多观看《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百家讲坛所邀请的讲师无疑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知识精英,有幸聆听他们的治学心得是人生大幸,各位讲师把自己毕生治学心得浓缩在40分钟的时间里.聆听大师的讲课,不但是人生大幸,也是大享受.
  6、课余背诵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其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医药、民俗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熟记唐诗宋词,是对中华古典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是千年不破的真理,让现代文化的浮躁气息在诗词中慢慢升华,让生活在读书中日渐丰盈滋润.
  7、每学期精读一本书.本学期,我要再度阅读中华传世名著《红楼梦》.细细感受宝玉的多情、浪漫,黛玉的多愁善感,王熙凤的精明强干,袭人的善解人意……《红楼梦》一书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光辉典籍,还是一部启迪人们心智的心理学的研究材料.她告诉人们很多道理:茫茫人海,知音难求.生活中酸甜苦辣重复往返,我们应以平常的心地去化解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要想一步登天,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宽厚待人,慈爱行善,不因斤斤计较而分心,不因默默无闻而劳心,不因地位高低而费心,也不因成败得失而伤心.而处于现代繁华都市中的我们,往往容易被灯红酒绿迷醉了眼,正如作者开篇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书籍是我们采掘不尽的富矿,是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结晶,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最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尽力执行上述计划,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努力做到读书明理,从而提高自身素养.认真读书,快乐读书,终身读书,使读书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并受益终身.【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五):

初中物理如何围绕主题教研进行备课【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一 、活动背景、目的
   所谓教研,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教学研究,也就是围绕学科的特点及学校的具体教学工作,开展一些有关教学、教育的讨论或是课堂实践课,以期提高课堂的45min效率和教师的个人素养.但在课改的不断深入过程中,教研活动唯有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变化,才有可能使教研工作有所突破,教师才有可能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我们开展主题教学研究活动,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活动过程
   教研主题是在教学存在的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确定的,围绕主题,每个教师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必须有一个系统的分析、认识过程.
  1 活动的准备、启动阶段——提出主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感到困惑、疑难的问题.因此,在期末总结时,要求组内每位教师在总结教学工作的成绩、经验、方法、体会时,把教学工作中的失误,困惑,疑难的问题也总结出来.在寒暑假中布置作业:要求教研组内每位教师把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系统整理,把普遍性的问题,制约教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列出来,经过提炼,提出下学期的教研主题.
  2 活动的实施阶段
  (1) 交流和确定主题
  学期初,在第一次备课组内活动中呈现自己的主题.这学期教研组内收集到的主题有:如何写好教学反思,课堂提问的艺术,以怎样的方式去评价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的实践与探索,课外探究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如何设计有创意的引入,用研究的视角梳理课堂,如何创设物理课堂的教学情景…….每位教师对自己提出的教研主题在备课组内进行交流时,要求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主题的理由或背景;二是主题的来源及涉及的研究范围,围绕主题应该学习和查阅的相关资料指引;三是该主题在我校实行的可行性等.在主题交流的过程中,每个教师也将自己的经验体会与困惑在会上进行了说明,互相启发思考.在备课组交流的基础上,根据主题选择的几个原则(需要解决的,需要及时解决的,我们可以解决的)进行选择,在每个备课组选择两个主题后,然后在教研组内交流,再确定我们本学期的活动主题是:物理课堂的导入.
 (2 )收集资料
  在主题确定后,要求每位教师收集有关“物理课堂导入”的资料.一星期后,每个备课组再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交流.交流的时候发现不同的版本对“什么叫导入?”,“什么叫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几种模式及每种模式的要求”
  都有所不同,并且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导入模式和导入要求.于是,教研组内又进行了讨论,先对“什么叫导入?”,“什么叫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几种模式及每种模式的要求”进行了界定.所谓导入,即引入新课的第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承担着酝酿情绪,诱发学生的注意力,切入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任务.而“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伊始的3~5min内,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的通称.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开门见山导入法(直接导入);承前启后导入法(以旧拓新导入);温故知新导入法(作业导入、提问导入、知识类比导入);创设悬疑导入法(悬念导入、设疑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法……有了明确的主题后,再推荐开课教师,推荐结果是对此问题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黄老师担任.主题教研课教师确定后,课的内容和导入的方法由开课老师决定,组内老师共同协助.
  (3 )二度实践反思
  黄老师第一次上课时,采用的是提问导入.课程结束后,先是黄老师首先对这节课进行反思:该主题在本节课中的落实情况,哪些内容、方法落实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哪些内容、方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是什么,要怎样改进.然后全组老师进行评课,评课只是对主题教研课相对应的主题进行评课.在评课过程中有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把创新的设计,创新的方法总结出来;二是把不可取的一些做法罗列出来;三是把主题涉及到的尚未解决的疑惑指出来;四是提出你的建议.第一次评课后,黄老师接受大家的建议,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第二次上课采用多媒体导入.第二次上课后,又进行了反思和评课,主要是比较两种不同的导入法对这节课产生的效果.然后再讨论不同类型课的导入方法.
 (4 )活动后续
  这次主题研究,从时间上看,集中的讨论有四次:主题交流、确定会,资料收集交流会,评课小结会(两次).集中的活动有两次:主题研究课活动.而其他事情都是分小组的,或个对个的,或单个的备课、上课、思考整理活动.整个主题教研活动结束后,由主题责任人将整个主题教研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包括主题交流的资料记录,备课笔记,说课稿,教案,反思,课件,评课记录,主题小结等),同时由主题责任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根据开展的活动情况写出总结和感想.  
  三、活动收获
  1 促进了主题教研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了教师的学习、思考和提高.
  通过这次主题教研活动,教师们对“课堂导入”这一基本环节,既有理论的认识,又有实践的感悟,为在今后开展其他主题教研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
  主题教研促进了教师有目的地学习,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个问题去找资料,去采纳各种意见.主题教研促进了教师去分析思考:备课过程中要思考,不是凭经验,不是照搬别人的东西;上课过程中要思考,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课后要思考,成功与不足的地方在哪里.通过主题教研,使教师们初步掌握了寻求解决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的途径,从而最终实现教学策略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2 促进了教师教研成果的积累和教学研究的创新.
  活动是围绕“课堂导入”这一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的研究活动,各种资料都是围着一个中心,对教师来说有深切的体会,做小课题研究或写论文则是水到渠成.并且通过主题教研,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体会到自己不是在重复过去的工作,而是在不断创新.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克服了职业倦怠,推动着全体教研组内教师齐头并进向前发展.
   四、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在活动的准备、启动阶段,应让老师们先理解几个问题:什么是主题教研?为什么要开展主题教研?怎样开展主题教研?主题教研会不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
  主题选择时,要注意主题应该是在目前所处的教学环境中能够解决的,不宜过大,过难.研究的主题一般一个学期确定一至两个,这样具有实效性.当然,研究周期视研究主题的不同可灵活安排,并根据实践过程,不断改进策略,从而实现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效益的终极目标.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六):

英语教师读书计划.
字数500-1000字左右.

“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英语教师读书活动计划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获取文化精华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读书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世界必要的学习方式.大量事实证明,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的学习教育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与教育水平,阅读教育著作已经成为许多优秀教师迅速成长的有效方法与途径.2003年11月,苏永新教授率先提出了“营造书香校园”行动计划,并发布了“全民族阅读宣言:《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宣言指出:“一个学习型的民族,才是一个不老的民族;一个爱读书的华人,方能将龙的血脉相承!” “真知总在书中,忽微忽著;精神永存行间,时隐时现.”徐州市教科所在《徐州教育科研》2004年第3期上刊登了“致全市教师的倡议书—让生命在阅读中精彩”,倡议书中指出:“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善于读书的人,才思不会枯竭.”“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育人.”“让我们都捧起书来,汲取越来越多的知识营养,获取越来越多的精神财富;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指导思想:
促成教师坚实的精神基础,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使学校形成学习型组织.
活动目标:
1、每位教师每天阅读一篇教育教学相关文章;
2、每个教师每月阅读一本教育教学刊物;
3、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
4、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最喜爱的书籍;
5、学校有一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活动措施:
1、制定读书计划.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人群之一.生活中,许多教师恰恰忽略了读书,所以产生了教师教育智慧枯竭的现象.现在,只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是难以胜任教育工作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切实落实教师读书活动,学校在市、县工作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全校性的教师读书计划.同时,全体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选定自己阅读的文章、刊物或教育专著,制定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
2、提供读书条件.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一本读书笔记,每学期购买一定数量的教育理论书籍,保证集体学习用书.阅览室配备一定数量的教育刊物,保证教师借阅.校园网每天开通,保证教师上网阅读.
3、组建读书团队.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建立自己的书友会、读书小组等学习型组织,自己命名、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坚持不懈,不断交流分享读书经验,促进教师自能发展.教研室将成立书友会,带头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市教科所将创办徐州市教师书友会,团结一批教师热爱读书,从而影响更多的教师开展阅读.我校将根据教师开展读书活动的情况,组织教师申请参加.
4、搭建读书平台.要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读书的激情之中,还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本学期,我校将尝试开展以下活动:①在校园网上创办读书论坛.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人才资源和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创办“徐州特教和铜山聋校科研网”,开辟“教师读书论坛”,为教师搭建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②举办读书节活动.根据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主题,以“转变学习方式”为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初定于2005年4月举行“校园读书节”活动.除教研室组织全校性的读书讲座、演讲、读书征文、展示等活动外,各部要根据本部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使全体教师和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与读书能力.③举办优秀读书笔记评奖活动.本学期学校将于3月份和6月份举办两次教师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对优秀的读书笔记给予奖励.
5、积极落实教师理论学习,把读书活动和理论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学习“务实高效、生动活泼”.本学期,教师理论学习围绕“教师发展”主题,精选学习资料,使教师学有所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结合我校教学主课题“聋校课堂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用成功的理论和方法推进我校的教学改革.集体理论学习安排如下:
①学习内容:本学期集体学习以《学习方式》一书为蓝本,重点学习该书的第三章“课堂教学微观技术与探究学习”和第四章“课堂教学微观技术与合作学习”中的内容.
②学习时间:每月一次全校性理论学习,一次分部理论学习.
③学习形式:一是集中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关理论;二是开展“教育叙事”活动;三是开展“案例讨论”等.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七):

幼儿园如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与环境积极
有效互动的研究报告

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课题组

内容摘要: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发展重要教育资源,如何充分挖掘利用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我园立足本园实际,以《纲要》为指导,以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和陈鹤琴对环境的相关论述为研究依据,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提高教师对环境教育价值的认识,探索如何合理创设和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环境,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真正推动和提高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 心理环境 互动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活动与表现提供机会与条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儿童发展是在与环境互动中实现的.环境是幼儿活动的凭借,也是幼儿活动的对象,环境的影响伴随幼儿身心成长的全过程,对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对发展幼儿智力和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环境不仅仅是幼儿学习的一种背景,一种支持,更是一种活动课程.因此幼儿园教育要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但在我们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忽视环境广泛意义上的教育价值,将目光局限于外显的教育功能上,或无法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综合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环境所蕴含的可能教育价值,使幼儿无形中少了一位隐性教育的教师.我们认为创设具有丰富教育价值的环境,引发幼儿不断与环境积极“对话”,使之成为环境中真正的学习主人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要如何有效地挖掘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吸引幼儿与环境积极有效互动,使环境真正能成为影响幼儿成长的隐性课程,从而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着眼点.
纵观目前各地园所在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大家已取得一些实质性的成果,如发现了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挖掘了不少的环境资源等,但总的来说还是较零散的,特别是在心理环境创设的研究上还非常表浅;同时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研究,并从教育实践研究中提升、总结出教育规律这两者间的互相转化还较薄弱.为此我们认为无论从解决我园的实际问题角度出发,还是从实践与环境教育理论和思想角度来说,这个研究都是十分有意义.
二、关键概念的界定
(一)教育环境.新《纲要》提出: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教师的态度、管理方式应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由此可见,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不仅指有形的幼儿可直接参与的物质环境,如活动材料,设施等,也包含了无形的但具有可亲近性的心理环境,如师幼的对话,活动氛围等.本研究中的物质环境主要为区域材料和墙面.
(二)幼儿与环境互动.即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不仅是指幼儿在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学习,还包含在幼儿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过程的自由探索和个体成长.在环境隐性剌激中与之积极互动,幼儿的学习主体意识被激发,个体的主动和谐发展将成为可能.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时间:2004年6月-2006年6月
(二)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并根据研究需要,辅之以文献研究、案例研讨、经验总结等方法.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为指导思想,以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和陈鹤琴对环境的相关论述为依据进行研究.
(一)研究目标:
1、引导教师进一步领会新《纲要》的“环境即教育”的精神,为教师树立环境课程论理念统一认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探索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深入挖掘各种教育环境资源,发挥“环境即教育”的作用,积累相关经验.
3、探索如何加强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使幼儿主动、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创设良好的区域材料、空间,促进幼儿与环境积极有效的互动
2、创设互动墙面,促进幼儿与前面积极有效的互动
3、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与环境积极有效的互动

五、研究步骤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通过收集皮亚杰建构理论文章和陈鹤琴环境论述及相关教育案例,组织教师学习、分析、研讨,帮助教师进一步领会新《纲要》中的“环境即教育”精神,完成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化工作,从根本上保证我园在研究中不走偏方向.
(二)制定计划,保证课题实施方向
课题组成员碰头,共同研究,制定课题实施的具体计划,进行指导人员的分工;三个子课题组组长制定相应的子课题研究计划,为课题的实施提供操作方向.
(三)实施研究,挖掘教育环境资源
在研究计划指引下,三个子课题分别根据研究内容的特点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寻找切入点展开实践研究,挖掘利用环境资源,收集相关研究材料,积累相关经验.
(四)开展研讨,提高分析研究的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不定期碰头,或进行理论学习,或案例分析,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困难,群策群力,寻找研究突破口;子课题组成员隔周研讨,交流各子课题组开展情况,分享经验,并把困惑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听取别人建议,借鉴可取经验,取长补短;不定期邀请省级幼教专家吴荔红教授来园进行现场诊断与指导,让一线教师在与专家对话中得到理论指导,为下一步研究理清思路;子课题组不定期向全园开展观摩汇报活动,通过展示各子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给教师的继续研究注入新动力.
(五)改革措施,保障研究顺利有序开展.
为了使研究更加顺利有序地展开,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些相应的制度、规定的改革与调整.1、2005年1月制定子课题研究制度,并于3月开始执行,保障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2005年3月改革了区域计划反思记录及案例分析记录等的文字书写方式,引导教师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现象,进行有意义的文字记录.如案例分析记录调整为:情况实录(一) →出现的问题→可能的原因→策略与调整→实录(二)的记录方式,使教师的观察和分析更有针对性和深入.3、2005年4月带班制度与保育员配班制度的改革,每天两位教师均下班,保育员一周两次协助组织区域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园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
这五个研究步骤根据研究需要灵活调整,以保障整个研究的顺利开展.如在研究过程中,当各子课题组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等小组无法解决时,园部课题组就组织全园教师进行集中研讨,群策群力,或邀请专家来园进行现场诊断与指导,为教师的研究进行必要的启迪与点拨.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长达两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本着“从教育实践中来,到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原则,将课题研究放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研究与教学融合,教学为研究提供空间,研究改善了教育行为,教研并行,研教并重,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提高了教师对环境创设的认识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前,只有55.8%的教师对教育环境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物的要素,也包括人的要素.在创设良好物质环境的同时,更要营造对幼儿有激励作用的良好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而有38%的教师则将教育环境等同于物质环境,认为环境是指孩子可以直接接触到的,是看到见摸得着的有形物.将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忽略或分割了精神与物质环境创设的关系.另有5.2%的教师将教育环境局限为班级环境,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班级环境创设,将班级环境创设理解为墙饰.
经过长达两年不断摸索研究,有88.9%教师从狭义的环境观中摆脱出来,较深刻的理解了《纲要》中强调以终身教育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广义环境观.领悟到了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不仅指向有形的物,它还应包含无形的一些与幼儿进行学习活动有关的东西,如幼儿间的合作方式,教师的指导策略,教师对孩子行为的态度,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划分及材料的准备等.它不仅涉及面广了,层次也深了,而且从有形扩展到了无形.这些认识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进行环境的创设时不再仅仅是把着眼点放在有形物的投放上,可能还得思考幼儿参与的方式及教师对孩子活动的指导度,包括什么时候介入什么时候隐身;环境的创设也不仅是指合理的活动空间的划分与布置,更要考虑活动中活动氛围的营造;另外材料的投放不仅要考虑年龄上的差异也要考虑同一年龄段可能出现的幼儿个体的能力差异,因此教师的观察思考能力被提到了第一位,学会观察成为了这个研究中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基本功.
2、明确了师幼在环境创设中的地位
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重视幼儿对环境创设的参与,把孩子当成环境的真正主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研究前期问卷中,有29.4%的教师认为自己班上孩子创设环境参与度高,但实际观察发现只有17.7%的教师班上的幼儿
能真正参与环境的创设.由此可见,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高控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部分教师在创设时考虑的是“我想怎样布置?我认为应如何创设上?”.
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引导教师将精力主要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经过两年的实践,有55.6%的教师能让幼儿真正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这种参与更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也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大班墙饰《折纸大世界》,由于教师的“放手”,幼儿就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提出见解——自己协商设计布局(天空、草地、树,花、海洋)——师仅提供颜料,其他材料幼儿自己收集——幼儿分工合作布置背景图——区域活动时看书折纸分类粘贴——不断丰富——提出新问题(创设适当的汉字环境,与汉字交朋友——墙饰内容不断拓展.)从中不难看出,在孩子全身心参与环境创设的同时,教师则隐身于整个环境创设活动的背后,相信孩子,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并在需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为幼儿的继续学习搭起桥梁.
3、积累了一定的环境创设经验
⑴、目标物化,应用材料实现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皮亚杰认为:成人对儿童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让孩子通过认识上的不断运动建构新知识,成人无须强迫儿童学习,而是创设条件,鼓励儿童通过活动材料和各种事物相互作用,认识由此发生发展.从这个层面来说,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而活动中材料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它就像是一位无形的教师,会自动引导、诱发甚至直接决定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结果.因此材料在一定意义上承载着成人即教师的教育意图,而幼儿就是在教师这种有意识提供的材料刺激下探索学习的.在开展课题研究前,有高达53%的教师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随意性极强,只有11.8%的教师能根据目标和幼儿兴趣来投放材料.两年的研究,使教师逐步从随意——根据目标安排——根据目标与幼儿兴趣相结合——将教育目标和内容、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物化在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与材料充分互动获得相关经验,从而实现材料的最大教育价值.如:大班建构区《房子》系列活动中,教师所拟定的阶段目标是:1能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所需搭建材料;2、具有较强的合作游戏意识.老师便提供了建筑物的设计图纸(有画报上剪下来的,也有幼儿自行设计的),幼儿据此来选择材料建构,学习方向性就很明确了.同时为了使幼儿的合作更频繁更自然达到第二目标,教师又提供了许多大纸箱.要将它们搭好最少需要两种合作:第一种,将两个以上的纸箱固定在一起时(即围合)需要至少两个人合作才能用透明胶将其捆好.第二种,将所有纸箱搭起来是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的,必须多人合作,而且要商量好才行.正是在这种指向目标的材料刺激下,幼儿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正是在材料的推动下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达到了教师所期望的教育目标.
⑵有效观察,适时支持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
《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过去活动中,教师更多充当的是一个行动者.这种行动在很多时候干扰了幼儿的正常探究,阻碍了幼儿发展.如何进行有效观察?何时介入?如何介入?是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经常考虑的问题.从盲目行动——盲目观察——有效关注——适宜支持,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教师逐步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如:中班主题系列活动——《金鱼》中“给金鱼喂食的方法”:刚开始小朋友带来的鱼食都悬挂在自己的鱼缸边,由金鱼的小主人来给金鱼喂食,可不久出现了其他幼儿乱喂撑死金鱼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幼儿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之初,教师扮演了倾听者和观察者的身份,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幼儿的观点进入无法统一,已经影响活动深入时,教师适时地介入了,给幼儿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今天喂过的打勾,明天小朋友不知道这个勾是哪天的,怎么办?”巧妙的支持了提出有建设性意见的幼儿的观点,又使活动推向深入.果然,在教师的设问式的“帮助”下,幼儿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过后,该班教师这样写到:我们发现,虽然孩子的思路比较肤浅,但是老师一定不要急于告诉幼儿解决的办法,而是会懂得引导孩子利用他们已学过的本领,一步一步地学会把问题解决好.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又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问题,都兴奋极了,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对学习的态度也会越来越积极.
⑶合理布局,发挥有限空间的无限教育价值
由于幼儿人数偏多,班级活动空间相对局限,活动空间的安排与利用是否合理,不但直接关系到幼儿间的交往与活动,也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情绪和深层次探索学习的可能.如此,做好这一空间拓展的研究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小班教师根据自理区所操作的材料比较多,需要的空间比较大,就把它安排在活动室左边,把左边三小组的桌子拼在一起,尽量减少桌子的空间占位,腾出较大的空位使幼儿操作和出入更方便.同时把操作材料投放在桌子的四周,这样幼儿可以围着大桌子,以流水线的形式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材料.她们还改变了数学区往常桌面操作的方法,把需要安静操作的数学区移到活动室最前方靠墙的位置,铺上软毯,围上小矮墙,占位较大的操作材料比如大嘴巴小动物和天线宝宝纸盒等都粘贴在墙上,省去了摆放桌子的空间位置,充分利用墙面的作用,拓宽了有限的空间.还有一些数量配对或按数取物等活动也可以轻松地坐在地毯上完成,既能安静操作又便于交流.另外用小矮柜隔离的这种低隔断使教师的视线能随时注意幼儿的活动情况,有利于教师观察指导,幼儿在区域的流动与合作就更频繁了,互动更积极,环境的教育价值被充分挖掘出来了.
4、创设互动墙,中的物质挖掘了墙面环境的三大功能
(1)教育功能.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功能是得到幼教同行普遍认同的.在我们研究中,“主题墙面”为孩子在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中班主题活动《蛋宝宝》中,幼儿利用图画和照片,剪报等形式将主题墙铺设得丰富多彩,同时还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增添了多个版面,如“我的发现”、“蛋蛋超市”、“蛋蛋创意坊”等,将教室的氛围充斥在“蛋”这个气氛中.每个版面都能让老师、家长感受到幼儿学习、探索的过程和在探索过程中表现出的想法和智慧.可以说幼儿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将自己的收获通过墙面环境充分的得到展示,使墙面环境成为“会说话”的展示平台.
(2)提醒功能.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诱发孩子积极行为,让孩子凭借自身的思考、判断、协商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建构自我服务意识,而且墙面环境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在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做.如中班的案例“水龙头的创意,”教师通过将幼儿讨论得出的洗手注意事项以图示的形式是呈现于盥洗室墙面上,孩子的洗手规则自然而然形成了.
(3)派生功能.墙面环境的作用不仅是引发幼儿的互动活动行为,也不是幼儿单纯与墙面环境的直接互动,它也可能是墙面环境所给予的刺激,是从墙面环境互动中所延伸出的一系列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墙面环境就如一个引子,如果没有了一定的墙面环境给孩子的剌激,可能也就没有了后面一系列探索学习活动.中班的案例《争取床头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墙面上的一些挂勾引发孩子的思考,孩子提出了要如何放置午睡时衣物这个问题,并由此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如竞选活动“毛遂自荐”、“画申请书”等.
5、掌握了一定的抽象范畴的研究方法
“心理环境的创设”是一个较为抽象范畴的研究,对于缺乏相关理论支撑的一线教师来说,这个研究无疑是一个挑战.在经历了迷茫,摸索,尝试、领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找到了个案例研究做为研究的抓手,为我们进行“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思路.由于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具体明确,研究视点集中,教师可以边研究边学习边调整,这为以后的案例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个案研究《陈茜小朋友情绪化的原因及改进策略》中,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理论文章,小组研讨等活动学习用相关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学会了分析孩子行为背后可能的心理原因;在个案研究《占云飞拒吃点心》中,教师已能尝试从心理范畴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并借助心理学研究方法对整个研究进行跟踪记录,通过VCD摄像、照片、文字记录等方式尽可能地保留了研究过程中幼儿与教师所创设的心理环境互动的痕迹,很好地再现了整个研究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研究目光转向了幼儿园教育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幼儿午睡困难、幼儿周一拒绝来园等现象,在观察基础上尝试运用心理学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表现来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解读孩子的心理,营造出幼儿乐于接受的集体氛围,改善幼儿的心理状态,提高了幼儿的生活学习质量.在这个研究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研究记录方式:原始观察→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可能原因→寻找研究切入口→采取策略→再次观察→推进干预等……为心理范畴的研究积累了经验.
6、寻找到了良好心理环境的基本判断指标
在不断研究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心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心理环境却不是不可触摸,无法感知的.相反,它是可视的,物化的,即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可以通过外部的可感知的现象,如师幼间的平等关系,教师的言行态度,班级愉快的活动氛围等指标来判断的,它是有“章”可循的.这一认识从根本上支持了我们子课题的研究思路,也使幼儿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得到了生动活泼的发展.
(1)尊重,理解幼儿,把幼儿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总览《纲要》,我们深深感到其中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本.这种教育理念首先要求我们“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面的个体差异.”幼儿是一个体的人,来自不同背景和家庭,有着独特人格和性格特点,教师要用一种理解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看到他们的现实水平也相信他们的发展可能.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包容,接纳的心态去面对每个孩子,才有可能促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在小小(1)班个案研究《姚益欣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原因与策略》中,教师在发现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后,尊重幼儿的选择意愿让她坐一旁先看别人活动,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在认真观察后老师发现孩子行为背后是有原因的,这个孩子从小就性格内向,较少和同伴玩.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有心的教师利用孩子爱玩游戏的天性吸引她先和老师一起玩,再慢慢过渡到参加集体活动,孩子的社会性行为在老师的理解与等待中萌发了,很快就成为了集体中的一员.而在案例《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迎接幼儿愉快来园》研究中,教师遵循陈鹤琴所提倡的“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思想,以平和的心理接受了幼儿在来园时的个人感受和表现,在幼儿来园时不再诱导幼儿一定得问好,由此减轻孩子心理负担,随后教师尝试了解幼儿的心情及行为表现的原因,并从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入手:如先问好,和孩子谈谈心等方法开始,逐步让幼儿开口,乐意和老师问好,及至聊天,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平等的师幼关系,幼儿的愉快情绪就从来园这一刻被调动起来.
(2)营造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注重幼儿的情绪体验
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是幼儿学习知识,获取经验、习得能力的前提.而一个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不仅指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学习,还应包含良好的师幼、幼幼间的交往交流,教师对幼儿行为表现的反应态度等.只有当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他才可能按他发展需要的方式与环境互动,那么这个环境对他而言才是积极有效的.因此,在进行案例研究《我们爱看图书——良好阅读心理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实践陈鹤琴“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教育思想,通过布置如图书馆一般的阅读氛围,调整图书角位置,改变阅读方式,播放轻声音乐等方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人人爱看书”的氛围,调动了幼儿看书的兴趣,同时由于教师认可幼儿不同的阅读水平和方式,鼓励幼儿分享交流阅读感受,并支持他们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阅读体会,使幼儿越来越原意看图书,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阅读真正内化为孩子自身的需要.可以说,正是在教师所创设的自然愉悦的环境中孩子将教师的教育期望一步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需求.
(3)家园协调一致,建立和谐统一的人际关系
陈鹤琴先生提出:幼稚教育是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总和.幼儿良好情感、态度的养成教育仅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培养.在本课题的所有案例研究中,家园协调一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案例研究中,我们通过发放亲子活动单“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请家长在家也为幼儿创设“轻声细语”的语言环境,随时督促幼儿不大声喊叫,并以身作则,营造文明用语的交往环境,使孩子的倾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在案例研究《我们爱看书——良好阅读心理环境的创设》中,让家长利用周未时间带孩子到图书馆参观阅读,感受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形成初步的阅读规则意识,为幼儿良好阅读心理环境的创设打下良好基础;在其他个案如《占云飞拒吃点心》《方子恺进餐焦虑心理分析》等研究中,我们都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和谐统一的心理环境.

七、结论
(一)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两年的行动研究,使教师掌握了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通过研究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教师学会了以别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发现了自己专业方面的困惑、问题、提高了自己教育行为的自觉性和理智性.从研究成果看,通过课题研究中的专业培训和相应理论学习,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相应的提高,对教育环境认识不到位的百分比为零,对教育环境有深刻理解的教师从原有的55.8%发展到88.9%.55.6%的教师在如何环境创设中能将目标与幼儿兴趣爱好相结合?较研究前提高了43.89%,教育认识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可见,行动研究法十分适合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在审视自己的实践和教育经验的同时,通过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促进了自身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实现了环境、教师、幼儿间的积极互动.教师的教育认识的提高和教育行为的改善不仅为幼儿创设了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更为幼儿创设了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幼儿的情感、态度、行为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与环境积极互动的比率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率从原有的17.7%上升为55.6%,自主性上升62.5%,可见,环境、教师幼儿三者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在创设良好环境的过程中,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汲取了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师幼双方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八):

贵州省是什么时间实施新课程标准的?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2010-07-09
  各市(州、地)教育局: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我省将从2010年秋季起,在全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实验.为积极稳妥地做好实验工作,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目标,促进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健康和谐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备较高素质劳动者及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我厅组织制定了《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试行)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附件:
  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
  (试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总体部署,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的精神和要求,为做好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贵州省实际,学习借鉴国内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行实验省(市、区)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全面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符合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具有贵州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二)研究探索在我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普通高中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为国家进一步修订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供经验.
  (三)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管理及课程建设能力,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四)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促进高中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六)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和我省实际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探索建立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配套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录取制度.
  (七)推进全省高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步伐,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发挥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为培养和造就适应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积极进取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认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克服畏难情绪;客观分析、积极应对课程改革实验中必然出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正确处理改革目标与现实可行性之问的关系,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取得实验的经验和成果.
  (二)目标达成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普通高中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考试与评价制度等诸多方面要达到的改革目标,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跳而就,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和完善,循序渐进地实现改革目标,完成改革任务性.
  (三)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统一的原则.全省普通高中要同时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鉴于普通高中学校在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要在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进行分类指导和要求,因地制宜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四)政府统筹与群策群力相统一的原则.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向政府汇报,在政府的统筹领导下,通过制度建设和广泛宣传,形成学校、社会和家长群策群力、共同参与、通力合作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为保证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专业指导、舆论宣传等方面做好准备并提供有力保障.
  (一)统一领导,加强指导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体现国家意志,实验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影响面大、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
  1、成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由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领导小组名单另文下发).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本地区实验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负责实验工作在本地区的推进.
  2、组建专家指导组
  组建“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成员主要由有关高校、各级教育科研和教研机构的专家以及学校的学科教师代表组成,在省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改革买验工作的专业研究,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全省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业务支持.专家指导组要切实跟踪实验工作,加强专业指导,总结实验工作经验,收集、整理、反馈信息,为各地和学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指导(专家指导组名单另又下发).
  3、其他指导举措
  (1)省、市(州、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通过样本校实验工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辐射和指导全局.
  (2)省、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实验工作的网络平台,收集信息,听取意见,把握进程,介绍动态,咨询答疑,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同时利用网络推介教学经验,丰富课程资源,指导课程改革工作.
  (3)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成立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统筹负责学校新课程的规划、实施、管理与评估等工作.学校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下设学科组,各学科组提出本学科课程的开设方案,报学校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实施.
  (二)经费保证,政策倾斜
  省、市(州、地)、县(市、区、特区)要设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课程资源开发、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科研、监控与评价、评优示范、交流研讨、总结经验等各项工作,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商财政、人事、编制等有关部门,争取经费支持.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核定或调整普通高中学校的人员编制,按规定配齐、配足教师,达到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要求.
  (三)专题研究,区域推进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确定不同阶段实验工作的重点课题,通过专题研究促进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逐步解决,推进实验工作.加强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发挥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实验工作的区域整体推进.
  (四)建设队伍,提高水平
  通过制度创新,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城镇高中与农村高中之间、示范性高中与一般高中之间的教育教学合作,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和课程资源共享制度.
  (五)监控评估,专项督导
  建立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监控与评价机制和专项督导制度,制定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案.省、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专项调研和阶段评估,监控课程改革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馈情况,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明确改进思路和措施,推动实验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督导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督导工作范围,推动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六)优化环境,正确导向
  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宣传,不断优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征求和听取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刘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及时反馈,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吸纳到实验工作当中;主动通报工作情况,争取社会各界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社会各界关心、理解和支持实验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重点工作
  (一)组织学习培训
  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要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全体高中校长和教师接受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
  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进行.
  培训工作要注重实效,做好“四个结合”,即: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念更新与课例分析相结合、专家讲座与教师示范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使受训者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刻领会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按照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进行学校管理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课程改革进程的需要,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的一级培训.各市(州、地)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二级培训.各普通高中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
  (二)创新管理制度
  省制定定出台有关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贝,并在全省范围内督促和指导实施.市(州、地)及县(市、区、特区)做好对本地区普通高中学校的督促和指导工作.学校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组织实施新课程.学校在按照课程方案要求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计划,创造条件开好各类选修课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设好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加强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成立选课指导机构,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帮助和引导学生选课.选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注意防止教师和家长包办代替.学校要充分发挥现有教师、场地、设备等教育资源的效益,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认真研究解决学生选课给学校常规管理带来的新问题.
  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确定学生获取各类学分的办法和制度,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使学分管理体现学生学业发展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学校教研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支持新课程的咨询和指导体系,组织和引导教师研究解决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三)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进行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既要继承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合理内核,又要切实推进教师教学万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教育部有关新课程实验教材选用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选择确定我省使用的各学科实验教材.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建立普通高中之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资源共享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院、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教学合作关系.利用各方面的师资、设备和场所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以及报刊、杂志、电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样性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工厂、农村、部队、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
  充分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省、地、县三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资源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非物质又化遗产”等社会教育资源.
  (五)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
  全面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过程结果并重的原则,建立综合性的、动态的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改革,制定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方案和高中学业水平监控与测试方案,充分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方向,合理设置考试科目,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和省提出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确定考试范围,既要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高中学业成绩水平,又要有利于高等院校选拔新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统一组织实施.
  在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模块考核办法,建工公正有效的模块考核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既要保证获得学分的真实可信,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进一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学校评价机制,引导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管理、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经常性、制度性的自我评价.
  六、分类要求
  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在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学校在保证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模块,满足学生获得116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选修模块开设的比例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但所有学校至少要开30%以上的选修I模块,满足学生3年中在选修I中获得22个以上学分,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以上学分.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至少要开设70%以上的选修I模块,满足学生3年中在选修I中获得28个以上学分,在选修Ⅱ中获得8个以上学分.在选修模块的选择上,省将提出指导性意见,供各地学校进行课程设置时参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课程设置的监控,重点帮扶条件较为薄弱的学校.所有学校都应通过实验,促进自身发展,逐年提高选修模块开设的比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相关实施意见、方案等,另行制定下发.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九):

怎么写幼儿园教研笔记?
一般写什么内容呢?有没有格式的?

幼儿园艺术组教研计划
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促进教师特色教学发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教科研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幼儿园教研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常规性活动,与幼儿园保教工作同步相融,在幼儿园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拙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促进教育理论同教育实践转化的中介,是加强日常保教工作管理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保教质量的经常性手段.
一、指导思想:
本期我园艺术组的教研活动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以《重庆市教委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意见》要求为主要工作目标.在教研活动中遵循“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坚持“以幼儿园教育质量为本,以教师和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从我园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教研工作职能,开展多向互动研究,扎实有效地深入贯彻《纲要》.
坚持把提高保教质量放在第一位,全面贯彻澄江小学教研工作的思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积极地促进幼教事业向前发展.
二、主要工作思路:
本学期艺术组的教研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教研整体水平.
本着精干高效,结合实际的原则,制定完整的教研
计划,确定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具体的安排,让各位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切实提高教师们的教研水平.与园领导共同商量,努力安排好各位参研的教职工的工作,让参加活动的教职工全心投入到教研活动中,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抓好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教育“质量就是生命”,教研组根据相应的学习制度,形成一种学习氛围.教研组作为教师学习的阵地,提高保教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艺术组的教研活动中,主持人都引导参研教师学习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让教师们从各个层面上了解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加强教师们的理论基础.
3、发挥教研职能,关注我园在实施《纲要》中的具体、真实、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我园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有所改善.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新的问题会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那么,我园的教师们要切实提高解决各种各样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我组将通过以下活动促进教师在以下几个能力上得到提高:
设计集中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我组将引导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领悟其艺术领域的指导精神,精心设计一次艺术领域的集中教育活动.
设计制作说课演示文稿的操作能力.我组将引导教师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相应的制作演示文稿的知识,并积极进行说课演示文稿的操作练习,将自己所设计的集中教育教学活动制作成一个说课的演示文稿.
说课与开展教育教育活动的能力.在上次制作说课演示文稿的基础上,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将推选出的教育教育活动方案进行现场研讨,使参研教师将学-说-做的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教师们进一步反思与专业成长.
三、本期教研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
9月20日
9:00—10:30
10月16日
9:00—10:30
11月22日
9:00—10:30
活动地点
分园
中心园
分园
;
参加教师
研究主题
怎样设计艺术集中教育活动
制作说课演示文稿
说课及现场观摩
主要内容
1. 学习《纲要》艺术领域要求及要点.
2. 学习怎么设计艺术领域集中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
3. 讨论自己所要设计的艺术领域的内容及目标.
4. 设计一次艺术领域的集中教育活动.
1. 学习有关说课的文章,了解说课的要点.
2. 学习怎样制作说课的演示文稿.
3. 根据自己上一次活动所设计的集中教育活动,制作一个说课的演示文稿.
4. 推选一个好的说课稿,并作好下一次现场观摩的集中教育活动准备.
1. 请上次推选的老师根据说课演示文稿进行说课,各参研老师进行分析及讨论.
2. 现场观摩集中教育活动,并进行研讨活动.
3. 引导老师对本学期的艺术教研活动进行反思,要点:说课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
教研形式
学习操作
学习操作
现场研讨
主持人
中心发言
记录人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十):

校长的领导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校长领导力:引领特色学校发展
校长不能只是一只辛勤的蜜蜂,而要成为类似放风筝的人: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
校长领导力应体现在如何用科学的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制定学校发展的发针.因此校长的主要角色应是一位引领者:引领学校的变革,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
1、校长领导力:知识时代背景下的解读;2、提升校长领导力的着力点;3、办学成就体现校长领导力.
一、校长领导力:知识时代背景下的解读
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力不同于管理能力;领导力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不同时代背景下会有不同的解读
第一大问题有三方面:1、领导不同于管理 ;2、知识时代背景下的校长领导力 3、特色学校发展呼唤校长领导力.
1、领导不同于管理
领导是做正确的事,而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和管理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管理更倾向于按照机构的规则实施已有的程序,而领导则更加注重愿景的作用和启动实现愿景的过程.
校长要集中精力抓大事,善于抓“大”放“小”. 做到校长出思想;副校长出思路;中层干部出举措;员工出行为.
2、知识时代背景下的校长领导力
首先,从本质上讲,校长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从影响力的来源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所学校的领导者在教师心目中能否获得真正的权威和影响力,在同行中、社会上有没有地位,有没有发言权,主要取决于(1)能否提出有个性的办学思想;(2)能否提供有特色的课程服务;(3)能否推进学校的变革与发展;(4)让学生活泼地成长.
因而,在知识时代背景下,校长首要的领导是价值观领导,其次是课程和教学的领导.
其次,价值观引领,重在提高师生的精神境界:价值追求的缺席,实际是灵魂的缺席.一个人当对事业的追求达到一心一意时,思想将不再流浪;精神将不再漂泊;行动将不再迟疑.因此,我校大力倡导:(1)爱岗敬业,奉献教育;(2)抵制消极,拒绝平庸,追求发展;(3)有作为才有地位;(4)甘泉光荣我光荣,我为甘泉争光荣.营造奋发向上的文化“场”(氛围).
再次,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能力,校长的核心能力体现在(1)加强对课程和教学计划的领导;(2)加强对课程实施的领导;(3)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通过以上三个“加强”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
3、特色学校发展呼唤校长领导力
首先校长领导力体现在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和改造.改造是一种变革,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这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创新应是一种“化学变化”,应该有“新物质”生成.办学归根结底是办文化;要办出文化,就要有思想;教育要呈现文化精华,就要有自己的特色;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那么特色的内涵是“学有特长”、“教有特点”、“管有风格”;学校领导力函数可以表述为 Ymax=F(xi).
特色学校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阻力、摩擦力、离心力等.为此,校长必须有足够的领导力,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引领学校变革,动态管理,变阻力位推力;变摩擦力为润滑力;变离心力为向心力;增大合力.
二、提升校长领导力的着力点
决策力与执行力是领导力的两个支柱,也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两个着力点.
1、提升决策力的关键是为学校特色发展定位
描绘学校发展蓝图,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定位是校长决策的重要使命,尤其能锻炼和彰显校长的决策力.特色发展定位主要是:(1)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有教养、有个性、有竞争力、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2)管理效能定位:办学理念先进、管理高效、队伍精良、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品牌学校;探索出一条关注母语和民族文化的有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构建“规范+情感+权变 →文化管理模式”;(3)发展路径定位:以*语教育为抓手,以外国学生部为新的生长点,以双外语教学为载体,以国际理解教育为重要内容,以迈向教育国际化为追求.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小语种后备人才,将甘泉办成“*语见长,多语发展”的特色学校.上述特色发展定位的描述,是基于以下思考:(1)特色发展是“*语见长”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2)特色发展是避免学校之间同质竞争的唯一选择;(3)特色发展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4)特色发展是树立良好而独特学校公众形象的最好渠道.
2、提升执行力的关键:构建特色发展支持系统
课程建设:根基
特色系于课程.我们采取“充实—改造—渗透—统整”的方法,优化基础型课程;建设“*语见长,多语发展”外语品牌课程;构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发展具有“重构活动,打造能力”特色的研究型课程.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完善双外语教育的三种模式:(1)主修*语,辅修其它语种;(2)主修英语,辅修其它语种;(3)*语、英语双主修.
教师队伍:原色.
特色学校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是特色学校的原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以下特色:(1)“青蓝工作室”(2)制订并组织实施“529工程”,(3) 每年选拔教师出国专业进修、交流与学习(4)开设“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论坛”,(5) 成立“对外汉语教育研究中心”,(6) 聘请多语种外教.
学生活动:活力.
学生活动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生命和活力,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际比赛,开展中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AFS” 项目, 组织学生修学旅行;广泛开展将棋、空手道、跆拳道、茶道等社团活动, 参与外事接待活动; 承办中学生国际比赛;开展与国际友好学校的学生互访活动.
制度创新:平台.
制度创新要体现科学化和人文化的和谐统一,我们的探索在于:
⑴构建“规范+情感+权变”的管理模式,设计符合学校发展战略的高效 的“组织、制度和工作流程”. ⑵采用人文精神促科学精神,淡化垂直领导,强化横向沟通的管理策略;⑶改革管理机构设置;⑷完善中层干部“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的选拔任用机制,继续推行“主任助理制”、“任期责任制”、“年度述职报告制”.⑸建设学习研究型团队,改革会议制度,定期举行以“创新——让工作充满活力”为主题的教育、管理创新论坛.⑹借鉴企业管理理念与机制,采用项目招标制和项目管理制,推进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管理文化.
文化积淀:灵魂.
校长引领学校变革,是整体的学校文化的变革.不断增加学校的文化积淀,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灵魂.我校确立和谐发展的办学价值观;“发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张扬人的个性”的学校观念文化;制度建设上维护人的尊严,体现生命的价值;重建富有多元文化交融特色的环境文化;建设学习型团队.
三、办学成就体现校长领导力
有效的校长领导力应体现在:把正确的事做成!“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给管理下过这样的定义:“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校长特有的办学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往往决定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同样,特色学校的形成和发展也见证了校长的领导力,反映了校长对教育的理解,是校长根据学校发展规律,综合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开发、整合、利用有形和无形资源的结果,是校长办学经验的辛勤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1)形成了独到的办学思想;(2)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3)构筑了独特的学校文化标识;(4)彰显了甘泉学生特有的素质特征.丰富学校领导科学内涵,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激流勇进的毅力,敢为人先的魄力,进一步提升校长领导力,继续引领学校变革:
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
不做不动脑筋的事,做出思想来;
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
不做应付检查的事, 做出实效来.
努力建设一流的特色学校.
(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人民满意度) 追求学校发展最大价值
Xi(师资、生源、设施……) 充分开发和整合多种教育资源
F(谋划、设计、引领方略、手段、方法、整合、开发) 用领导力引领学校变革,不断开发资源和优化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