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毕业论文 > 财务控制 > 邪神传说女主角(共9篇)

邪神传说女主角(共9篇)

邪神传说女主角(一):

阿凡达最后结尾没看明白麻烦完全看懂的达人解释一下
第一,我们人类被战败遣返的时候,在留下来的那2位科学家旁边我怎么看到杰克所控制的阿凡达和女主人公Neytiri就在他们旁边,可前面杰克控制的阿凡达的机器不是被夸里奇破坏了么怎么他还在.第二,Toruk Makto是指的什么让潘多拉星球的那美人所崇拜.*第三,也就是我最没看懂的,男主人公杰克索伦坐在轮椅上,而他身后是转变控制阿凡达的机器,但是他说:这是我最后的录像日记,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将会被揭示,如果其他人回来发现这.我认为我最好赶快离去,因为gonna帮我办的晚会 我已经迟到了.最后 祝我自己生日快乐.*gonna指的谁?请达人解释下尤其是第三点,全分奉送.喜爱阿凡达

Toruk Makto :前面女主角讲过这个故事 ,Toruk Makto是传说中骑过红色巨龙的领袖,那个领袖还不能完全驾驭那条红龙,一生中只骑过5次,女主角是指着一副红龙的骨架告诉杰克这个故事的,后面杰克完全驾驭了红龙,他就成了阿凡达人心中的勇士,心中的Toruk Makto.
gonna:就是女主角的妈妈,就是那个阿凡达人中的部落领袖夫人,她曾给惠恩进行过精神转移,但是因为惠恩受伤过重,没有成功,但是给杰克转移成功,所以杰克称那个仪式是他的生日派对(重生派对).
转换机器并没有坏,就算坏了,在人类中心还有很多台,随便找一台就能连接的,只要与化身的DNA不排斥就行了.
杰克所说的赶快离去不是指发现这里的人,他说的是他自己,他说他赶着去生日派对,所以他要离去.

邪神传说女主角(二):

中国古代神话都来自于哪里?像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一类的故事,鸿蒙,鸿钧一类的人物都出自于哪一本书里

《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艺文类聚》卷----引《三五历纪》(作者:三国吴·徐整) 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鸿钧是《封神演义》这部小说编纂出来的人物,借喻天道,也就是三十三天中的大罗天.道家经书、典籍等文字记载内没有这个人物.

邪神传说女主角(三):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下一句 这是谁的诗啊?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嫦娥:神话传说中的月中仙女.相传她本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不死药,就飞入月宫.事见《准南子·览冥训》及高诱注.
云母屏风:以美丽的云母石制成的屏风.
烛影深:烛影暗淡,表明烛已残,夜将尽.
长河:银河.
渐落:渐渐西沉.
晓星:晨星.
沉:落.
应悔:定会悔恨.
偷灵药:指偷长生不死之药.
夜夜心:因为狐独而夜夜悔恨.
赏析:关于这首诗的诗意历来解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讽刺女道士的,有人认为是悼亡,有人说是抒发“流落不遇”之情,有人则说是自忏之作.这些说法都不主观臆断之嫌,最好还是就诗篇所描写的内容去理解.诗题是《嫦娥》,但并非咏月中仙子嫦娥,似是描写一个和嫦娥的处境、心情相仿的妇女的感受.第一句描绘深夜室内情况.精美的云母屏风放在床前,夜色已深,烛光暗淡,屏风上的烛影也越来越暗.这里用一“深”字,表现烛影,同时也展示了夜色之深,又暗示女主人公独处无眠.次句写室外景物.女主人公长夜不眠,庭中仰望,天将拂晓,耿耿银河已逐渐西移,晨星出现在东方的天际中,但随着天色将明,晨星渐渐隐没.这句的一个“渐”字,表明时间推移,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又将度过了一个彻夜不眠的长夜.这两句的特点是渲染环境氛围,烘托女主人公孤寂凄冷的情怀.三四两句写女主人公展开想象.她由银河、晨星而想到月,由月而想到月中仙子,再想到嫦娥奔月后的孤寂无侣,结合自己独处孤室的情况,很自然地会有后悔偷药奔月的想法.这虽是想象之词,但又合情合理.全诗抒写孤寂凄冷之情,当然寄托着诗人寥落不偶的身世之感.

邪神传说女主角(四):

谁知道有关苏小妹的故事?

苏小妹(民间传说故事人物、传奇性才女).苏小妹的故事在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才女的文思敏捷和才子配佳人的佳话,如《苏小妹三难新郎》、《苏小妹三难佛印》、《兄妹戏对》等等.到底有没有苏小妹其人,后世有很多人引经据典地表示置疑.于景祥在《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六期《苏小妹的真伪》一文中,点破了这一幻想,认为:“有关苏小妹的一系列美丽传说,多是无根之言,与事实相差甚远.”首先,传说中的“苏小妹”并不是苏东坡之妹.据其父苏洵《自尤》一诗记载,苏轼姊妹中最年幼者叫八娘,她虽然是萝洵的小女,可为之为小妹,但她的年龄比苏东坡还大一岁,故为苏东坡之姐而非东坡之妹.其次,“苏小妹”也不是秦观之妻.前些时播影的电视剧《鹊仙桥》,是根据古代民间故事改编的.秦观在《徐君主簿行状》中写道:“(徐成甫)女三人,曰文美、文英、文柔……以文美妻余.”可见,秦观之妻之徐文美,而非“苏小妹”.冯梦龙在“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中的《醒世恒言》第十一回《苏小妹三难新郎》中“苏小妹”的故事脍炙人口的故事,这究竟又是什么回事呢?明朝进士单宇的《菊坡从话》载:“人言无苏妹”,断言无苏小妹其人,而南宋·张邦基《黑庄漫录》却又说:“苏氏丞相容妹”,似乎又肯定苏轼确有个妹妹.而苏轼在《祭柳子王文》中自己提到:“欣然二孙,则谓我舅.”则明言自己的确是有个妹妹的,孰是孰非?其实,这是八娘与传说中的“苏小妹”被混淆之处,而苏东坡其实并无胞妹,在其文章中所言的妹,乃是苏轼的二伯父苏涣之幼女、情同手足的亲堂妹小二娘,而此妹也并非传说中的“苏小妹”.苏小妹的故事纯属杜撰,《辞海》载:“苏小妹,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苏老泉(洵)女,东坡(轼)之妹.与秦少游新婚之夜,故意以诗歌、联语试少游才情,后由苏东坡暗助,少游始得完眷.……清·李玉传奇剧本《眉山秀》也写其事.实无少游娶小妹事,苏洵之女也都早卒.”因此,苏小妹毕竟是民间传说故事,不可信.但是苏洵这一家人,为天地灵气所独钟却是一点都不假的,苏东坡的儿子苏过,就是诗、文、书、画样样皆精.因此,后人杜撰出苏小妹这位才女,也是情理之中的哩.而史实上“苏小妹”(八娘)的婚姻,并不是才子佳人之配,而是一出悲剧.据苏洵《自尤》说,他嫁给了自己的表兄,此人姓程.“苏小妹”婚后一年,生有一子,不幸染病,而程家不与医治,被父亲接回娘家调养.程家却又以其“不归觐”为由,夺其子,致其病情加重而亡.与传说中相符的只有一点,就是这位“苏小妹”被父亲的夸赞,说她“幻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看来确是一位才女.而这样的女子同样难逃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命运,实令人扼腕叹息.苏小妹的故事、诗联在民间津津乐道了千百年,当人们倾倒于苏小妹的机智时,她那份清雅伶俐,已然栩栩如生的形象就会幻化眼前,民间已赋于了她生命,而她的传说,也将在永久的将来被继续传颂下去.在这里姑且“入乡随俗”,把她权作“北宋名人”之列而加辟这一主题吧.民间流传的苏小妹诗、联中,由于经历了多个世纪的流传,或以正传谬,或以讹传讹,难免产生诸多的不同版本,孰正孰误,已无从考究
相传苏小妹经常与苏东坡抬杠:
苏小妹薄唇圆脸,乌黑大眼,高耸额头,双颚外凸.
由此,苏东坡笑道: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轼也是满腮胡须,肚突身肥,宽袍大袖,不修边幅,不拘小节
因此,苏小妹也回敬苏轼: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也有苏小妹与佛印抬杠的对联:
苏小妹云:"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佛印云:"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邪神传说女主角(五):

谁告诉我一些山海经里面的故事【邪神传说女主角】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出自《山海经·水经注》 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娲.女娲是个什么样的呢?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佥欠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1.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2.刑天舞干戚:“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后来陶远名有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我觉得孙悟空有点刑天的气概.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讲得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精卫填海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青鸟”,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邪神传说女主角(六):

念君客游思断肠【邪神传说女主角】

  “念君客游思断肠”见《燕歌行》 曹丕(三国,魏).
  原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①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②摇落:凋残.
  ③鹄:天鹅.
  ④慊慊:空虚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⑤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⑥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⑦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简评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 草木零落, 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 比如, 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鉴赏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但是这些到了曹丕笔下,却一切又都成为具有他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的东西了.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经描写过的那个肃杀的秋风秋夜的场景上,我们的女主人公登台了:她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她说:你离家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肠寸断.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种伤心失意的思念故乡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来呢?慊慊(qiānqiān):失意不平的样子.“慊慊思归恋故乡”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这种写法是巧妙的,也是具体、细致的.一个人思念另一个人,其思想活动总有具体内容,或者回忆过去在一起的时光,或者憧憬日后见面的欢乐,或者关心牵挂对方目下在外边的生活,想象着他现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这种借写被思念人的活动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诗经》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笔下更有所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那就更加精采了.这种写法的好处是翻进一层,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细致、具体.淹留:久留.“君何淹留寄他方?”这里有期待,有疑虑,同时也包含着无限的悬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还不能回来呢?是因为修筑繁忙?是因为战事紧急?是因为你生病了?受伤了?还是……那简直更不能想了.看,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啊!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茕茕(qióngqióng):孤单,孤独寂寞的样子.不敢:谨虚客气的说法,实指不能、不会.这三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独守空房,整天以思夫为事,常常泪落沾衣.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生活上的孤苦无依和精神上的寂寞无聊;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她丈夫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她的生活尽管这样凄凉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着他的早日回归外,别无任何要求.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援:引,拿过来.清商:东汉以来在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乐调,以悲惋凄清为其特色.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是根据“歌声有长短”(《乐府诗集》语)来区分的,大概是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女主人公在这秋月秋风的夜晚,愁怀难释,她取过瑶琴想弹一支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调,总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动听的长歌.《礼记·乐记》云:“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女主人公寂寞忧伤到了极点,即使她想弹别样的曲调,又怎么能弹得成呢?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伤心凄苦地怀念远人,她时而临风浩叹,时而抚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过了多久.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她抬头仰望碧空,见银河已经西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夜未央”,在这里有两层含意,一层是说夜正深沉,我们的女主人公何时才能捱过这凄凉的漫漫长夜啊!另一层是象征的,是说战争和徭役无穷无尽,我们女主人公的这种人生苦难,就如同这漫漫黑夜,还长得很,还看不到个尽头呢!面对着这沉沉的夜空,仰望着这耿耿的星河,品味着这苦痛的人生,作为一个弱女子,我们的女主人公她又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这时,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银河两侧的那几颗亮星上:啊!牛郎织女,我可怜的苦命的伙伴,你们到底有什么罪过才叫人家把你们这样地隔断在银河两边呢?牵牛、织女分别是天鹰和天琴星座的主星,这两颗星很早以来就被我国古代人民传说成一对受迫害,不能团聚的夫妻,这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事情.女主人公对牵牛织女所说的这两句如愤如怨,如惑如痴的话,既是对天上双星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同时也是对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千百万被迫分离、不能团聚的男男女女们说的.这个声音是一种强烈的呼吁,是一种悲凉的控诉,是一种愤怒的抗议,它仿佛是响彻了当时的苍穹,而且在以后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年年月月、时时刻刻都还可以听到它的响亮的回声.这样语涉双关,言有尽而余味无穷,低回而又响亮的结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现的思想并不复杂,题材也不算特别新鲜,但是曹丕作为一个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能关心这样一种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而在诗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这是很可贵的.在艺术上他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她雍容矜重,炽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庄.作品把写景抒情、写人叙事,以及女主人公的那种自言自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风格.它的辞藻华美,也袭用了许多前人的东西,但这一切又象是完全出之于无心,而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这是《燕歌行》的特点,也是曹丕诗歌区别于建安其他诗人的典型特征.曹丕是个政治家,但从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种积极上进志欲报效国家的思想.在他那里总象是有一种诉说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爱用妇女的口吻,因此明代锺惺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清代陈祚明说他的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盻无非可怜之绪”(《采菽堂古诗选》).《燕歌行》可以说是最能代表曹丕这种思想和艺术风格特征的作品.前人对这两首诗的评价是很高的,清代吴淇说:“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六朝选诗定论》)王夫之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姜斋诗话》)
  《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诗经》基本是四言体,偶尔也出个七言句子,但为数甚少.《楚辞》是楚歌体,有七言句,但大多数都带有“兮”字,与七言诗句子的格式韵味不同.汉代乐府中有一部分杂言体,如《战城南》、《东门行》等,其中有一部分七言句,这些对于七言诗的发展显然是有促进的,但七言句在那些作品中还不是主体.两汉四百年间,全篇由七言构成的作品今天被人们提到的有两首,第一首是汉武帝时的君臣联句,即所谓《柏梁台诗》.这首诗出于后代小说,漏洞甚多,原不可信,而且生编硬凑,堆砌敷衍,也完全没有什么诗味.第二首是张衡的《四愁诗》.诗味很浓,但张衡这四首诗每首的第一句还都带着一个“兮”字,还拖着一个楚歌的尾巴.因此,真正摆脱了楚歌形式的羁绊,使七言形式宣告独立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曹丕的这两首《燕歌行》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曹丕学习汉代乐府,学习前人诗歌,在形式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燕歌行》句句压韵,而且都是平声,格调清丽宛转,这是七言古诗发展的一个阶段.晋宋作家模写七言,还照此继续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后来又经过南朝鲍照、萧绎、庾信等人的努力,到唐代卢照邻、骆宾王那种隔句用韵、平仄相押的鸿篇巨制出现的时候,那时七言古诗就又进入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了.可见,曹丕的开创之功是不能掩没的.

邪神传说女主角(七):

古诗歌鉴赏《清平乐》元好问 词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清平乐》
年代:元 作者:元好问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楼前小雨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相思之词,文字清通,内容亦无须多加分析,这里着重谈谈作者的艺术手法.
首先是观察点的选择运用.词的开头两句,交代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点明相思题旨.我们可以看到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慵倦无聊,形容憔悴.以下的描写,全以女主人公为观察点,用电影术语说就是“主观镜头 ”.这个女子看着飞去飞来软语呢喃的燕子,心中不禁发出痴想:它们会知道郎君的行踪吗?”下片由室内转向室外,隔着帘幕,看到珊珊的小雨,细细的语丝,织成一片迷惘的愁绪.海棠花在雨中寂寞地开着,水珠晶莹如泪光.远处传来杜鹃的啼叫,循声望去,不见郎踪,只有平林外的一抹青山,笼罩在茫茫烟雨之中.这种主观的观察点,如同一根潜隐的情丝,把一个个意象连成一体,读者次第读来,会不自觉地移就主人公,更直接也更深切地感受到那孤独冷清的心理氛围.
其次,是即景传情.这首词除开头一句外,几乎全是写景 .然而由于主观镜头的运用,以“我”观物,故景物皆着女主人公之情绪色彩.暮春微雨,孤独庭院,是婉约词的典型意境.一个年轻的女子,独处闺房,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那成双的燕子飞来飞去,更衬托出她的孤独与凄凉.杜宇就是杜鹃,这是历来词人倾注情感最多的一种生灵,因为关于它有那美丽伤感的传说,因为它那悲切的啼叫,也因为它总是出现在花事凋零的暮春时节.作者利用这些积淀着特定情感的审美意象,使相思之情,见于言外.
这首词的特色,还在于文心的细腻,这和所要表现的细腻的情思是相应的 .女主人公因相思而消瘦,容光顿减,铅华盖不住黯然之色,故曰:“瘦觉妆痕浅.”听燕子呢喃而想问讯郎君行踪,飞足以见出女子的一片痴情.结尾一句,“树头无数青山,”显然是楼上远眺之景.作者空间意识的准确把握,使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了真切感.
供君参考!

邪神传说女主角(八):

生命女神是谁啊?
知道的来.

来源很杂.北欧和印加,爱琴海一带的古神化为主要来源.而你所说的那些神,在不同神话体系中也不同.光明神在北欧中为巴尔德尔,在希腊则为太阳神阿波罗.兽神?没听说过……生命女神是科罗索(希腊),贝露丹迪(北欧).希腊中死神哈迪斯(冥王)或达纳特斯;镰刀死神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流传的地狱使者,没有名字且有许多个;奥西里斯是埃及的冥王…… 多说一句,无论是什么地区或深么年代或是何种社会体制的人,对“神”的理解和其能力都出乎意料的一致、相同,这让我不得不思考,现在的神话是不是古代的传说,是不是远古的故事,甚至是史前的事实.

邪神传说女主角(九):

“乐府双璧”中的传奇女性----花木兰与刘兰芝 作文

一、花木兰: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甚远。一千多年来有口皆碑。而这主要归功于《木兰诗》这部民歌绝唱,这首叙事诗歌颂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木兰出生在南北朝时期的战争年代,当时北魏与柔然正在进行一场大战。话说站着出英雄,这场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于是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当时军情十分紧急,而父亲却日渐衰老,不能远征杀敌。面对这双重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替父从军的意志,忠心报国的精神,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木兰就要出征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次序井然地做好了准备。第二天早晨便辞别父母,晚上就投宿在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紧迫的行军中,木兰是多么思念家里的亲人啊。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争是多么频繁、残酷而持久。那么多的将军喋血战场,木兰凭着顽强和勇敢,胜利归来了,真是十分不容易。
木兰重视生命的可贵,更懂家庭的温暖。他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他淡泊名利,将荣华富贵轻轻抛下,“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她回来了,父母出城搀扶这迎接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家里的摆设完好如初。看到这一切,木兰由衷地高兴。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是女儿妆来见他们,对惊讶的过去的战友,木兰说:“知道么?过去与你们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的我是一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木兰多么自豪。
二、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写出了刘兰芝对爱人的留恋。
虽然这是一个悲剧,但我相信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死,也是他们对封建制度的抗拒。
他们的爱情谁也阻止不了,所以他们选择了死。
我很喜欢女主角刘兰芝,虽然她也有懦弱的一面,但她是坚强的;
虽然她没有挺过她哥哥的一关但她是勇敢的;
虽然她最后选择了死,但这是迫于无奈。
也正是这样,才让他们的亲人知道他们彼此爱得那么深,
最后,他们的家长不是把他们合葬在华山畔了吗?